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冠揚先生記錄的宣化小吃食單

2021-02-17 張家口吃貨小分隊


---吃貨的分割線---

宣化當地知名人物,馮冠揚先生記錄的一份宣化小吃食單,這份食單有已經吃不到的,也有近在眼前的宣化風味小吃。

這些小吃大部分是清真食品,可見宣化回民小吃在古城舉足輕重的地位。順便說一句,馮冠揚先生不是回民,寫有大量有關宣化風土人情的文章,是宣化歷史的活字典。

白水牛頭肉:

是一種清真食品,很多回民聚居的地區都有這種小吃。牛頭肉筋道爽口,有嚼頭,口味鹹麻中有一股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白水牛頭肉以宣化陳家最為著名。當年,每到下午,居住在後府街的一位姓陳的回民,都會帶著禮拜帽,圍著白圍裙,推著木質的獨輪小車,從家裡出來經鐘樓南街、牌樓北街、南大街,一路叫賣「牛頭肉」直到南關。車子上面前頭放著一個小笸籮,裡面裝著煮熟的牛頭肉、心、肝、肺和卷腸。後頭放一個大笸籮,裡面裝一塊小案板,一把切肉的彎刀,一桿擦的亮亮的銅盤小稱,還有一個牛犄角做的料筒,裡面裝著花椒鹽面。獨輪車後面有一個小布口袋,裡面裝著包熟肉用的墊紙(包裝紙)。有人買肉時,他將牛頭肉或「下水」切成薄片,稱好分量之後,倒在包裝紙上,再打開料筒將花椒鹽撒在肉上,頓時有一股花椒的香味飄散開來。恐怕買肉的人等不到拿回去燒酒,就已經陶醉在它濃鬱的香氣裡了。

白蜂糕:

因其表面色白如玉,故又叫白玉蜂糕,在張家口一帶又叫洋蜂糕。過去在牌樓北永盛園糕點鋪(專營清真食品)裡,只有一位姓梁的師傅會做。他的手藝不外傳,配料也不讓人看,神秘的很,對外只傳說用保安(涿鹿)產的大米,才能生產白蜂糕。
加工白蜂糕的工藝並不複雜,用一斤大米麵加半斤白糖的比例,加水和成糊狀,發酵後放入碗中,用大火蒸熟即可。過去沒有塑料薄膜,在碗底要鋪一層豆腐油皮,以免蒸熟後拿不出來,現在用塑料薄膜代替了豆腐油皮。做白蜂糕的關鍵就是發酵,發酵的時間長了會酸,時間短了不起,必須掌握好「火候」。
白蜂糕蒸好之後,在潔白如玉的蜂糕上點綴一點青紅絲,更是好看。白蜂糕吃起來鬆軟細潤,不黏,不掉渣,適合老年人和兒童。中國自古就有南人吃米,北人吃麵的習俗。宣化人以吃麵為主,用面可以做各式各樣的食品,拿米就做不來了,這就是製作白蜂糕的神秘之處,也是把大米麵發糕叫做洋蜂糕的原因。

雲蜜糕:

因糕中加有蜂蜜而得名。早年宣化只有一二家糕點店鋪生產這種食品,因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味美色豔而很受人們的歡迎。

雲蜜糕以精麵粉、雞蛋、白糖、蜂蜜、香油、桂花、青絲、紅絲等為原料。製作的方法是:先把雞蛋打在盤中,然後將蛋黃、蛋清長時間攪拌均勻,加入麵粉、白糖、蜂蜜等原料和成糊狀,裝盤烘烤。然後切成長方形塊,其上下表層為棗紅色,中間為金黃色,嵌配青絲紅點綴。其造型優美,色澤鮮豔,入口綿潤、鬆軟,是人們食用和饋贈親友的高檔食品。

糖拉拉:

(沒找到圖)

