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平凡的榮耀》,是一部實打實的男性群像戲。
其中卻隱藏著一條很關鍵的劇情線:3位職場女性。
「女金剛」蘭芊翊,最終選擇和陳佔分手,只為了繼續自己熱愛的投資人事業。
餘雯麗呢,也處於「事業家庭難兩全」的焦灼之中。
潘總更是如此,圍繞這個人物展開的劇情,則將職場女性的選擇題,明晃晃地擺在了桌面上。
近年來,關於女性的話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熱。
兼顧工作生活者,相對較少。
絕大多數女人,還是會選擇放棄一頭、成全另一頭。
比如從「視後」變「帝後」的關詠荷,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關詠荷氣質天然,又長了一張超有觀眾緣的臉。
在《生命之旅》中演個龍套,都能獲得廣泛的關注度。
第二年,她就在《禿鷹特警隊》中擔任了女主角。
那之後,關詠荷幾乎沒費什麼力,就坐到了「一姐」的位置上。
她和彼時還籍籍無名的張家輝,則在1992年因戲生情。
這段感情,起初並不被看好。
想想也知道,事業上男低女高不說,而且還是姐弟戀。
連張家輝自己,都很意外關詠荷會接受自己。
在亞視做5年女主角後,關詠荷轉籤了TVB,也開始了自己「視後」的人生。
一句話輕描淡寫,但了解內情的人應該懂得: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哪怕在亞視貴為「一姐」,也不意味著可以「平級跳槽」。
去到TVB的關詠荷,必須要從二線甚至龍套做起。
1993年還在《開心華之裡》做女配
回看這一節點不難發現,關詠荷是一個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而且沉得住氣的人。
不過關詠荷也沒做太久女配,1994年就和方中信主演了《生死訟》。
後來他倆又合作了《廉政英雄》,也算得上是熒幕情侶了吧。
但真正讓關詠荷爆紅的,還是1996年那部《河東獅吼》。
然後她就迎來了事業井噴期——1997年一年時間,《醉打金枝》《苗翠花》《美味天王》,個個出彩、都是經典。
也是在1997年,關詠荷拿到了「TVB萬千星輝最佳女主角」。
從龍套到視後,這條路她用了10年時間。
得了視後的第二年,關詠荷就演了《陀槍師姐》。
朱素娥太深入人心,以至於到現在,還有人叫她一聲「娥姐」。
那會兒的張家輝呢?還只能在劉德華身邊,演一個小馬仔。
在事業上,關詠荷是「交足貨」的那一款,張家輝也很敬業、拼命。
但人有時候就是這樣:運氣沒到的時候,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經歷而已。
兩人一起演了《金裝四大才子》,但更吸睛的那個永遠是關詠荷。
張家輝一直不溫不火的,可怎麼辦呢?
於是就在演完這部劇的2000年,關詠荷選擇退出演藝圈。
2003年兩人在雪梨結婚後,張家輝在選擇劇本上也慢慢發生了變化。
5年後,張家輝就憑《證人》問鼎了金像獎的影帝。
會後有記者採訪關詠荷,她臉上的笑容就像個孩子。
2013年,張家輝再得影帝,擁抱的人也不再是關詠荷。
是啊,一線裡已有他的位置,關詠荷的身影也只出現在記者的日常抓拍中。
當年仰望老婆的張家輝,言語之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這對兩個人的感情,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其實不難看出,張家輝是比較傳統的大男子主義。
他最欣賞關詠荷的,也是她身上的「傳統特質」。
當年張家輝曾遠走南非,和關詠荷提分手。
關詠荷不管不顧,一心一意照顧張家輝患癌的姐姐,讓男方感動到不行。
結婚後的關詠荷,更是對老公、孩子、家裡的老人照顧得面面俱到。
甚至50多歲那會兒,還在張羅給張家輝生個兒子。
張家輝出手也大方,動不動就送套豪宅給關詠荷。
回到本文的標題:從「視後」變「帝後」,回歸家庭做主婦的關詠荷,值得嗎?
相信很多人會認為:不值。
不妨聽聽有理有據的結論,是怎樣的。
關詠荷是廣東女孩,本就比較傳統務實。
況且她本人的性格,又屬於很怪的那種。
別看熒幕上嘻嘻哈哈惹人喜愛,私底下卻是個不太愛說話不太愛交流的人。
張家輝呢,也不怎麼開朗。
雖然他和劉青雲、古天樂他們私交甚好。
但交來交去一直就這幾個人,也能說明點事情。
還記得《三十而已》裡的陳嶼嗎?活得就像孤島一樣。
那種人放在現實生活裡,想找個合拍的另一半,要麼很難,要麼很幸運。
顯然,關詠荷和張家輝,都屬於後者。
而且還有一點要承認:關詠荷很「聰明」。
不管「不許人間見白頭」是不是她的主觀意願,至少她真的做到了:將最經典的形象,留在觀眾心裡,至今熠熠生輝、無人可替。
從這一點來說,隱退也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再回到文章開頭說的:事業家庭難兩全,怎麼辦?
除了這一點,很多問題也需要同樣的答案:耐得住寂寞,承擔得起最壞的結果。
可往往有一些人,在工作中、在家庭裡,以上兩點都做不到。
選擇哪一方都需要眼光、運氣、能力,並不存在從頭就對、一對到底、永不出錯的保險選項。
尤其現在的大環境,工作中的女性面臨著上升瓶頸和自身的生理局限性。
家庭中呢,無論是制度還是人性,能給到女性的保障也是越來越少。
其實這樣也好,女性「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就大了起來。
就拿關詠荷來說,張家輝後來是出息了,她當初的選擇才少受質疑。
如果故事的走向是截然相反的呢?這兩口子都少不了被人指點。
換句話說,沒人能在道路的開始就看到故事的結局。
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正確的做法。
只有把自己理順了,秉持著忠於自我、不擰巴的信念,最後得到的結果,也一定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