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悍匪末日降臨!俄敘籌劃4月再發關鍵戰役 152毫米重炮鋼雨洗地

2020-11-19 騰訊網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網站「南方戰線」2020年3月25日報導稱,鑑於盤踞在伊德利卜省境內的反對派武裝太囂張,接連挑釁、破壞俄土停火協議,俄敘聯軍計劃在4月發起新的大規模攻勢。

當地時間3月23日,俄防長紹伊古乘坐的專機在蘇-35戰鬥機護航下飛抵敘首都大馬士革,有分析稱,他此行很可能是與敘高層商討、協調即將在伊德利卜展開的新一輪軍事行動。

在紹伊古抵敘次日,一艘俄海軍運輸船「Dvinitsa-50」號就滿載貨物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駛往敘利亞塔爾圖斯港。

雖然路透社稱這艘船的任務是向被新冠肺炎疫情困擾的敘當局送去3輛軍用救護車和其他醫療物資,但「Dvinitsa-50」號排水量有4000多噸,顯然不會為運輸3輛救護車而特意千裡迢迢跑一趟,船上肯定還裝有大量為新戰役準備的武器彈藥。

據悉,這次俄敘聯軍的攻擊重點將是省會伊德利卜的「西大門」——吉瑟-蘇霍爾(又譯作「吉斯-舒古爾」)。吉瑟-蘇霍爾的戰略地位,與敘土反覆爭奪的伊德利卜「東大門」、扼守M4和M5高速路的薩拉齊卜一樣重要。

這座位於伊德利卜西北的小鎮不僅扼控M4高速路、56號公路這2條重要幹線,而且毗鄰土耳其邊境省份哈塔伊和敘利亞拉塔基亞省,是目前最靠近駐敘俄軍大本營——赫梅明空軍基地的叛匪據點之一。

只要這顆「毒瘤」仍未切除,以HTS為首的伊德利卜叛匪就可由當地組裝、發射自製無人機,飛往70公裡外的俄軍基地實施自殺式偷襲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吉瑟-蘇霍爾還是臭名昭著的極端武裝「突厥斯坦旅」(TIP)的老巢。據《長期戰爭》雜誌網站(longwarjournal)介紹,TIP武裝分子(包括家屬)多數來自中亞和高加索,不少人在阿富汗、車臣和中亞地區活動超過10年之久,戰力頗為兇悍。

TIP與HTS關係密切,雙方自2015年4月以來一直狼狽為奸。特別是2019年至今,TIP負責把守吉瑟-蘇霍爾以西的制高點卡巴尼,屢挫號稱「御林軍」的敘第4裝甲師(指揮官就是巴沙爾的弟弟馬希爾·阿薩德),殺傷該師近千百名官兵,並摧毀不少坦克、步戰車和裝甲推土機,堪稱俄敘聯軍的勁敵。

尤其是眼下,HTS能動員參戰的兵力僅剩2萬來人,擁有約4000亡命徒的TIP因此當仁不讓地成為以前者為首鬆散反對派聯盟中的骨幹支柱。

另據外媒披露,土耳其也對「能打仗」的TIP頗感興趣,曾傳出打算將其全數運往利比亞的消息,但目前尚未成行。

說到土耳其與HTS的關係,土軍退役準將、防務分析家納伊姆·巴布羅格魯(Naim Baburoglu)認為,埃爾多安政府雖然對桀驁不馴的HTS也瞅著不順眼,卻不太可能對其「痛下狠手」,因為那樣做會引發新一波難民潮,還會讓大量極端分子魚目混珠進入土境內。

所以這些年來,土方敲打HTS的手段(或者說底線)主要是「定點清除」個別不聽話的指揮官,以此殺雞儆猴(HTS最高頭目朱拉尼就曾遭土情報部門行刺受傷),但這麼「零打碎敲」「小打小鬧」顯然無法滿足俄方的要求。

