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完結的國產懸疑系列網劇《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今年真的給我們廣大觀眾很多超過預期的驚喜。
尤其在當下這個劇荒期裡,這類型國產劇,獨樹一幟,瑕不掩瑜,閃光點甚至讓人上頭,一追到底。
當國產劇不談戀愛,所以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也放棄了傻白甜的注水——
畢竟純懸疑題材想注水,難度係數很高,如果可以靠腦洞拓展劇情搞個七八十集的超級大局,我們觀眾當然可以,非常歡迎!
當國產劇只專注在製作本身,劇情,演技,拍攝角度,節奏,鏡頭轉換都到位,篇幅不過12集X30分鐘,我絕對不會因為對主演的刻板印象,而去拒絕一部好劇。
畢竟我是連angelababy的新劇,都一鼓作氣,熬夜追完,真情實感哭了一頓的人!
在《穿越火線》給了觀眾不一樣感受的鹿晗,王千源、齊溪、喬欣、吳越主演,《心理罪》導演五百執導,我有什麼不可以——
好的電視劇,是不輸給電影的視聽質感,最短的時間,巧妙借鏡頭隱喻,引導觀眾進行思考和想像,一切美妙和刺激盡在不言中。
我一開始並沒有全神貫注,沒想到第一集1分鐘的片頭,就如此引人入勝,看似展示重要線索,實則已經鋪開了第一個案件,第一次循環的故事。
看似普通的夜晚,一家河粉店裡,常規廣播新聞節目,介紹著明日即將舉辦一年一度的馬拉松比賽;
廚子動作麻利嫻熟,切,炒、調味,收刀入架,一氣呵成。
鏡頭立即一轉,一神秘男子坐在店內,慢條斯理地,用膠水修飾指紋。
原本收得整整齊齊的菜刀,突然被人抽走一把。
隨即一女企業家被一刀封喉。
行兇後,神秘男子點燃了一隻紙鶴。
這個短暫的片頭,非常像高開低走的《王國2》給我的視覺衝擊,
一分鐘的長度,就可以代替長篇大論「喪屍是怎麼煉成的」,殘忍,自私,喪心病狂;
《在劫難逃》的片頭,沒有對話,甚至除了王千源以外,沒有特寫,依然蘊含了大量的信息量,又給觀眾留下了重要線索。
兇器,兇手,被害者,時間地點,清清楚楚;
隨著第一集的後續開展,你會發現,這一段出來的所有人事物,都是緊密相連且反覆出現的重要因素。
但又不完全明顯地告訴觀眾,適度的留白和欲言又止,轉折和顛覆,又激發起探秘的懸念,比如,那個紙鶴的特寫,一定是後續重要的元素,到底代表什麼?
最令我滿意的是,第一集30分鐘,交待人物背景,展開故事不說,第一輪循環就以主人公的完敗為結局,快速結束,他誰都沒成功解救,連環犯罪一個也沒成功組織,甚至搭上了自己,結束了生命——
至此,第二個循環開始了。
王千源飾演的頹廢休假的前刑警隊隊長,又回到了前一天的晚上,在河粉店裡帶著記憶驚醒,這一次,已經有參考答案的他,可以阻止一切發生嗎?
很難想像,以上框架,出自30分鐘的國產網劇,充滿了滿滿高級感,所以我一集入坑。
《在劫難逃》第二個驚喜點,主角不只是困在了同一天,來回重複,一點一點揭秘;那只是淺顯的一層陷阱;
王千源在每次game over的時候,下一次返回的時間點,甚至充滿了不確定性,不可抗力;而且充分可以感知,他不是唯一一個知情人,對手也在巧妙地利用這循環和穿越的機會。
你想阻止我,防患於未然;那這一次,我就更出其不意,提前改變策略和進程,結果依然不變。
所以要想真正阻止犯罪,一定要發現他的作案動機,找到多米諾骨牌最開始的那一塊,才有可能糾正整個連環案件,單獨某一個環節的防範,毫無用處。
這就變成了第二重,時空陷阱層層交疊。
目前我只看完了前6集,進度一半,作為一個觀眾,我是真心希望,《在劫難逃》還有第三層陷阱——你怎麼能確定,你穿越回去,做的改變,都是好的?
有沒有可能,正是王千源沒有順其自然,而是順藤摸瓜去破案,反而引發了案件,致命的多米諾骨牌,第一塊居然是自己推倒,而且還是穿越回去刻意為之,引發的意外結果?
一個完整燒腦的莫斯烏比環,這才算成型,生生不息,看似無解,但更加驚心動魄。
我還是願意相信,國產製作團隊,有這個能力,野心去完成這樣的作品,根本不在服化道有多精緻,布景有多高大上,拍攝技巧和設備有多先進,只靠內容和邏輯,足夠了。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後,時空旅行也逐漸從天方夜譚,變得更有理論依據。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對這個還是設想的理論,不斷想像,不斷深入探討,以上劇裡反映的觀點,除了劇情的刺激之外,其實也能引發我思考現實生活,尤其是我自己的人生。
時空旅行的法則,有很多,最吸引人的是「因果律」,一旦時間旅行發生,因果律必定被擾亂。如同蝴蝶效應,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時間的推移,可能就是不能承受的天翻地覆。
(1)循環因果
就比如,王千源想去拯救受害者,但受害人無可避免的死了,有沒有可能,回到過去的這一行為會不會,是間接導致他死亡的原因?所以兇手才如此執著於帶他入局?
