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藏族康巴漢子丁真因為一段視頻全網爆紅。
丁真不僅顏值超高,而且笑容純真,眼神也十分清澈。因為他不懂漢語,而且常年在山上放牛,面對直播非常害羞,天真純潔的樣子讓網友更加喜愛。
在他走紅之後,傳出很多選秀綜藝想要接觸他,很多經紀公司、影視公司排隊想要籤約丁真的消息。讓人沒想到的是,某網絡博主突然爆料,稱丁真其實已經和當地的一家旅遊公司籤約了。
網友生怕丁真被欺騙,紛紛追問合同事宜,實力護崽。
知道籤約已成事實,在丁真的超話下,飛快湧入粉絲了,紛紛表白。
如果這樣就認為自己粉上了偶像,成為一名粉絲,那麼小編告訴你,完全不夠!
#一名合格追星粉絲的自我修養#
對於21世紀新人類來說,有個新興的詞語來形容包含了「熱愛之情」的「追星」行為——應援!
追溯起來,應援文化應該起源於90年中後期的第一代偶像組合——H.O.T。我們所熟悉的粉絲文化包括「會服、應援色、氣球、應援口號」等都是從他們開始。隨後一系列偶像組合的陸續誕生,歌迷們的各種應援方式也跟著更新換代,從最初的簡單模式發展到今天,已形成一整套應援文化體系!
#粉絲的自我修養#
應援裝備買買買!
各類T恤、背心、帽子、口袋、頭飾、方巾……只要印上愛豆的頭像或名字,就能買!買!買!
韓劇《請回答1997》中身著黃、白雨衣的粉絲們在雨中對峙的場景,是韓娛應援文化的雛形。粉絲自發地提出自己的代表色、會服等,將自己和其他愛豆的粉絲區別開來。
看到了應援產品的商機,偶像經紀公司開始製作官方的螢光棒、手燈等應援物品,之後也不再局限於應援物,而是推出了更多和明星相關的衍生周邊產品,比如說印有組合LOGO、個人照片的T恤等等。
隨著應援產品的豐富,官方出品的偶像周邊逐漸成了粉絲必備的追星道具。一般的偶像周邊,需要註冊官網粉絲俱樂部會員,或是前往演唱會現場才可以買到。比如,部分韓國公司在網絡上開設了海外專營店,周邊商品可以從海外直郵,為中國粉絲提供了購買正版周邊的渠道。但沒有開設旗艦店的公司,粉絲依然只能通過粉絲站的團購或者專門的代購才可以買到。
根據韓國創意內容機構(KCCA)的數據分析,2018年韓國偶像衍生商品市場的銷售總額達到了1500億韓元(約8.92億元人民幣),收入十分可觀。
應援文化和購置衍生周邊的習慣,也逐步跨海傳至國內。養成系偶像TF家族、SNH48等都有專門的周邊商城;從選秀中湧現的團體偶像樂華七子NEXT、坤音四子ONER等也都在官網和小程序上規劃了周邊販售;從《青春有你》走出的限定團沙漠五子,也在不久前推出了應援T恤……
沙漠五子應援T恤
《青春有你》成團出道的團體偶像UNINE首場見面會在武漢的暴雨中開幕。不少冒雨前來的粉絲都帶著不久之前發售的應援棒,應援棒的手燈可以由藍牙中控,他們希望在現場打開手燈揮舞時,能給舞臺上的愛豆們帶來一片漂亮的「極光海」。
應援棒效果圖(經過粉絲P圖處理)
一個UNINE官方應援棒的價格是259元,而據統計,當天在現場售出和線上購買後在線下領取的應援棒共計2000個左右,僅一場見面會,在應援棒上的收入就達到了51.8萬元。實際上,從5月18日正式預售到現在,短短12天時間,已經賣出了超過6000個應援棒,收入超過150萬元。
#粉絲的自我修養#
認清自家身份和應援色!
現在的粉絲分類都有好多種——「團粉」、「唯粉」、「CP粉」……
「團粉」——喜歡整個偶像團體的粉絲。
「唯粉」——只喜歡團體中某一個人的粉絲。
「CP粉」——喜歡團體中某兩個的同人故事的粉絲。
韓國最長壽偶像組合「神話」。1998年出道,是目前唯一沒有解散、沒有成員變更的組合
以「神話」為例,神話粉絲叫做「神話創造」(神話創造是官方發布和招募,需要在官網註冊的粉絲,其他沒能註冊官網粉絲俱樂部會員的粉絲,一般會自稱「橙子」)。
「神話創造」給偶像們組成的CP有——「水油」(申彗星、文晸赫)、「鳥媽媽和鳥寶寶」(申彗星、樸忠載)、「雙忙內」(樸忠栽、李先鎬)、「雙翅膀」(申彗星、金烔完)、「雙代表」(文晸赫、李玟雨)等。
神話應援色是橙色
作為一名及格的粉絲,認清自家身份和應援色十分重要。畢竟國內外的明星偶像這麼多,基礎的顏色也就那麼幾個——紅橙黃綠青藍紫再加上黑白,難免會撞色。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商議,先來後到。當然,也發生過因為應援色撞色而進行抗議甚至會引起幾家粉絲爭執的事。
李宇春粉絲名:玉米,應援色是黃色
鹿晗粉絲名聽說叫迷鹿或麋鹿,又或者叫鹿飯。應援色金黃色
李易峰粉絲:蜜蜂。應援色綠色
馬天宇粉絲名:羽毛。應援色:天藍色
張杰粉絲名:星星。應援色:海藍色(或者叫深藍色)
林俊傑粉絲名:JM。應援色:紫色。
NINE PERCENT通過官方微博公布了粉絲名和應援色
THE9組合粉絲名是NINECHO,應援色鐳射系-幻曜色
所以,天之顏海之色、鐳射系-幻曜色到底是什麼顏色?