換言之,土耳其的「如意算盤」是將HTS等極端武裝留在伊德利卜,既給自己當「炮灰」牽制俄敘,又不讓其跑到本土「搗亂」。

而俄方則堅持必須徹底剷除HTS等「反俄黑團夥」,此前俄敘發起的幾輪大規模攻勢,目的都是為了削弱、打擊HTS,迫使土耳其做出更多讓步。

藉助這樣的「蠶食戰術」,俄敘將伊德利卜叛匪的實際控制區從2019年初的4000多平方公裡,逐漸壓縮到如今(截至2020年3月上旬)的不到2000平方公裡。

據黎巴嫩阿爾馬斯達電視臺報導稱,2020年3月24日,有敘民眾在通往伊德利卜戰區的公路上,目睹一支龐大的敘政府軍炮兵車隊正向前線進發,裝備的重炮數量多達數十門。

經辨認,敘軍運送的火炮為2A65「姆斯塔-B」152毫米榴彈炮(北約稱M1987式),該炮重7噸,發射常規殺傷爆破彈射程25公裡,底排彈射程29公裡,還可以發射雷射制導炮彈。

外媒稱,為提高命中精度和打擊效果(當然也是為了減少對土軍的「誤炸」),俄方希望在定於4月打響的新戰役中降低空襲頻次,代之以增強地面炮火。而為敘軍提供數十門152毫米重炮,正是出於這一考量。

不僅如此,俄方還給敘軍運來了大名鼎鼎的「紅土地-M」(Krasnopol)雷射制導炮彈。「紅土地-M」最大射程20公裡,誤差僅1米,搭載的殺傷爆破戰鬥部(威力相當於8公斤TNT)能夠輕而易舉地摧毀5層樓房。

2020年3月21日俄軍發布的一段無人機拍攝視頻顯示,用「紅土地-M」制導炮彈清除敵方固定目標(如建築物、停放的車輛)可謂穩、準、狠,打擊效果堪比戰機投射的精確制飛彈藥,而花費僅為前者的5%。

目前,土耳其及僕從武裝在伊德利卜的實控區,縱深最遠不過30多公裡,已基本處於敘軍俄制大口徑火炮的覆蓋範圍內。再有擅長精確打擊的「紅土地-M」加持,可想而知接下來土軍和伊德利卜叛匪將面臨怎樣的「鋼鐵雨洗禮」。

