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者》中,人人都看好明臺和於曼麗,偏偏明臺從始至終都沒有愛上於曼麗,偏偏愛上了那個顏值偏下、偏聖母、偏小三的程錦雲。許多人認為,最大的原因莫過於是明臺從來不用別人用過的東西,然而這絕非天大的理由,因為他也曾經當面反駁過大哥明樓說出的「對了,你從來不用別人用過的東西」而接過了戴在明樓腕上的手錶。
還有的人認為,明臺的擇偶觀跟明家的家教有最大的關係。且看明鏡對明樓的擇偶控制得有多嚴就知道了,明鏡死拒汪曼春的家世,不僅僅是因為跟她家有世仇,更因她家勾結日敵,政治上不清白。是以明臺的擇偶,必須也符合明鏡的要求——家世清白,無仇無怨。
而家世清白,是否也必須包含自身清白呢?以明鏡的格局,我想不然。且看她在於曼麗犧牲之後,對著明臺和於曼麗的合照有多麼的惋惜和尊重就知,她很佩服於曼麗這個女孩,重情重義。一切小節在大義面前,都是明鏡所可以摒棄的。
因此,對於明臺來說,於曼麗的那一層膜和明鏡看似嚴苛的弟媳把控都不是他不愛於曼麗的理由。
愛一個人,有時候會如《尋秦記》中的鑽石王老五項少龍,對於深愛著的烏廷芳可以毫不介意她的失貞,也會如《神話》裡的風月場老手易小川一樣,對於身子已歸秦始皇的麗妃玉漱追求不止,甚至給秦始皇戴上綠帽子。同樣是花花公子的明臺,也不會像觀眾心裡想的那麼膚淺,真正的格外在意錦瑟的一雙玉臂千人枕。
在明家,有一條封閉的環形食物鏈:阿誠除外,因為所有人都可以比他大,所有人也可以比他小,明臺怕明樓、明樓怕明鏡、明鏡怕明臺。因此在這個家,明臺屬於混世魔王的那種,他要真看上了誰誰誰,只要不是汪曼春那等嗜血賣國的魔頭(當然,以明臺的性子也不可能愛上那種人),那是誰也拗不過他的。
因此,這再一次的證實了阻擋在明臺和於曼麗發生愛情的,並非一層處女膜和明家的環境。
真正阻隔二人之間發生愛情的,間接因素是王天風。王天風不止一次的警告明臺和於曼麗保持距離,提醒莫要愛上她,更勿讓於曼麗深陷。明臺進了軍統,就是明面上被王天風放了還要卯足了勁陰他回來,揚言一日進軍統,休想離去日,是以明臺若無大哥的神助,基本上這輩子就是軍統的人了,而王天風就跟著他一輩子。因此,這就從大環境上斷了明臺的念想,就是他想愛,也不可能愛,不能愛於曼麗,已經成了一條專屬明臺的終生法律。
而直接因素是於曼麗自己。不是那層膜,而是於曼麗的一次選擇。
在赴重慶執行任務的那天,適逢日軍空襲重慶,轟炸紛亂中,於曼麗對明臺掏出了槍。明臺慘兮兮的表情,分明透著無窮多的「納尼?」還有逆流成河的悲傷。明臺重情義,重信仰,一旦信任了發生合作,那就斷然不可能做出背叛對方的行為。哪怕喪鐘敲響之際懷疑王天風叛變,他也依然決定自己帶著炸彈去挖於曼麗的墳,他說:老師,我懷疑你,但我不想你去送死。
你看,明臺對於合作夥伴,如此的重情重義。於曼麗雖是女流,但對明臺來說一樣,也是戰友,是平等的位置。可是於曼麗卻在他想要保護她躲進防空洞的剎那間槍指自己,瞬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他嚷嚷著,我們是生死搭檔,你走了,我還回得去嗎?
可是於曼麗不聽,她只想逃走,她已經絕望了太久,好不容易有一線生機,任何人換做是她,恐怕都會身不由己。
最後,明臺也明白了,那是於曼麗的渴求,是她心底裡的願望。為了戰友,他願意成全,哪怕自己回去了會受到處分。
在渡口,明臺為了於曼麗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追兵,掃清了於曼麗通往天國的道路。於曼麗驀然回頭,終於發現了那個已經消失的男子,居然就跟多年前在妓院門口撿了奄奄一息的自己的於老闆一模一樣,那樣的善良,那樣的無私,哪怕自己沒有給他任何好處,他也會毅然決然地伸出溫暖的雙手,交付溫暖的真心。
所以,於曼麗的生命中第二次被感動了,每一次被感動,她就是義無反顧,付出自己的一切。於老闆死了,她會不擇手段地為其報仇;明臺放了她,她會毅然回頭,甚至也放明臺離開軍統,無私奉獻自己的生命。
所以不是於曼麗不好,而是明臺和於曼麗的善良有著本質的不同。明臺雖然年幼喪母,但卻被明家收養,養尊處優,他可以滋養出最善良最光明磊落的性格,而於曼麗卻被養父出賣,淪為妓女,義兄被殺,淪為黑寡婦,她只能活得黑暗,選擇快意恩仇的人生。
明臺不會選擇活在黑暗中的女人,更在心中橫了一道當年於曼麗槍指自己的深溝。《宮鎖心玉》裡的洛晴川,同樣在心中橫了一道當年四阿哥指使素言殺死自己的深溝,永生永世不會原諒和接受。程錦雲不是太好,但不會為了自己活命而背叛戰友。說白了,明臺只是選擇了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做配偶,陽光,善良,正義感十足,甚至還有那麼一點白蓮花。
可作為戲外人,我們卻更愛那個有恩必報,有仇報仇,殺伐決斷的於曼麗,因為她才活出了委曲求全的現代人羨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