(2)平行宇宙
回到過去,王千源去盡力關心妻子挽救自己的婚姻,結果一樣收到了離婚申請。後續發展未知,也有可能他再次回到現代時,發現其實一切都沒改變。
「量子理論」中,每一個可能的機率都可能產生另一個含有那個機率的宇宙,於是有許多「平行宇宙」。所以你做的一切努力,都留在了平行宇宙,而不是你的現實。
平行理論在今年的韓劇圈裡,簡直炙手可熱。大熱的劇《國王》我倒覺得還好,篇幅有限,野心太大,完成度低於預期,反而是OCN的《火車》的平行宇宙理念和邏輯能夠自洽。金喜善周元新科幻韓劇,我目前還是觀望狀態。
說實話,科幻玄幻一直不是亞洲內容頭部地位的韓國能夠輕鬆駕馭的主題。
(3)成功理論
無法判定改變過去的所作所為,一定正確有用。過去不好的事情,也有可能塑造了今天更好的你。甚至改變過去,會失去更多,甚至沒有了自己。
(4)觀察者效應
回到過去,並且成功改變了歷史,但只有時間旅行者本身知道歷史改變前後有什麼不同。這個矛盾是在於,旅行者本身為什麼不受影響?他為何會保留記憶?莫斯無比環的假定和前提都不復存在了,怎麼辦?
這也是《九回時間之旅》裡一個挺大的圓不過來的bug。所以不怪電視劇不用心,畢竟理論基礎還沒解決。
除卻硬核理論,我也在反思,人總有很多後悔和遺憾,如果真的可以回到過去,我會回去嗎?
因為生活總是有得有失,有好有壞;我願意放棄現在擁有的所有好的東西,在過去的分界點,去選擇當時那條更好的路嗎?
沒有人能確定,當下的好,就能延續好一輩子。
所以每當我一不小心又陷入無用的後悔情緒時,我真的會認真問問自己,我願意用現在換過去的一個可能性嗎?
當下做決定猶豫不決的時候,我也會想,五年十年以後,我會後悔地恨不得回到過去嗎?
這麼思索完,還是有助於做出決定,保持情緒穩定的,而且會更加堅定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鹿晗是肉眼可見的有進步,完成了演員該有的表現,但真沒有到炸裂的程度。
更何況有王千源在那裡,氣場都是碾壓的。
流量演員們,認真提升業務能力,還是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的;畢竟大咖們也有青澀時期,大部分好演員也不是一部作品就能影帝影后加身。
但有一說一,鹿晗和老戲骨王千源的對手戲中,其實是無法旗鼓相當地對抗,情緒即使做得很滿,還是沒法做到不漏演戲的痕跡。
王千源不管是正面還是反派,總能塑造出細膩生動的小人物形象,需要爆發的巨大反差,功力就在這裡。
好看也許重要,可是真正動人的演技,太需要傳遞「不可言說只需意會」的情緒了。
觀眾不僅僅要「看到」,更要「感受到」。
齊溪飾演的女警女隊長,也是沒有刻意趨同男性,非常有正面女性特質的人設,我很喜歡。隊長也可以又是女神,又細心果敢,又冷靜理智有魄力。
劇本整體優秀的基礎上,只要不掉鏈子,流量主演們是可以習得性進步的。
希望他們如果真心想好好演戲,那就不要在爛劇裡恰飯,多突破自己舒適區,多打磨演技,讓好作品和好前輩們,帶一帶自己。
流量翻身逆襲的好例子,觀眾都還是喜聞樂見的。有實力,一定會被看到。
穿越+循環這個元素,在推理和懸疑題材裡,已經算是常客。除去上面已經提到的影視劇作品,非常有記憶點,甚至封神的神作也非常多:
韓劇有常年佔據高分榜的韓劇《信號》,翻拍自英劇的韓劇《火星生活》,今年口碑很棒但收視欠佳的《365:逆轉命運的1年》;韓國電影有《一天》
電影有《恐怖遊輪》《彗星來的那一夜》《土撥鼠之日》《忌日快樂》《原始碼》《明日邊緣》《前目的地》《蝴蝶效應》等等。
就包括浪漫清新都市題材,一樣可以加入:比如電影《時空戀旅人》,韓劇《我的老闆每天死一次》。
還有今年大熱的《想見你》,為廣大觀眾科普了「莫斯烏比環」,向非懸疑推理愛好者展示了燒腦的魅力。
所以《在劫難逃》在《心理罪》的良好口碑上,進一步升級,循環穿越讓虛擬城市綠藤市的案件更加撲朔迷離,還是超乎我的預期。
也許有很多肉眼可見的不完美,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種嘗試和創新。
努力為這樣的國產劇打call,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告訴創作者們,是有能欣賞,會期待的觀眾,支持這樣的良心作品。
作者:小冒,同名帳號「芸淡風傾」,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