是一種清真糕點,因將這種點心掰開之後,裡面包的麻茸餡可以拉出很長的糖絲而得名。

製作糖拉拉的原料是:白面、麻油、糖稀、芝麻、糖桂花等。先將芝麻炒熟,呈黃紅色,才有芝麻香味,然後加入白砂糖、熟面一起研磨成麻茸,再加入糖桂花、糖稀和成麻茸餡待用。用白面、麻油、糖稀做成酥皮,包上拌好的麻茸餡,放入爐中烤熟。烤熟的糖拉拉具有誘人的芝麻香味,酥脆可口,別有一番風味。只是這種點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

提漿娃娃:

又叫提漿人、提漿月餅,是宣化傳統中秋月餅中的一個品種。有孩子的人家總要買幾個提漿娃娃,當節日禮品送給孩子。提漿娃娃甜脆好吃,主要是在提漿上。提漿是一門技術,用白砂糖一斤,加水三兩,熬製成可以拉出絲來的糖漿。然後用糖漿和面做成皮料,用桂花、白糖、冰糖渣等拌成桂花糖餡,包在提好的皮料中,再填入果木製作的模子裡,磕出來置入爐中烤熟。

提漿娃娃有老壽星、娃娃兩種形狀,分大、中、小三種,大的一斤一個,中的一斤兩個,小的一斤四個。大人在送給孩子提漿娃娃時會告訴孩子,吃時不能先吃頭,先吃頭會長出兩個頭來。這當然是迷信嘍。

豆麵餅和白疙瘩:

(又沒找到圖)

是兩種清真食品,現在吃過和見過這種糕點的人已經不多了。

豆麵餅的主要原料是綠豆面、發酵好的白面、糖稀、鹼、麻油、花椒麵、鹽。將綠豆面、糖稀加入發好的面中和好,加鹼適量,再加入麻油和花椒調味,捏成劑子後用花棒擀麵杖將餅面擀成井字形,放入爐中烤熟,再兩刀一切四塊,每塊呈三角形狀。

豆麵餅因為是綠豆做的,呈深綠色。綠豆有清熱下火的功能,老宣化人早上沏壺茶,吃兩塊椒鹽味的豆麵餅,能下下體內的火氣。好喝酒的人置點豆麵餅當做下酒的小菜,咂一口酒,吃一小塊豆麵餅,嚼在嘴裡回味無窮。

白疙瘩實際上是熗麵餅,製作方法是用發好的面加鹼,每斤面中加1兩香油、1兩糖,再加糖、桂花少許調味,揉好後熗入乾麵粉,捏成劑子擀成圓餅,放入爐中烤熟,再在餅上點一個小紅點。

孩子放學回來,飢腸轆轆,飯還沒有做熟,大人便會從柜子裡取出一個白疙瘩。孩子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聞著清香的桂花味,一口口吃著白疙瘩,一咬一個齊茬,越嚼越香。

扭絲燒餅:

又叫一窩絲燒餅,是宣化早年中等生活家庭的早點。扭絲燒餅分糖酥、鹹酥兩種。糖酥是用白面1斤、紅糖1斤、麻油8兩拌在一起製成的。鹹酥是用白面1斤、麻油5兩、花椒麵、細鹽適量和成的。將發好的白面揪成2兩一個的劑子,用擀麵杖擀開,把油酥均勻的抹在面上,捲成筒狀,用刀切成兩半,再用手一扭,拿擀麵杖擀兩下,一個扭絲燒餅就做成了。扭絲燒餅的製作關鍵是擦好酥後的一扭,扭好了,燒餅上的絲粗細均勻,又好看又好吃。

將燒餅坯子放入吊爐中,用300度以上的急火烤熟。吊爐分兩層,上層是用三根鐵鏈子吊著一個燃著火煤的爐蓋,叫做上火;下層是坐在煤火爐上的平鍋,叫下火。因為過去沒有電爐烤箱,只能用這種上、下火的吊爐來加工點心。

扭絲燒餅烤熟之後,便放在圓籠中擔到街上去賣。圓籠是用木片製成的,共分三層,第一層是蓋,第二三層放燒餅。賣燒餅的人肩上擔著圓籠,手裡有節奏的敲著木質的梆子,梆、梆梆的梆子聲,告訴人們賣扭絲燒餅的來了,快來買吧!