特別是竊據吉瑟-蘇霍爾的TIP,若俄敘能在新一輪攻勢中將這股四處流竄的極端武裝一舉全殲,更不啻為國際反恐戰爭的一大勝利。

相關焦點

  • 一戰奧匈帝國要塞毀滅者:M.11式305毫米重炮,二戰仍在發威
    二戰著名的塞瓦斯託波爾戰役,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重炮戰鬥,除了人們熟知的德軍古斯塔夫重炮和卡爾臼炮之外,其實當時德軍還投入了另外一款重炮,那就是奧匈帝國M.11式305毫米攻城重炮。這樣一款其他國家的一戰重炮,是如何輾轉到了德軍手中繼續服役呢?
  • 俄新型152毫米自走式榴彈炮2S43「錦葵」開始實測
    2S43「錦葵」自走式榴彈炮主要武器是152毫米榴彈炮、彈容量30發,射程24.5公裡。正觀新聞綜合美國「防務博客」1月13日報導,根據俄羅斯官方媒體報導,2S43「錦葵」自走式榴彈炮將於今年開始實測。目前,實測計劃也得到批准。
  • 《新亮劍》雷人情節:八路繳獲日軍150重炮?抗戰時可能都沒見過
    在當時,八路軍不僅火炮稀缺,繳獲的炮彈更少,一門炮甚至只能湊齊幾發炮彈。 在日本侵華時期,九六式榴彈炮是日軍裝備的最新型重炮,該炮全重4.92噸,身管加長到23倍口徑,高於明治38年式的11倍,和大正四年式的14.6倍,因此射程更遠。
  • 《亮劍3》獨立團繳獲150毫米重炮,這劇情也太誇張了點
    1937年全面抗戰時,八路軍129師一共只有10萬多發子彈,在3年後的百團大戰中,全師近40個團一共也才打了70多萬發子彈。武器彈藥的缺乏使得八路軍不到萬不得已不跟日軍打陣地戰,而這個新版本的電視劇開頭好幾集一直都是火爆的陣地戰,八路軍哪有這麼充分的武器彈藥啊?
  • 國內同仇敵愾,外有北約支持,土耳其軍隊打得俄敘聯軍不斷潰退
    》,將向土耳其提供30億美元的軍火援助,其中包括F16使用的雷射制導炸彈、空對地飛彈;其他北約成員還將向土耳其提供各類援助,包括電子戰、火炮系統等以及最重要的財政援助。但目前俄土雙方談判的消息尚未傳出,俄敘聯軍也沒有多少實質性舉動。
  • 志願軍的武器:蘇聯152毫米榴彈炮,火炮太重需要用拖拉機牽引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 維託裡奧.維內託,從重炮驅逐艦到直升機巡洋艦,維內託的傳承
    威尼託省下轄的一個城市叫做維託裡奧維內託(維內託是1923年加的後綴) 但是,維託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名字直接來源並不是這個城市,而是在這個城市爆發的 維託裡奧·維內託戰役(Battle of Vittorio Veneto) 1918年10月24日義大利發動維託裡奧維內託戰役
  • 1944年關島戰役日軍一戰陣亡三名將官島上日軍幾乎全軍覆沒
    關島戰役是美軍1944年的奇襲跳島戰術最後一部分,幾乎是與塞班島戰役同時展開的,1944年6月美國將其在太平洋戰場上「逐島進攻」的戰略改為「蛙跳戰術」主要戰略軍事部署,即越過日軍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島嶼奪取太平洋上最關鍵最重要的據點,切斷日本的海空交通線建立美國的海空軍戰略基地,為目的進行展開的
  • 二戰老照片:1944年芬蘭炮兵使用繳獲的蘇聯重炮
    M1937(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是蘇聯二戰前開始研發製造的一款重炮,首戰在蘇日諾門罕戰役,後來還參與蘇芬冬季戰爭,當二戰爆發時也算是一款先進武器,一直生產到二戰結束。戰爭期間除了蘇聯,德國甚至芬蘭都有裝備該炮的記錄,而戰後的使用國家則更多。
  • 戰鬥民族當之無愧動物園殺手 單憑152毫米主炮 虎式象式得繞著走
    Su-152,一種誕生於蘇聯衛國戰爭的重型突擊炮,在戰場上比同時期的大多數其他武器可靠得多,雖然這門炮移動不快,但它的152毫米榴彈炮給了坦克乘員攻擊甚至所謂的「坦克殺手」老虎的勇氣。這幅畫為了給德國動物園的坦克上一課,讓它在蘇聯的土地上生存一輩子,蘇聯的研究部門幾乎沒有投入任何精力來研發與之競爭的裝甲,1942年,新型重型武器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配備KV-1s坦克底盤的新型ML-20 152毫米榴彈炮的信息出現在軍方高層的決策日程上。
  • 沒落帝國的要塞毀滅器,斯柯達305毫米榴彈炮,一炮一個隕石坑
