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在最近的熱播劇《延禧攻略》中,為討太后歡心,手段高超的純貴妃在皇宮搞了一條模擬蘇州街。在這條「蘇州街」上,商販往來,遊人如織,有賣布匹的,還有賣陶瓷的。雖然在劇中的設置是「蘇州街」,但好像並沒有蘇州特色,這也引來了網友的吐槽,但除此之外爭議最大的要數魏瓔珞說的一口蘇州話了。
(視頻↓↓↓)
在《延禧攻略》45集的後半部分,為引起皇上注意,也為了搶走純貴妃風頭,女主魏瓔珞打扮成沽酒女郎的模樣,在酒鋪說著蘇州話賣酒。在劇中,魏瓔珞一邊拿著酒勺一邊用方言,「太后娘娘,你若是不買我就要賣酒給別人了,桑落二十文一壺,新豐四十文,菊花酒三十文,竹葉青二十文,女兒紅二十五文。快點,快點來買。」蘇州話一出口,逗得皇上和太后笑逐顏開。
然而,劇情之外,許多蘇州網友就坐不住了,大家紛紛表示,這根本不是蘇州話。蘇州小夥小榮說:「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蘇州話,看電視的時候就差點笑死。」蘇州小娘魚小顧說:「說這是蘇州話,我可不承認!」紫牛新聞記者在蘇州街頭隨機採訪了幾位蘇州本地人,他們紛紛表示:「聽不懂,不是蘇州話。」
網友評論
對此,也有網友表示:「看電視不必這麼較真。」網友「susu1990」就說了:「女主又不是蘇州人,臨時抱佛腳學了幾句口音,說得不像才比較合理吧?」
關於蘇州話的爭議還沒有分辨清,《延禧攻略》裡關於「滸墅關」的讀音又引來了蘇州人的熱烈討論。網友「路人癸不是葵」說:「《延禧攻略》裡把滸墅關讀成了滸(hu)墅關,乾隆和傅恆都讀錯了。」微博網友「後來的後來的後來的曾經」更是直接在微博上發了一張百度百科的截圖,在截圖中記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滸墅關[xǔ shù guān]」這樣的介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劇方了解到,劇中有不少江蘇元素,比如蘇州緙絲、崑曲、刺繡、南京絨花,這兩者都是專門請當地專家打造,令網友驚豔不已。劇中對於非遺的推廣和傳承也在網上引發自來水各種發酵。
比如劇中高貴妃所持緙絲團扇,堪稱團扇中的極品。製作該團扇所採用的緙絲工藝是中國絲織工藝中的頂級藝術,具有猶如雕琢鏤刻的效果且富有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有著「織中之聖」的美譽,蘇州緙絲織造技藝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魏瓔珞擅長刺繡,其中也有蘇繡元素。亮眼的南京絨花則首次集中亮相影視劇集,也令傳承人趙樹憲的絨花訂單激增。
此次引發蘇州網友爭議的蘇州話部分,劇情設定為純妃知道太后嚮往江南景致,為討太后歡心,命人在宮裡舉辦集市,仿照江南美景與風土人情,讓太后不出宮也像到了江南。而魏瓔珞在集市上裝作賣酒女郎,用一口蘇州話引起皇帝與太后的興趣。太后見魏瓔珞別出心裁,連連稱讚魏瓔珞有心。
劇方也表示,對於劇中蘇州話遺憾並未在此用心,沒有專門請專家來調教演員,只是劇組有懂蘇州話的工作人員調教一二。不過,這也是事出有因。令妃原型魏佳氏是北京人,十九歲,已經位列後宮三嬪之一。由於人物設定不是蘇州人,劇情設定只是學點皮毛博噱頭討太后歡心,未必要全像,況且飾演令妃的女主角吳謹言的蘇州話最終還是要由配音演員來呈現,並不是自己「發聲」。考慮到蘇州觀眾對於家鄉話的親切程度,但由於此處設定的「不正經」,還請觀眾包涵,不必太過較真。
蘇州話老師:魏瓔珞講的不是蘇州話?
希望影視劇能呈現更正宗的方言
從事蘇州方言教學的予安,她今年30歲,從2015年開始做「蘇白學堂」的微信公眾號,到現在已經有三年了。在公眾號裡,予安用蘇州方言來介紹蘇州的文化,除此之外,還在B站上進行網絡直播,教人講蘇州話,可以說對蘇州話有比較深厚的了解。8月17日上午10點,紫牛新聞記者見到了穿著一身綠白相間漢服的予安。予安表示,《延禧攻略》裡魏瓔珞講的根本不是蘇州話。
予安
「《延禧攻略》裡蘇州話的發音根本就不是正宗的蘇州話,口音一點都不對,本地人根本就聽不出來。」予安認真地表示:「口音問題就算模仿不像,用詞也不該亂用啊。」她分析道,《延禧攻略》裡魏瓔珞講「二十文」,可是蘇州話從來不講「二十」,「我們都說『廿』,這個是用詞問題了。」予安一邊說著,一邊用蘇州話把「廿」重複了好幾遍。除此之外,「老蘇州人說話也不會說『快點』,我們更多地會說『豪稍』,編劇如果用點心,就能夠把蘇州方言呈現地更地道。」
據了解,劇中魏瓔珞講蘇州話的這段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也有網友認為,魏瓔珞講的是一百年前的蘇州話,當然和現代人印象中的蘇州方言不一樣。對此,予安說,她查閱了《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和《鄉音字類》這兩本書,「《鄉音字類》呈現的是十九世紀中葉蘇州話的讀音,而且這兩本書都有國際音標資料佐證,其實乾隆時期的蘇州話和現在的蘇州方言差距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也不是魏瓔珞讀的那樣。」
那麼,蘇州話究竟有哪些和其他方言不一樣的特點呢?予安介紹說,現在不管是普通話還是其他方言都沒有濁音了,「吳語保留了中古漢語的濁音,現在基本上也只有吳語有濁音,這是吳語和其他方言最大的差別。」
除此之外,蘇州方言會有(文白異讀)一字多音的情況,「比如說『家』這個字,它在『人家』和『國家』裡的讀音也是不一樣的。」蘇州方言和普通話的一大區別是,「蘇州方言會有尖團音,在普通話裡同音的字,在蘇州話裡卻是不一樣的讀音。」予安還繼續介紹說,「相比於普通話,蘇州話的聲韻母更豐富,聲調也更多,在蘇州方言裡聲母有26個,韻母則多達49個。」
說到這兒,予安有點感慨,「其實現在很多80後已經講不好蘇州話了,很多90後更是連聽都聽不懂了」。予安表示,她很希望在影視劇出現方言的時候,劇組能夠多用點心,「不僅僅是蘇州話,其他的方言也是如此,使用正宗的方言這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
紫牛新聞記者|於蘇雲 張楠
紫牛新聞實習生|黃玉琴
編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網絡
-END-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紫牛新聞】揭秘!日本投降日這天刷屏的"照片",是他用十六年畫出來的
【紫牛新聞】曾經的高考狀元失聯9年,患癌媽媽:兒子,我想再見你一面
【紫牛新聞】外賣小哥月入兩萬的背後:能熟記三萬多家門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