油布袋:

(圖不像,找不到了)

是舊時宣化民眾過年才能吃的一種油炸食品。為什麼把這種油炸食品叫油布袋呢?當時老百姓上街買貨,一不座汽車,二沒有自行車騎,而是肩上背著一種褡褳的布口袋步行上街。褡褳中間開口,兩頭裝東西,搭在肩上,前面一個,後面一個,行走方便,比用手提著省勁。另外,那時也沒有塑料食品袋,油布袋是用油炸的,用紙包著裝在布褡褳裡,很快就把布口袋弄油了。因此,老百姓把這種油炸的點心叫做油布袋。

製作油布袋的原料是1斤糖稀、2斤全麵粉、3錢鹼、3兩麻油和半碗水,將他們拌在一起將面和好,用擀麵杖擀開,切成條,再切成2釐米左右的小塊,放入油鍋中炸熟。

油布袋呈橢圓形,棕黃色,略甜,有油炸香味,是價格低廉的大眾食品。就是這種普通的點心,在舊社會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大興號京餜雜貨鋪,每到臘月,店門口地下鋪著蓆子,油布袋堆在蓆子上面,人們買幾斤回家過年。

灶糖:

宣化民間有祭灶王爺的風俗。灶王爺又叫灶神、灶君,傳說他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一家之主」,職責是了解人間善惡。在每年臘月二十三那天,上天庭匯報,為玉皇大帝提供獎善罰惡的依據,即所謂「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因此民間把祭灶王爺作為保佑家庭平安興旺的大事,家家這天「過小年」,買上灶王爺貼在灶臺上,擺上灶糖供獻,頂禮燒香,還要焚燒黃色的「紙馬」,供灶王爺升天騎馬,祈盼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宣化早年的灶糖有「鞋底糖」、「豆面卷」、「麻籽屹紐」、「白糖墩」、「打牙棍」幾種。製作灶糖的方法是:先把小米淘淨蒸熟,拌上大麥芽打成的漿,裝入缸中加熱進行酵化,再將糖水放入鍋中熬製蒸發水分,熬成飴糖。然後用飴糖包上麻籽和核桃仁,捲成卷,切成片,叫鞋底糖;將飴糖裹上黃豆面,就成了豆面卷;拌上麻籽擰成屹紐,就是麻籽屹紐;白糖墩和打牙棍,就是什麼也不摻的麻糖球和麻糖棍。

現在每年冬天,宣化街上也有賣麻糖的,一些老年人仍把它叫做「灶糖」,只不過再不供灶王爺了。

峰糕和幹卷子:

這種點心實際上就是現在街上賣的饃幹。

在山西、陝西、內蒙古一帶,人們習慣把饅頭叫做饃饃,把饃饃切片烤乾就是饅頭幹,也就是過去的峰糕。幹卷子因形狀不同共分三種,一種叫破頭幹卷子,一種叫盤辮幹卷子,還有一種叫馬鞍幹卷子。

這兩種點心的做法大致相同:將白面發好加鹼揉勻,加入適量白糖,大火蒸熟。峰糕蒸成饅頭狀,熟後用刀切片;幹卷子是單個的,放入烤爐中烤乾,便可出爐。

過去宣化不生產餅乾,外來的餅乾也很貴,峰糕和幹卷子就相當於現在的低檔餅乾,峰糕和幹卷子表面呈金黃色,也有乳白色的,口感酥脆,久藏不壞,且經濟實惠,一斤買一大包。因為是發麵的有利於消化吸收,拿兩塊哄孩子,也能讓孩子嚼半天。現在的成年人再吃兩塊饅幹,會引起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也會對自己的孩子說:「我們小時候能吃上兩塊峰糕就高興得不行了!」

