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隔離移植艙內,徐凱(化名)躺在病床上,身旁的醫療器械上懸掛著一袋造血幹細胞,深紅的血漿流過輸液管注入到徐凱體內,如同生命的種子,為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他帶來希望。
徐凱的心情是複雜的,因為「生命種子」的捐獻者,正是自己9歲、正讀小學3年級的兒子辰辰(化名)。「父親節快到了,這是孩子送上的最珍貴的父親節禮物。」辰辰的母親說。
辰辰為父親捐獻造血幹細胞。浙江省人民醫院供圖
來勢兇猛的血液病
徐凱是紹興人,大學畢業後在杭州開了一家服裝廠,一兒一女,家庭幸福美滿。
2019年「雙十一」期間,徐凱籌備發貨之事,非常忙碌。「忙完休息幾天後,還是覺得渾身沒力氣,我以為是年紀大了,熬夜都恢復不過來了。」徐凱說。
趁著回紹興看望家人,徐凱順便去醫院做了全面體檢。化驗單拿到後,確診急性髓系白血病。「白血病?不可能吧!」看著家人發紅的眼眶,他的心沉到谷底。
「我的身體向來很好,但這些年因為工作,熬夜已是常態,每天凌晨3、4點睡,中午11點多起床。」令其沒想到的是,噩耗隨之而來。接下來數月,徐凱都在積極做化療,但一直沒有好轉跡象。
他說,自己曾和妻子「開過玩笑」。「萬一我有個什麼事,孩子就沒爸爸了。」他的妻子沒接話,轉了話題。實際上,獨自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他總在想著最壞的打算。
兒子是最佳捐贈對象
單純依靠化療已被證實無效,徐凱只能把希望放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上。但無論是到中華骨髓庫匹配,還是等待社會捐助,都希望渺茫。
近親移植造血幹細胞成功率更大,但徐凱父母已是高齡,女兒才5歲,9歲的兒子辰辰最合適。「對孩子的身體沒有影響,放心。」浙江省人民醫院血液病科主任藍建平的話給一家人吃了「定心丸」。
今年4月,辰辰配型成功(半相合)。此種「幸運」讓徐凱心裡五味雜陳,「很感激,但也很心疼孩子,不忍心他吃苦。」
5月24日,徐凱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準備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他時不時就會問問兒子的情況。「你放心,我們的兒子是勇敢的男子漢,他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救爸爸。」妻子一直安慰著。
送上最好的父親節禮物
辰辰就讀小學三年級,是班裡的宣傳委員,正是調皮的年紀。但對爸爸的病,他非常認真。「媽媽說,我是爸爸的唯一,所以我不怕。」真正面對針頭時,辰辰還是咬著牙哭了。
6月4日,辰辰開始打動員針,一共要打8-10針。4天後,採集造血幹細胞。6月9日上午,從辰辰體內抽取的造血幹細胞,緩慢輸入徐凱的體內。
藍建平介紹,「一般情況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年紀越輕越合適,越年輕的供體幹細胞增殖越強,質量越好,移植後患者骨髓也恢復快。」
「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很成熟,但捐獻包括抽血化驗、注射動員劑、抽取造血幹細胞等系列過程,對一個9歲孩子來說確實是場考驗。」藍建平說,「以往大多是父母捐獻給子女,而子女捐給父母的較少,少年兒童則更少,辰辰很勇敢,送上了最好的父親節禮物。」
【來源:新華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