    其著名的軍工企業如斯柯達,該公司設計製造的M.11式305毫米榴彈炮,是一戰時期最好的陸地重炮之一。20世紀初,奧匈帝國和斯柯達公司籤訂了重炮合同,305毫米重炮就是其中一項。為了提高機動性,火炮可分解運輸,拆解成3個大部件,用專門設計的鋼輪拖車裝載,對於一款如此重量級的火炮來說十分重要。
  • 二戰日軍10釐米野炮,真實口徑105毫米,日軍最好的野戰炮系列
    5毫米的差別吧。14年式10釐米野戰炮14年式火炮重3115千克,高低射界-5°~33°,炮口初速度620米每秒,最大射程13256米,射速6~8發每分鐘。火炮全重4364千克,一根細長的炮管,以及開式炮架上鏟板式的助鋤結構是它最明顯的特點,長跑管不利於交通運輸,而準備射擊的時候需要把鏟板砸進地裡,轉移時又需要把鏟板全部橇出來,實用性並不好。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但是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正是有數不盡的SU-76殲擊車堅守防線,德軍坦克的突擊速度才被蘇軍大範圍的火力支援所壓制放緩下來,其76毫米41倍徑炮,對德軍的四號和三號坦克形成一威脅,因為1943年德軍的四號坦克還是,以四號F2型坦克為主體,其正面裝甲在45毫米到50毫米左右,少量的G型四號坦克雖然裝甲加強到了80毫米左右,但是生產的數量還是十分有限,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
  • 亮劍3八路繳獲150重炮?如果歷史真的如此,日軍師團長要切腹謝罪
    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是於1936年(也就是日本皇紀1996年,這種紀年法中國也有用,按萬年曆來算到如今中國是開元4717年)研發成功並裝備部隊,日本人號稱這款炮是亞洲最優秀的火炮,但並不是因為它的射程有多遠、威力有多大,而它是所有150口徑榴彈炮中最輕的,它的戰鬥全重只有4.14噸,相比中國從德國購買的重量達7噸FH18-150毫米榴彈炮,日本的150榴彈炮可以用騾馬進行牽引,而中國的
  • 越界發展的俄制57毫米炮,一開火就彈如雨下,頂替埋頭彈充當主力
    開發了新一代的武器火炮:車載57毫米炮。在經過數年的發展之後,這款火炮已經獲得了軍方的認可,即將成為俄軍的制式裝備。車載57毫米炮如果對比起來的話,別說40毫米埋頭彈炮厲害,俄軍57炮也不算差。由於採用模塊化理念,可以安裝到多種平臺上,包括:各種戰鬥車輛,尤其是步兵戰車,也可以用於水面艦艇,甚至安裝到飛機上。
  • 【鏟史官】從血戰鋼鋸嶺說衝繩戰役(1)——背景介紹
    英尺左右,所以才稱為150,152高地),電影中的鋼鋸嶺是個絕壁,其實是個逐步升高的臺階。在衝繩戰役結束前4天,他在視察戰場的時候,一枚日軍炮彈在他身後爆炸,彈片和巖石扎入他的胸膛,幾分鐘後停止呼吸。他是在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美軍最高級別將領。
  • M1式155榴彈炮:美式重炮的開山之作,志願軍取之於敵,用之於敵
    美軍研發火炮,通常採取「火炮和炮架分開研製,再將二者組合」的方式。巖島兵工廠研製新型155毫米榴彈炮也是如此,他們先是分別開發了新型T3式火炮和T2式炮架,然後將兩者組合在一起,就是新型的155毫米榴彈炮。研發工作最終在1941年完成,新炮被命名為M1式155毫米榴彈炮。
  • 一次擊毀6輛虎式坦克的蘇軍ISU-152突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62期
    如果使用高爆榴彈,ISU-152重型突擊炮也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對於普通的磚石建築物,它只要一兩炮就可以摧毀,非常適合巷戰壓制以及轟擊敵人防禦工事。ISU-152重型突擊炮還強化了正面裝甲,從75毫米到90毫米。
  • 俄敘重裝馳援遭逆襲,土耳其俘走主力戰車!見一個打一個超狂妄
    迫於土耳其軍隊大舉侵佔敘利亞東北省份,敘方庫德民兵已與俄敘部隊聯手,大批俄式重裝戰車穿過庫族聚居區北上阻擊土耳其入侵。然而,俄敘士兵竟也不能嚇阻對手,立足未穩即遭急襲,被搶走一輛主力戰車,土系武裝可謂夠狂!敘北戰局正向著無法預料的方向急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