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是著名導演,儘管近些年他已經不那麼活躍了,但說起中國的電視劇,他曾經也是不可忽略的高峰之一。
張紀中,山東人1951年出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張紀中的前半生沒有多少傳奇色彩,就是按部就班的上學讀書,在擔任導演以前,他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演員,出演一些角色,但是年代久遠,很多人並沒有什麼印象。
1992年,張紀中擔任了《三國演義》一部分劇集的製片人,1996年,他又擔任央視版《水滸傳》的製片主任。
但是真正讓張紀中走向前臺的應該說是他的武俠世界,從1999年開始,他陸續擔任了《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影片的製作人導演。
被很多人熟知的劉亦菲能憑藉不多的作品一直在神壇上呆著,張紀中《神鵰俠侶》和的《天龍八部》也是功不可沒。
眼看著張紀中就和一般功成名就的導演一樣,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的放緩了腳步,也慢慢的淡出了公眾視線,誰曾想,他卻忽然又火爆了起來,而這兩次卻都與他的婚姻有關。
其實張紀中和前妻樊馨蔓之間本來也是一場才子佳人的美好感情,但是沒想到,到最後成了一場狗血的連續劇。
1989年,張紀中在宿舍認識了來串門的樊馨蔓,算是一見鍾情,樊馨蔓比張紀中小12歲,但是兩人的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很快就成了戀人。
1993年樊馨蔓進入電視臺,做的得心應手很快成了骨幹,張紀中的事業也進入佳境,他拍攝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成了當時炙手可熱的導演。
1999年,張紀中正式踏入武俠的世界,但是第一部《笑傲江湖》的播出結果不是很理想,好在樊馨蔓一直鼓勵他,並且在背後出謀劃策,《天龍八部》去雲南取景就是樊馨蔓建議的,也是因為《天龍八部》的成功,張紀中成了有名的金牌製作人。
2002年,兩人結束12年的戀愛,正式結婚。婚後二人琴瑟和鳴,《神鵰俠侶》中的歌曲的歌詞就是樊馨蔓最後修改定稿的。
張紀中的事業越做越大,慢慢的就涉及到了很多領域,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但是此時他和妻子之間的感情也在變淡。
從2009年開始,張紀中就開始經常去美國,和樊馨蔓處於聚少離多的狀態,隨著矛盾的加劇,2016年,張紀中向樊馨蔓提出了離婚。
這本是一件平常的家事,但是樊馨蔓和張紀中卻不按常理出牌,把離婚變成了一場醜聞揭發賽。
他們互相揭發,一方說另一方早就有了小三,還有了私生子所以要離婚,一方說另一方和他們的乾兒子有私情,還密謀自己的財產。
總之,這場離婚中的雙方在漫天飛舞的不知真假的「醜聞中」誰都沒有佔到便宜,但好在他們終於離婚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本來以為早已完結的事情,現在竟然有了後續,張紀中又因為一條新聞重新出現在了大眾的視線裡。
那就是69歲的他當爹了,妻子是小她31歲的杜星霖。
老年得子本是人間喜事,他和妻子杜星霖的喜悅之情也溢於言表,但是很多人都在質疑張紀中和杜星霖的關係,為了證明這個孩子的合法性,張紀中曬出了結婚證,表示自己和妻子杜星霖是早就結婚了。
這一波操作也是很少見,但是無論前因是什麼,結婚證至少說明了一件事,他們是合法夫妻,而且結婚已經有幾年了。
既然如此,作為母親和妻子的杜星霖也可以在社交平臺上毫無顧忌的曬自己的幸福了,但是不曾想,卻遭到了群嘲。
群嘲的角度倒也統一,都是圍繞著年齡來的,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都能當你爹了。」
也可能是被群嘲的太猛,杜星霖不僅沒有屈服,反而奮起反擊。
杜星霖本人是留法博士,年紀不大,容貌也算得上是姣好,和張紀中也算得上是郎才女貌,事實上,如果不看張紀中之前的情史,他和杜星霖就是一對普通夫妻,如果說不普通的也就是年紀相差大了一些,通俗的說,也就是老夫少妻。
可老夫少妻怎麼樣了呢?誰規定只有年紀相當的人才能相愛,什麼時候年齡成了衡量婚姻和愛情的唯一標準?為什麼老夫少妻就要承受這些無端的惡意呢?
楊麗萍年過六十曾生育被群嘲,嘲笑她的人完全看不到她是作為一個舞蹈家所取得成就,看不到她作為一個女人能獨立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曾經有報導說,劉嘉玲喜歡經常改換房間的裝飾,喜歡裝修房間。下面有個留言是:「也沒孩子,不折騰房子能幹嘛」。我們無從得知留言者的真實生活狀況,但是在這條留言下面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你有了孩子就是人生贏家了嗎?」
回到張紀中和杜星霖這裡來,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年齡差是最為人詬病的,總會有一些人把婚姻和愛情的所有意義總結成兩件事:睡覺和生孩子。
劉嘉玲和楊麗萍沒有孩子,就可以嘲笑他們沒有生育,到了杜星霖這裡她已經生了孩子還有兩個,於是這些人就又把火力對準了睡覺。
可是婚姻和愛就僅僅是這些嗎,即使很多人不願承認,張紀中依然是個有才華的人,即使他沉寂已久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曾經是這個行業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作為女人,杜星霖不能崇拜並欣賞張紀中的才華嗎?
張紀中是的確是很富有,可是難道只有找個窮小子才是純真的愛情嗎?杜星霖自己並不差,她尋找一個和自己匹配的男人有什麼錯呢?
實際上這就是一對互相愛慕的男女結婚生子的簡單事情,和我們周圍的親戚朋友一樣,他們不該被群嘲,他人也沒有立場去質疑他們之間的愛情和生活方式。
什麼時候,當我們對他人的愛情、婚姻、家庭做到寬容和有善意的時候,也許才是有資格評價他人的時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