糖耳:

是一種清真小吃,因其形狀酷似人耳模樣而得名。

糖耳的製作工藝是:以1斤白糖加3兩油的比例,再加適當的水和成面待用;另外用油和面製成油酥,包在水油皮子中(糕點行業把油、水和成的面稱為水油皮子),擀成片,捲成圓筒,拿刀切成片,用手掌搓成耳朵形狀,形成一層面夾一層酥的耳餅,放入烤爐中烤熟。然後將烤熟的耳餅放入糖稀中,把糖稀灌透後撈出,放入芝麻研碎的芝麻茸中,兩邊都沾上芝麻茸,使外觀上毛茸茸的,即可上市出售。

糖耳呈黑紅色,具有綿軟、香甜、酥脆的特點,非常可口。過去宣化惠民糕點鋪常製作這種食品。

朝陽樓的蕎面餄餎:

早年,朝陽樓的蕎面餄餎,是宣化的一道著名小吃。蕎面餄餎價格便宜,素湯的6分錢一大碗。碗是過去飯店裡用的藍邊草帽碗,比現在的碗大的多,一碗相當於現在的兩碗。一碗蕎面餄餎連湯帶水,吃的又飽又熱乎。想吃肉的再加6分,1角2分錢能吃到羊肉臊子,更是湯鮮味美。所以朝陽樓的蕎面餄餎作為一種經濟實惠的湯麵食品,是很適合大眾的需要。

朝陽樓的餄餎是將蕎面合好,用餄餎床壓制而成。蕎面與其他雜糧相比,顆粒較硬,黏性差,在和面時必須少加一點鹼。朝陽樓的灶房裡有一口大鍋,鍋裡燒開水,水中有一個裝著石膏的小布口袋,是為了防止餄餎煮得多了糊湯。鍋上架著一個大的餄餎床子。有客人來吃餄餎時,夥計拿一團蕎面劑子,放入餄餎床內,跳上灶臺,坐到餄餎床上,壓上一劑餄餎,挑在碗中,澆上調料菜碼,端給客人食用。如果來吃餄餎的人多,壓餄餎的夥計就在灶臺上一股勁的壓,動作非常熟練。

煮大豆:

是宣化傳統的清真小吃,久盛不衰,如今街上仍有走街串巷賣「煮大豆」,「爛糊豆」的小販。

煮大豆系用壩上出產的大豆,在水中浸泡5~7天,待大豆發芽之後加入茴香、鹽和其他作料,以小火燜制而成。煮大豆呈灰白色,有大豆和茴香的香味。魯迅先生在他的著名小說《孔乙己》裡,對鹹亨酒店和孔乙己下酒菜茴香豆細膩而生動的描述,使茴香豆名揚四方。宣化的煮大豆,其實就是茴香豆,只不過老宣化人樸實忠厚,不善修飾,沒有把「茴香」兩個字加在大豆上罷了。

煮大豆經濟實惠,老少皆宜。能當早點,也能當宵夜,肚子餓了能當飯充飢,菜不多時能當菜下飯。年輕人吃它為調劑生活,老人牙口不好吃它咬得動,這也是煮大豆久盛不衰的原因吧。

拔絲葡萄:

是宣化宴席上獨一無二的佳餚。宣化牛奶葡萄,皮薄肉厚,甜如醇蜜,刀切葡萄不留汁,故可做成各種葡萄佳餚。

拔絲葡萄的烹製方法是:將牛奶葡萄1斤洗淨,剝去皮,挖掉核,拍上一層粉面,拌入蛋清加入玉米澱粉的糊中,放入油鍋中炸脆待用。在用白糖3兩,加水少許,在炒勺內不停翻炒,炒至淡黃色無泡可拉絲時,放入炸好的葡萄粒,快速翻炒,使糖汁將葡萄粒裹勻,即可出勺。

