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與德普
中新網2月18日電 將《Tourist》的片名譯為《致命伴旅》似乎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劇透感,觀眾們還沒有見識到電影真身就已經能感覺到這必定是一部融入陰謀與愛情,偶爾還能展現點絕色美景的電影。雖然改編於蘇菲瑪索6年前的《逃之夭夭》,德普與朱莉聯袂出演的《致命伴旅》不失為一次超水準的改進。尤其是備受質疑的劇情,其實暗藏著不少鋪墊,觀眾只有耐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個中玄妙。
說《致命伴旅》的劇情平淡的觀眾多半是衝著朱莉和德普這兩個超級大牌去的。的確,朱莉和德普的名字就代表了一切,甚至蓋過了威尼斯水城的風光。《致命伴旅》並沒有用多花哨的拍攝手法或者是特立獨行敘事結構,初看電影時,人們一定會把朱莉扮演的伊莉斯作為絕對的主角,從她一出場,各路人馬就開始圍著她打轉。觀眾的視線隨著朱莉的腳步從法蘭西踏足到義大利,想當然的以為遊客弗蘭克是被愚弄的對象,殊不知峰迴路轉,他才是故事最後的贏家。
細細回想《致命伴旅》的故事發展脈絡,仔細觀察每次出現狀況時弗蘭克的表情和反應,人們就不難發現其實所有的事件都是圍繞弗蘭克展開的,他才是電影的絕對主角,當然這也是對德普演技的一大考驗。
在伊莉斯和弗蘭克辦好手續準備入住丹涅利酒店時,同樣在前臺辦手續的男人不經意的回望了他們一眼,與一般男人被伊莉斯美貌所迷惑的花痴眼神不同,這個男人看的是弗蘭克。看似毫無意義的一眼其實為後文埋下了深深的伏筆,這個男人就是日後被警方抓到的假亞歷山大,他在警局說是有人要求他冒充的。莫非這一切全都是弗蘭克安排好的?
另外一個伏筆出現在朱莉與德普用餐的橋段,朱莉聊起了亞歷山大,暗示他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德普卻提出了反向意見,他對亞歷山大的評價完全建築在英倫紳士的行為標準之上。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電影開始就交代弗蘭克的身份是飽受情感煎熬的美國教師,什麼時候擁有了一套英國式的評判標準呢?弗蘭克這個人的身份非常值得懷疑,不過大部分觀眾把關注的重點放到了朱莉和德普的「激情」戲份上,忽略了這暗示人物身份的重要轉折點。
《致命伴旅》不似一般的好萊塢電影的「簡單粗暴」,很多小細節小伏筆需要觀眾們細細回味才能對故事內容有不同的發現和理解。除了盡情展示絕佳演技的約翰尼?德普和安吉麗娜?朱莉外,《致命伴旅》的導演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還在電影中融入不少黑色幽默成分,尤其是幾個義大利的小警察,傻傻周旋在各種勢力之間,讓懸疑和幽默在導演精心設計的情節中自然轉換,淡淡的喜感也讓《致命伴旅》擁有了一份別樣的細膩情懷。
(責任編輯:張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