十年前,20歲左右的我,第一次看欲望都市,滿腦子、滿身子,都盤旋著性、金錢、自由,哪怕一再用理性否認劇情,一再覺得,這就是拍給女人們意淫的商業片,每一集觀後,雖然肉靈都覺得酣暢淋漓,卻一直用理智告誡自己,別多想,這不是現實。
十年後,三十出頭的我,第一次看三十而已,滿面、滿眼,都是生活的雞毛蒜皮和勾心鬥角,圍著客戶轉,圍著老公轉,圍著孩子轉,唯獨沒有為了自己轉。每一集都在看女主披襟斬棘,卻發現其實生活裡,大多數女性的日子,比起她們,更加千瘡百孔。
30歲的我們,是應該不顧一切的活出自我、斬釘截鐵的追求獨立,還是八面玲瓏周全家庭、精打細算委曲求全。
在我看來,能做到在以自愛為核心下的平衡,才更符合都市裡三十歲女人該有的狀態。
欲望都市的劇情,主要圍繞四個女人的生活、事業和感情展開:她們年過三十,不再青澀,卻各有風韻,別樣動人。穩定而高薪的職業,讓她們可以獨立而豐富,自由的生活在紙醉金迷的大都市,這也是這部美劇,為什麼能做到讓所有女人都羨慕的關鍵。
她們的感情『非同一般』,可以因為劇情,在一次次「看似荒誕」的感情裡淪陷,更可以在每一段感情裡做到自我救贖,這種主動權的凸顯,是有別於國內對於愛情和家庭『忠貞不渝』的最大區別。
她們可以花天酒地、談笑風生,雖然男人、愛情、事業樣樣不可缺,但都不會為之迷失自己。因為當女人把自己經營的無可代替,那麼安全感,就可以隨時成為拯救自己的戰友,而不用擔心需要救命稻草。
在『三十而已』中,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看似骨子裡透露著倔強和精明,氣質能力能拿捏的恰到好處,但就是這麼一個可以怒懟同事暗算、眼疾手快的拿下訂單的銷冠,卻在上海依舊如浮萍一般,無根無安全感。
一個人的生活表面自在,但一轉頭,所有的光鮮,都被房租水電以及三無(無房無車無男友),嘲笑的疲憊不堪,如果人前的拼搏,是為了人後的徜徉,那麼一無所有,怎能讓你有喘息的機會和膽量。
童謠飾演的顧佳,可以說是所有打拼男人,都夢想擁有的合伙人,但在我看來,很諷刺的就是人物的名字,顧佳~顧家,一切都照顧的恰到好處,但即使情商智商雙在線,也會在家庭和自己之間顯得失衡,哪怕最終選擇不原諒出軌,這也是在失去太多後,自己最後的堅守。
她裡裡外外完美妥帖,孩子維護的好,老公扶持的好,關係經營的好,可以挺著脊梁骨為孩子出頭,也可以彎著脊梁骨為公司牽線,高學歷、高顏值,都被她利用的恰到好處,卻始終沒能在全職太太的歲月裡,為自己騰出一絲空間,所有看似八面玲瓏的妥帖,自己到頭來都是全心全意的局外人。
最接地氣的應該算鍾曉芹,連人物名字聽起來都不夠局氣,但卻特別適合這個人物的定位。
平凡的出身、平凡的長相、平凡的工作、平凡的愛情,連老公也是中規中矩的存在,但就是因為平凡,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波瀾,比如孩子。
如果一切尚且平衡,額外的生命,就會把整個家庭的平衡徹底打亂,這就是兩個人貧窮的無奈。自己尚可,但孩子怎能將就。
三十歲,人生角色最多的年紀,每一個都需要承擔責任,照顧父母、努力工作、經營家庭,但為人父母,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如果當下一切都剛剛好,那有了孩子後的精力、金額、時間從哪來,太多的新手父母都會在孩子誕生後進入很長一段時間的矛盾期。
夫妻關係,家庭關係會一團亂麻,電視裡主人公知道嗎?當然知道,所以猶豫和期待反覆攻擊著自己的心,這才是角色衝突的無奈。
在欲望都市裡,從不誇大女權,更不強調女性應該如何,就靠獨立二字,徹底錨定了觀眾的神經。
她們魅力四射,但皮肉只是她們的工具,她們睿智感性,滿滿的安全感,可以讓她們能更純粹的追求所愛
她們的生活離不開愛情,但男人從頭至尾,都是平起平坐的優質合伙人,即使對方已經優秀的被眾星捧月,她們都不會放棄自己,去加入所謂星星的行列。如果你已經是男主角,那麼,我的出現只能是女一號!這就是整部劇和三十而已最大的不同。
只看欲望都市,會讓你過於樂觀,只看三十而已,會讓你心生感嘆,那麼三十歲的女人,如何才能不讓生活成為自己的負擔?
