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杜虹曉 通訊員 郭兆瑞 濟南報導
右眼球突出像金魚眼,32歲的王先生怎麼也沒想到,檢查結果竟然是眼球正後方長了一個腫瘤。當地醫院建議他到上級醫院就診,小夥兒開上車就前往省城濟南求醫。幸運的是,經過手術治療,王先生右眼球後側的腫瘤被取出,且視力保留完好。專家表示,從醫三十餘載,2公分的眼眶腫瘤很罕見。
王先生的影像報告顯示,右眼的眼球後方有一顆和眼球差不多大小的腫瘤
32歲小夥兒發現眼球後方長了顆腫瘤
「心裡的石頭可算是落地了!」12日下午,來自臨沂臨沭的王先生一身輕鬆,準備和家人一起返回老家,「太感謝醫生了」,出院前王先生連續說了很多次「感謝」。
沒有親身經歷過王先生十天前的事情,就難以理解他此刻的輕鬆。十天前,王先生的媽媽發現他右眼眼球明顯往外突出,就像金魚眼一樣鼓。雖然自己並沒什麼感覺,也沒有特別在意,他還是在媽媽的催促下,到當地醫院眼科掛了號,並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CT檢查。
「醫生說眼球後面有個腫瘤,建議我去上級醫院。」聽了這話,王先生立馬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中午從醫院出來,下午就開車前往濟南求醫,「我才32(歲)啊,要是眼睛完了,那可……」
懷著忐忑的心情,1月2日臨近傍晚,他和家人趕到了濟南。經親戚介紹,前往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當時,醫院已下班,值夜班的醫生檢查後,給該院眼科主任醫師、院長助理王建榮聯繫,並約好了第二天為王先生進一步檢查。
王建榮醫生為王先生進行檢查
「有她在,我心裡踏實」
1月3日,王建榮仔細查看了王先生的情況和檢查結果後,初步診斷為海綿狀血管瘤。看到王先生心情很緊張,王建榮安慰他說:「不用害怕,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做個手術就可以了。」王建榮胸有成竹的樣子和親切的態度終於讓王先生放鬆了下來。
「就一句話,我就覺得王院長和我母親差不多年齡,說話又很讓人信服,所以壓力一下子就卸下來了。」王先生說,手術前還出了個小插曲,由於手術做的是全麻,他在術前一直沒見到王建榮,所以一直不肯跟著麻醉醫生進手術室。直到王院長到來,他才跟隨進入,「反正就覺得,有她在,我心裡踏實。」
護士和王先生交代注意事項
40多分鐘,2公分眼眶瘤被摘除
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7日,王建榮陪著王先生一起進了手術室。在麻醉的作用下,王先生沉沉地睡了過去。
在結膜下切開一個一公分左右的切口,暴露出腫瘤後,王建榮用組織鉗夾住腫瘤,從周圍的脂肪等組織中將腫瘤精準分離,最後完整將腫瘤切除後取出眼眶。從麻醉到手術完成,僅耗時40分鐘。
然而,手術時間短,並不意味著手術難度小。
王建榮介紹,腫瘤長在眼球正後方,這讓手術操作的空間非常狹窄,切除腫瘤時無法將腫瘤全部暴露在視野內,分離腫瘤只能憑藉多年的經驗和感覺。更加危險的是,腫瘤體積較大,已經擠壓了視神經,並和視神經緊緊貼在一起,一旦手術操作失誤,就會傷及視神經,影響術後視力,甚至致盲。
術後的王先生準備摘掉紗布的一刻
清醒後沒有任何痛苦,視力恢復如初
一覺醒來,王先生回到病房,手術已經成功完成。「清醒後沒有任何痛苦,不知不覺中手術就這樣做完了,簡直可以用完美來形容。」王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不僅沒有痛苦,因為手術入路在下眼瞼結膜上,外表完全看不到手術痕跡,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沒有影響外觀。
「由於腫瘤長在眼球後方,發病原因不明,這類腫瘤發病率較低,比較罕見,很多眼科醫生對此也存在認識不足。」王建榮介紹,再加上早期沒有什麼症狀,很難被早期發現,一旦發現,患者往往背負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需要醫生耐心疏導。
據悉,目前王先生術後檢查恢復非常順利,視力沒有受到影響,仍然保持在1.0的術前視力水平,以後也不會留下後遺症。
「心裡的石頭可算是落地了!」12日,即將出院的王先生一直表達著對醫生的感謝。
術後,王先生恢復很好,出院前特意與王建榮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