吃時需備一碗涼開水,用筷子夾住葡萄粒在涼開水中略蘸一下。拔絲葡萄外焦裡嫩,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唯獨宣化葡萄可以烹製這道菜,其他地區出產的葡萄均不能製作,堪稱宣化一絕。故早年每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季節,很多外地來宣的客商,紛紛慕名到飯館去吃拔絲葡萄,一飽口福。

===== 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好友分享。

*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能看到往期美食分享。

*訂閱我們:

點擊題目下方[張家口吃貨小分隊]

或搜索[張家口吃貨小分隊]或者zjkchihuo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宣化牛奶葡萄被大媒體報導,厲害了~!
    杜偉華 攝中新網石家莊9月23日電 (肖光明 張帆)「宣化牛奶葡萄,又香又甜,快來買吧!」國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大街小巷以及鄰近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內,又響起了商販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據了解,宣化是我國鮮食葡萄的主產區,宣化牛奶葡萄呈圓錐形,最大可達1500克以上。成熟後的葡萄,晶瑩剔透,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譽。
  • 「宣化記憶」徵文 | 從陌生到熟悉的宣化街 | 作者:段允生
    走在宣化街上,我發現它在我離開的19年裡變長了,變美了,變繁華了。它向東西直線延伸,有了宣化東街、宣化中街、宣化西街三個小名。宣化東街增添了濟源賓館、房地產管理局、民政局、保險公司、黃河河務局、工商銀行、濟水一中、人大和政協辦公樓。在人大和政協辦公樓的南側矗立著濟源僅有的4棟四層高的集資樓。
  • 眾高僧 高度評價宣化上人
    眾高僧 高度評價宣化上人  (一)虛雲老和尚和宣化上人會晤時,曾有一席以心印心之談話,宣化為此作偈曰:一九五六年四月初九,虛老物從雲居山寄溈仰宗之祖脈源流予宣化,任命宣化為釋迦牟尼佛傳承的第四十六代、中國溈仰宗第九代嗣法人,賜名「宣化」。
  • 睡魔是很厲害的(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離諸戲笑」,是除掉悔蓋;「離痴眷屬」,是離瞋蓋;「親近智者」,是離痴蓋;「令心不亂」,是除貪蓋;現在「攝念山林」,就是除睡魔蓋。修行時,睡魔是很厲害的;人尤其是有一種懶惰性,睡魔就最歡喜幫著你懶惰。你有懶惰,睡魔就來了,「可以去休息,睡睡覺!」
  • 宣化上人與廣欽老和尚的對話
    宣化上人:   「這是老和尚的德行感化人,這些事我不向人說,因為遇到知己,說些知己的話,我到美國是六祖大師叫我去,我的字叫度輪,法名安慈,虛雲老和尚傳法給我,叫宣化。」廣欽老和尚::「我在鼓山也見過虛雲老和尚,我是修苦行,一字不識,不會說法,我什麼也沒有。」
  • 河馬哥 宣化的中國網絡名人
    今日報導:-     宣化一中培養出來的聚美優品總裁劉惠璞劉惠璞出生在宣化,小學就讀於建國街小學,初中就讀於宣化八中,以全區第91名考入宣化區一中,高考477分,因追求更高,在宣化區柳川書院補習一年後考入北京科技大學,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在京闖蕩,擔任世紀佳緣婚介網副總裁。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不想念經,不想做早晚課。2.問:為什麼會著魔?宣化上人:我們一開始用功,存心要正當;如果心存不正當,無論用什麼功,都會著魔。心要是正當,不管用什麼功,都會成佛。所以佛和魔,只在一念之間,因此在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3.
  • 李秋雲:宣化古城 這裡是京西第一府
    為一嘗牛奶葡萄來到宣化之後,許多人卻收穫了額外驚喜,不光葡萄好吃,那些歷史也意外的有趣。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自漢代起,宣化歷為州、府、郡、縣的治所,明為九鎮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間設置宣化府。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裡」的地理方位,決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