第一:悅納自我
每個人都會有安全感失守的時候,最讓自己感到焦慮的,往往不是自己的不好,而是在認為自己不好時,還要偷瞄圍牆外,認為別人什麼都比自己好。
明明自己五音不全但擅長舞蹈呀,偏偏要嫉妒別人天籟之聲婉轉動聽,結果越看自己越糟心,越對比越鬧心。
三十歲,我們更要學會接受已然的自己,如果你一無是處,你不可能生活在當下,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儘可能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是我們第一步要調整的心態。
第二:助力自己
是的,你是母親,你是妻子,你是兒女,但首先你是你自己,我們可以像王漫妮一樣,為了自己打拼,但也要有未來的目標和規劃,短期的事業可以養活你,長期的方向可以滋養你,你可以為了省十元吃泡麵,但這十元在未來,決不能還只值十元。
女性的事業,不止是一個人時的口糧,更應該是未來幾十年的甜點,如果你當下的工作,可以一眼看到頭,就要想想,自己還有哪些方向,可以成為未來的新助力。
第三:重回核心
你可以讓自己為了別人而拼命,但親愛的,千萬別忘了自己。哪怕你窮困潦倒、哪怕你衣食無憂,都要在24小時內騰出時間,照顧自己,從皮囊到靈魂,從家庭到自我。
女人的支柱不是家庭,因為家庭是我們共同經營後的堅定,只有你自己做到可以隨時撤離,這個家庭才是良性的存在。我們可以為了老公、為了孩子所向披靡,更要能讓自己無所畏懼。
乘風破浪為什麼火,因為現實中,三十歲的女人太缺少激情,而舞臺上女人們的蛻變,卻能讓觀眾仿佛能看到自己也可以的重生。
但這是綜藝不是生活,而真正的生活,都是看似平靜,但暗流湧動,如果自己不能掌舵,風暴來臨,你拿什麼應對風險。
20歲的我,曾以為,《三十而已》就是生活的寫照
30歲的我,才知道,《欲望都市》也許才是可以有的姿態
年少時,以為劇情的過分渲染,是不切實際,卻在回頭發現,如果做好充分準備,這一切並不是遙不可及,自己活的有恃無恐,才能陪著家庭溫馨自在
不再年輕,以為三十而已寫盡了現實,卻在思考後理解,如果失去自我,這才是無止境的遺憾,軸心如果偏離,生活哪裡還能始終良好公轉和自轉。
卓別林說過:「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劇,但用長鏡頭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劇」
三十而已,是一部用放大鏡看生活劇的特寫,把無奈放大,更關注當下,則需要觀眾自己去頓悟未來。
欲望都市,是一部長鏡頭的人生全景,把過程點亮,聚焦成長,則需要觀眾自己篩選人生的環節。
而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不僅需要特寫,也需要展望,不偏不倚,不激進不沮喪,喜憂參半,才顯得真實自在。
我是惑惑
「十年房產、網際網路管理人士,企業資深營銷運營,認證生涯規劃師,認證國職教練,被百萬大v供稿的情感創作者。最能從感性的角度傾聽你心、用理性的視角為你解惑」
❤️一枚陪在你身邊、肉靈同修的生涯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