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一點都沒錯。
朋友有一對雙胞胎姐姐,兩個人外貌相似,又喜歡穿一樣的衣服,很多親戚都經常弄錯。
奇怪的是,兩個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是兩個極端。
姐姐有主見、脾氣急,從小上樹爬牆沒有一樣會怕;妹妹是個慢性子,什麼都聽姐姐的,少有主見,連說話的速度都要比她慢一拍。
兩個人基因相似、家庭環境一樣、衣食住行一樣,上學也在同一個班級,一直到對婚姻的選擇上,兩人才走向了不同的分野。
姐姐相親相了很多次,一直不滿意,堅持自己做主;妹妹很快就和一個家境不錯、但是被家裡寵壞的人訂了婚。
現在兩個人都將近50歲了,姐姐一家白手起家辦了一個小廠,日子越過越好;妹妹和老公都很被動,從不主動找事做,慢慢的家底也花得差不多了。
性格不同,導致選擇不同,就會有不一樣人生際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你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紐約時報周刊》的編輯保羅·圖赫接觸過無數美國家庭,既有掙扎在貧困線上的窮苦人家,也有住在頂級公寓裡的富豪。
他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成功既不取決於天分,也不取決於努力本身,因為努力只是一種現象,一個人之所以努力,與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他總結了一個人獲得成功的七個關鍵性格是:堅毅、自控力、好奇心、責任感、樂觀、熱情和社交智商。
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這些關鍵性格,都是可以培養的。
人的一生,是自我磨練的一生,也是不斷完善的一生,不斷優化自己的性格,才能成就越來越好的人生。
你是不是常常寧可委屈自己,也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是不是明明很想要一個東西,卻不敢主動說出口,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拿走了?
是不是常常把「人家」放在嘴上,「人家是誰,你是誰」、「咱跟人家不能比」?
是不是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格格不入,進入陌生的環境就會感覺手足無措?
這些問題背後,都對應著一種性格的陷阱。
一旦掉進某一個性格的陷阱,也許是被動、缺乏安全感、容易恐懼、焦慮,你就很難跳出來,因為性格陷阱往往是一種始於童年階段、會影響人一生的行為模式。
它源自童年時期家人或朋友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比如被批評、被過度保護、被排擠或者情感剝奪等等。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傑弗裡·E·楊和長島認知治療中心副主任珍妮特·S·克羅斯科在《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補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中,
根據安全感、獨立生活、情感聯繫、自尊和自我表達這五大需求,將性格陷阱分為11類,以便我們看清自己身上的性格陷阱、對症下藥。
這11類陷阱包括:
遺棄:是指會覺得身邊的人都會離開他,總感覺自己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被拋棄。出於這種擔心,他可能會過分黏著別人。
不信任:是指總覺得別人在欺騙他、對他撒謊,懷疑別人與自己交往是有所企圖,所以他要麼乾脆迴避人際關係,要麼只能和別人泛泛之交,不能產生更深的連接。
依賴:是指有些人會認為他只有通過獲得別人幫助,才能處理好日常生活,一個人過日子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脆弱:是指由於缺乏獨自生活的能力,將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別人打理。
情感剝奪:是覺得沒人真正在乎他、理解他。或者這個人本身冷漠、不願付出。
社交孤立:是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很可能是童年時期被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孩子排擠,成年後仍然逃避社交,逃避交朋友。
自我缺陷陷阱:是指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優點,身上全部都是缺點,他認為如果人們真正了解他,就會發現他毫無價值,不願意和他打交道。
失敗陷阱:是指一個認為自己在學業、工作、婚姻等方面都很失敗,尤其是和自己周圍的人對比,自己是個完全的失敗者。
屈從:是指你為了取悅別人而自我犧牲,你允許他人控制自己。
苛刻:是指一個人給自己設定了特別高的標準,過度在意地位、金錢和外表,喜歡攀比,甚至為此放棄幸福、快樂、健康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權利錯覺陷阱:是指一個人覺得自己是特別的,對現實抱著脫離實際的幻想。
這樣的人堅信,自己可以瞬間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從不去考慮別人,也不考慮這種情況是現實的,是否具有可行性。
那麼,性格陷阱如何攻破?
針對這些潛藏於內心深處、貫穿我們一生的問題,《性格的陷阱》一書也提供了具體的五個步驟和詳盡的方法。
從收集反對性格陷阱的證據,在理性層面證明它無效,到檢查性格陷阱的運行模式,幫你走出這些傷害,擁有更好的性格。
長按識別二維碼,免費收聽《性格的陷阱》精講
▼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走向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身上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認知和行為模式。
但是原生家庭是在不停改變的,30歲前,原生家庭決定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30歲後,你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你的性格、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這樣一首詩:我們可能無法改變方向,但我們至少可以調整風帆;我們可能無法左右事物,但我們至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
有人因為失敗一蹶不振,有人卻能吸取經驗、奮發向上;有人在人情世故中處處碰壁,有人卻能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兩者之間相差的,就是調整自己的能力。
我們需要看到自己身上有哪些性格特質束縛了自己、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一一去改變。
心理學,是幫我們了解自己、調整自己最好的學科。內在的心理狀態改變了,命運和生活就會改變。
現在領取「十點聽書會員免費體驗卡」,收聽《性格的缺陷》,跟隨主播的精講,一步步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還有多部心理學經典著作,精拆解讀手把手帶你運用書裡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優化性格、完善自己。
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
著作《原生家庭》
全本有聲書和精拆解讀,會員都可收聽;
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
李雪的《有限責任家庭》
維吉尼亞·薩提亞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託馬斯·戈登的《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好心態,好性格,好習慣》全本有聲書……
好家庭培養好孩子
好性格鑄就好人生
長按識別二維碼,免費收聽好書精講
▼
1000本好書,涵蓋經典文學、親子共讀、情感婚姻、職場成長、財商、健康等多個領域,帶你在書中增長見識、提升技能、陶冶情操。
還可以加入《非暴力溝通》免費讀書營、《為何家會傷人》免費讀書營;
加入推廣大使,瓜分萬元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