  • 紀錄片:《宣化上人的一生》完整版
    ——親慧居士紀錄片:《宣化上人的一生》上集紀錄片:《宣化上人的一生》下集《開山祖師宣化上人》雲公觀其為法門龍象,乃傳授法脈,賜法號宣化,遂為溈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訶迦葉初祖傳承之第四十五代。香江演教一九四九年,叩別虛雲老和尚,赴香港弘法,闡揚禪、教、律、密、淨五宗並重,打破門戶之見。並重建古剎、印經造像,成立西樂園寺、慈興禪寺、佛教講堂。
  • 紅一師大功團老連長追憶在宣化發生的一件往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微宣化 看宣化每日資訊
  • 貪女色的下場(宣化上人)
    恭轉自:楞嚴咒專弘平臺 色慾障道 ◎宣化上人 【編注】恭錄自《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貪女色的下場 ◎宣化上人 夜叉和羅剎是厲鬼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有人問:「什麼是舍利?」這個問題很有意義。我為你們簡單說一說。宣化上人: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淫。因為不邪淫,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丟了。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
  • 河北宣化發現明代寺廟聖恩寺遺址
    新華網石家莊11月9日電(記者白明山)記者從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了解到,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宣化泡沙山山腰處,發現一座寺廟,據查證該寺為建於明成化年間的聖恩寺。遺址內涵豐富,屬於年代較早的寺廟。  發掘時,聖恩寺原有建築已成廢墟,只存洞穴兩處。
  • 宣化二中省冰雪運動會斬獲24金
    賽事圓滿結束宣化二中人用自己的真心決心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作為全國首家「體教結合」的冰雪特色學校,同時作為張家口市雪上運動聯盟青少年委員會主任單位,宣化二中深知自身肩負的使命,備戰冬奧、普及冰雪,把對冬奧的每一份期待化作每一次堅持,奔向2022。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Weixin ID xuanhua19180316
  • 牛奶的厲害(宣化上人)
    一喝牛奶,便有一股牛性◎宣化上人 一九七九年冬開示於萬佛聖城娑婆世界的人,都歡喜快樂,不歡喜苦惱;地獄的眾生,歡喜苦惱【編注】恭錄自《宣化上人開示錄(一)》乳酪、牛奶,如果能不吃, 這是最清淨,最好了!
  • 樂法光明三昧(宣化上人)
    ●  發露懺悔的正確做法丨懺悔之後,要發誓願(宣化上人)●  問:如果生重病,醫生又看不好,持大悲咒或楞嚴咒為病人治病,應注意什麼?●    不會背〈楞嚴咒〉不配做佛教徒(宣化上人)●   大悲咒、六字大明咒都是密,楞嚴咒那更是密(宣化上人)●    這五大心咒非常重要,專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術(宣化上人)●   持咒為什麼要天天不間斷?
  • 進軍宣化趙川黑岱山,火了!
    喜歡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微宣化 看宣化每日資訊
  • 宣化上人講述: 百衲衣的好處
    你修道,總穿著那麼一件衣服,就有一股「很香的」那個香味;可是這個香味,令一般女人認為就是臭味,所以就非離你遠一點不可。所以,穿糞掃衣有這麼多的好處,我也講不完。
  • (宣化上人)
    講經的法會,切記不要像這樣子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我們在今天哪,遇著這樣好的一個機會方才有一個中年人,一個女的,她姓黃,也皈依了,叫果濟 (音),她的先生姓黃,她自己本人姓戰。這個人,苦得不得了。怎麼樣苦呢?年紀輕輕的,她丈夫就走了。有一個兒子呢,就生了一種癲狂的病,有的時候聽話,有的時候就不聽話,到現在還是這樣。那麼她為什麼這樣子呢?就是因為做事有始無終。你看見她聽經,在這兒不好好聽經,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