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東吳證券邀請英國滙豐銀行全球資產管理部,全球經濟研究負責人舉行電話會議,全面講解了英國退歐的後續連鎖反應。
該匿名人士認為,英國退歐導致了歐盟政局大亂,歐盟分離崩析面臨存亡關頭,中短期歐元區缺乏亮點,近年來都應該避免投資歐洲。
對於退歐對中國的影響,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孔祥鶴認為,在貿易方面,短期會對中國出口造成連帶打擊,但是中國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於人民幣匯率,短期美元走強導致人民幣匯率承壓,所以人民幣有貶值壓力。長期而言由於美聯儲加息概率降低,人民幣貶值壓力降低,所以對人民幣影響中性。
以下為電話會議內容整理摘要:卡梅隆辭職後,英國政局怎麼走?英國公投意外成功,首相卡梅隆引咎辭職。接下來誰會上臺,是很微妙的問題。現在這種情況需要議會來推選,但是議會不全是保守黨的成員,所以政局上相當的亂。本次公投英格蘭北部大部分支持退歐,這是支持留歐的工黨的傳統控制範圍,但是工黨卻沒有在自己的傳統控制範圍獲得多數支持。工黨現在也是扶不上牆,保守黨自己又面臨分裂,英國政局的動態可能對經濟造成影響。
英國退歐什麼時候產生影響?英國退歐並不是立即生效,其影響顯現至少也需要2-3年。即使現在馬上啟動退歐流程,根據《裡斯本條約》,這個過程至少需要2年。在此期間,英國和歐盟各個成員國會商討籤署各種協議,在1-2年內會有很多國家和英國籤署協議。所以對英國和歐盟現有的交易並沒有影響,但是新的交易會受到影響。
公投並沒有法律上的強制意義,還需要首相向議會提交議案,議會完全可以否決公投的結果。這個在技術上可行,但是目前應該不會這樣執行。
即使退歐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歷史上英法德之間的鬥爭從來沒有聽過,最近幾十年消停是因為經濟發展,現在經濟下降了自然矛盾也就顯現了。
英國退歐有哪些利好?如果英國退歐,可以擺退歐盟體制過大的弊端,長期來看對於英國可能利大於弊。
大家公認歐盟太大、太老、太官僚。英國之所以這幾年經濟還不錯,就是因為既能和歐盟自由貿易,同時還保留了獨立貨幣。
歐盟現在的問題是經濟增長乏力,如果英國能夠獲得更大的靈活度,與北美、南美或者亞洲開展更加靈活的交流和互動,這將是利好機會。雖然短期而言,英國和歐盟的互動少了很多,但是新興市場和美國都有了更多機會,長期來看並不是一件壞事。
英國退出歐盟之後和歐盟如何貿易?
英國退出歐盟,完全可以參考挪威和瑞士的模式。以挪威為例,雖然不是歐盟成員,也能夠和歐盟單一市場交易,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需要額外交一些錢,只是在貿易協定上沒有發言權。而按照瑞士的例子,瑞士和主要的貿易國家有雙邊的貿易協議,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歐盟的單一市場。
英國退歐,最受傷的其實是歐盟?英國退歐,其實英國的後續反應不會太糟,更令人擔心的是歐盟。滙豐全球經濟研究負責人認為,中短期歐元區缺乏亮點,避開投資歐洲。
歐盟現在局勢比較亂,荷蘭、法國的左派政黨都號稱也要公投退歐,蘇格蘭也號稱將舉行獨立公投。如果這些地區都發生退歐公投,各種情況都會發生。
相比歐元,歐盟區的存亡更令人難擔心。退歐對歐盟而言是非常非常負面的影響,英國是第一個退歐的國家。之前希臘的退歐並不算是真正的退歐,只是一場鬧劇,希臘轉身就和歐盟籤了一個更加依賴歐盟的協議。
英國退歐之後,對待歐元資產要非常小心。歐盟的貨幣寬鬆政策已經到極限了,德國的國債收益率都已經變得和日本一樣負利率。歐元區實在很難看到任何亮點,中短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操作辦法只能避險,避開歐元資產。
歐盟在5年內都很難成為發達的經濟區了,長期來說對英國是有好處的。
退歐會是世界末日嗎?總體而言,今天的結果出乎意料。短期對於英國負面影響顯著,短期3-6個月市場會有很大波動性,波動性會一直持續到年底。明年可能會進一步出現經濟上的問題,比如GDP、通脹率、央行利率會受到影響。但是退歐對英國而言,並不只有負面結果,短期市場有一些震動,長期來講,這是一個中性的結果。
退歐不是世界末日,只是中短期會壓力比較大。這位分析師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歐盟就像一個高端的俱樂部,入會需要交錢,但是退出來海闊天空,仍然還有其他的俱樂部,退出來會損失一些活動,如果要繼續參與活動只需和成員一一交流。」
退歐不是世界末日,只是中短期來看會壓力比較大。
對中國有什麼影響?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孔祥鶴認為,在貿易方面短期會對中國出口造成連帶性打擊。因為歐洲和英國短期經濟面臨壓力,英國佔中國的出口份額3%,歐盟佔16%左右,歐盟和英國共計佔中國出口額20%左右,所以短期會對中國出口造成連帶性打擊。
但是另一方面,當歐洲內部出現矛盾的時候,才是中國與歐盟談判的最好機會。中國反倒可以利用機會,讓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人民幣匯率方面,短期受避險情緒主導,美元走強導致人民幣承壓,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但中期就會回歸基本面來考慮,由於美元升值主要受美聯儲加息影響,美元升值導致美聯儲加息概率降低,所以美元升值空間減少,人民幣貶值壓力降低,人民幣不會有一直貶值的風險。
全球都進入放水節奏,英國和歐洲都會有刺激經濟的預期。中國也會有進一步寬鬆的動作,但是更多是對衝性的,而不是刺激性的,也就是說國內降準可能性大於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