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劇透的影評不是好影評
好萊塢從來不缺爽片,《驚天營救》就告訴觀眾看好萊塢大片就是爽,一直看一直爽。《驚天營救》作為錘子哥的一部個人主義英雄大片,果然名不虛傳,「一口氣打趴一票人,不費勁!」。影片中主要分為兩條線索,一條是錘子哥作為一個僱傭兵,本職任務就是接受命令執行任務,這天他接到任務去救出毒梟的兒子——歐文。錘子哥說走就走來到了敵方深處,見到了歐文並確認他還活著,於是開始帶著歐文逃跑,最終錘子哥打趴了所有人,自己也身負重傷,跌落進海中。當然,從第二部已經開始籌備來看,他肯定沒有死。影片中開頭也隱喻了這個結局,錘子哥和朋友一起釣魚,錘子哥則一下子跳入湖底,進靜靜地思考人生。
另一條就是薩吉,薩吉本來是印度毒梟手下的成員,也是他本身的任務是阻止錘子哥的營救行動,但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和家人最終決定幫助錘子哥,而他也在最後被人爆頭在橋上,這個橋段也令很多觀眾為之動容。
影片的英文片名叫做《Extraction》,在英語裡面是提取,提煉的意思,翻譯過來則翻譯成《驚天營救》,其實原名更有一種「老虎裡拔牙」血淋淋之感。
2. 個人主義與個人英雄
這部電影再次向觀眾詮釋了「一個人幹掉一隻隊伍」的個人主義式英雄,縱觀好萊塢電影也不難發現,漫威系列、營救系列等等影片也都崇尚個人主義英雄,事實上個人英雄也是美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好反映出美國自由獨立的個人主義內涵。
如果想探討好萊塢為何如此鍾愛個人英雄就要從美國的個人主義說起。
對於每個人來說內心其實都一個英雄情結,它無關於男女。人類通過反觀自身,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陷,延伸出對超能力的渴望,成功的追求,而英雄身上具有完美的道德和無窮的力量給予大眾一種安全的滿足感,這也寄託了人類對超越自身的美好嚮往。
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在短短的二百年中不斷壯大,成為現在的超級大國,這與美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在美國《獨立宣言》裡說「人人生而平等,天賦人權,任何人都無權剝奪和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這些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榮譽權、財產權和休息權等」這個觀念也根植在美國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中。
同時,美國作為一個基督教國家,自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起,歷屆總統就職時都會手按《聖經》宣誓,並會提到「God bless America」,所以美國大部分人都不迷信於權威並且相信人人平等,崇尚個體的獨立和自由,自己可以同上帝進行精神交流,而上帝同樣可以保佑、指引自己。在聖經《哥林多前書》中所說「就如身子是一個, 卻有許多肢體; 而且肢體雖多, 仍是一個身子。」這也正說明了「上帝式」的個人英雄可以拯救自己於苦難當中。
3. 關於英雄主義的文化背景
電影作為文化的一部分,與其宗教、哲學、思想緊密相連,而好萊塢更是對美國個人主義英雄世界的集中體現。在早期的西部片中的英雄往往被塑造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美國歷史學家特納說:「西部廣闊富饒的土地使人們真正體會到了個人自由,也由此帶了影響到生活各個領域的個人主義」。所以我們看到的影片中西部牛仔沒有固定的職業,不存在職業和社會關係的束縛,頭上帶著牛仔帽,腰跨左輪手槍,高大勇猛,英雄帥氣例如《西部往事》《正午》《關山飛渡》等等都是個人英雄的完美展現。
基辛格曾說:「美國人特別欣賞那種一馬當先帶領車隊的牛仔,那種單槍匹馬進入村莊貨城鎮的牛仔,他甚至連一把手槍都沒有,因為他進去並不是為了交火的。」這句話把美國對個人主義的崇拜解釋的淋漓盡致。
《驚天營救》中也正展現了這樣的一個人物——泰勒,泰勒作為一個僱傭兵,接到任務後二話不說就出發去了達卡,開始了對歐文的營救,而且是手無寸鐵的。一開始他營救歐文為的是完成任務獲得賞金,而在他們發現尾款遲遲沒有到帳之後,決定讓泰勒放棄歐文,自行離開。
在這個時候為了使得人物更符合個人英雄的人物內涵,泰勒拒絕放棄歐文,當然影片中也給出了更合理的解釋:泰勒在兒子患病的時候,主動申請任務離開,逃避現實,這次他則決定一定要保護歐文順利離開。對於個人英雄來說,其展現關於親情、友情或者愛情的糾葛,使其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4.總結
不論是好萊塢熱衷的超級英雄還是屢試不爽的營救系列,不難看出美國對個人主義英雄是極為推崇的,他們欣賞英雄在成長過程中遭受的磨練和表現出來永不氣餒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更是美國精神的重要體現。
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對於天生的英雄或許沒那麼感冒,因為每個人在成長中都可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英雄,但英雄所經歷的那些考驗後的蛻變,才讓英雄這兩個字變得份量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