#粉絲的自我修養#
動感節奏瘋狂打call!
這裡說的打call,不是簡單地在舞臺下呼喊著愛豆的名字!
而是愛豆在舞臺上表演時,在歌曲的節奏點或副歌部分,粉絲們自發地、一致性地在舞臺下呼喊統一的口號,或跳一段成體系的舞蹈……
臺上臺下遙相呼應,整個場面相當地震撼!能夠讓現場的氛圍瞬間提升N個檔次!
不能到現場,彈幕應援!
#粉絲的自我修養#
打榜、搬家、控評、做數據送愛豆上榜!
微博的明星勢力榜分為新星榜、內地榜、港澳臺榜、亞太榜、歐美榜。
在應援打榜中最激烈的「戰役」是被稱為微博「搬家」的一類粉絲行為。
「搬家」,即通過打榜,將自己的偶像推向「新星榜」的前三名,從而搬到「內地榜」。
五彩繽紛、整齊劃一、合轍押韻、洗腦刷屏。這就是「控評」給大眾的普遍印象。控評,其實是個技術活。雖然被飯圈之外的人嗤之以鼻,但控評本身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為了讓別人記住,為了在控評上氣勢上壓倒性贏過「對手」,所以要有和應援色匹配的emoji表情。甚至在自家愛豆有影視劇上映、生日當天時,大家都會把自己的頭像作為「宣傳資源」,控評後集體佔領前排,通過刷屏式頭像佔據更多人的眼球。
然而技術上的難度卻不止於此。為了讓「控評」這個集體行動更具紀律和規則,不少藝人的粉絲自發成立了自己的後援會、控評組、網宣組來專項負責,把握散粉的控評方向及「撈人」目標等等執行工作。散粉只需要聽從指揮,指哪兒打哪兒。
想要加入控評隊伍,除了服從安排,還要滿足資格。從粉絲團體的控評組、網宣組給出的「教程」來看,並不是每個粉絲(帳號)都有資格參與控評:帳號信用分過低,不可參與控評,等級過低的帳號甚至點讚也會降低權重;為了讓帳號等級快速成長,要多發正能量原創微博、多和官媒互動「養號」;為了獲得更高權重佔領前排,需要努力成為一些新聞/輿論出口的帳號的鐵粉...
可謂控評十秒鐘,養號一年功。
做數據是網絡流行詞,現在多用於飯圈。指粉絲通過給偶像在微博帶話題,使轉發、評論、閱讀等量或數據上升,讓明星增加人氣能得到更好的資源。
#粉絲經濟、應援文化下巨大消費潛力#
總的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粉絲們為喜愛的偶像加油助威大致可以分為線下和線上兩部分。
線上的應援則種類繁多,包括像在網上刷相關話題、購買偶像代言物品和時尚雜誌、給偶像各種平臺各種投票、還有創作同人作品等等。
線下的粉絲應援活動主要有現場應援、顏色應援還有物品應援及公益應援等。
現場應援,主要是體現在演唱會或者發布會、品牌活動等方面,在這些活動時粉絲後援會會組織粉絲線下舉橫幅、燈牌、接機送機,在演唱會時還會團票、帶燈牌螢光棒、統一口號為偶像吶喊應援。
顏色應援,這在偶像這個群體之間特別重要,特別是組合或者同公司的偶像之間,每個偶像的應援顏色都是不同的。顏色應援在偶像組合演唱會的時候體現得特別明顯,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顏色,像、火箭少女101等他們的演唱會燈牌的通過顏色來區分,看誰的燈牌數量多,這是粉絲們認為人氣高低的一種體現。
TFBOYS是澄色,粉絲名四葉草。其中,王源是綠色,王俊凱是藍色,易烊千璽是紅色。
TFBOYS開演唱會的時候,為各愛豆不同顏色應援
物品應援,粉絲們通過一定途徑,集資購買禮品送給偶像,像是在偶像的生日會上,以及接機送機時。有的還給偶像拍戲的劇組工作人員送餐車,甚至包括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主持人,媒體等,贈送他們禮品希望能在工作時更好的照顧偶像。
肖戰生日粉絲重金包下酒店巨型廣告應援
包下廣告位做生日應援
給偶像拍戲的劇組工作人員送餐車
公益應援,就是粉絲們以偶像的名義進行公益活動,像楊超越粉絲群體就以楊超越的名義捐贈了一所希望小學,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基本上大多數的偶像粉絲團都有進行。
公益應援圖書
歸根結底,應援文化消費就是粉絲經濟,架構在粉絲和偶像之間,通過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
粉絲經濟示意圖
據《2020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有1.45%的粉絲在受訪時表示,自己每月的追星消費是超過自己每月的到手收入的,但即使透支也要為偶像消費。其中,月入3000元以內的人群中,有4.35%的粉絲每月都會透支為偶像買單。
追星群體的年齡正在趨於年輕化。年齡越小,追星人群佔比越高。90後群體中追星族佔比不到三成(26.78%),95後中這一比例上升至50.82%,而近7成的00後都認為自己屬於追星一族。其中,學生黨當之無愧成為追星群體中的主力軍,佔比超過五成。
整體而言,追星族最愛的還是娛樂明星,52.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追星的對象是歌手(樂隊),49.03%的受訪者喜歡的是影視演員。
不過,不同年齡段的追星族喜歡的對象不盡相同。年紀越小,追偶像團體的人越多,00後有超過六成追星對象為偶像團體,而70後中僅不足兩成。反之,年紀越大,追網紅、主播的人群越多,數據顯示,超過兩成(25.09%)的60後在追網紅、主播,而90後中這一人群僅6.12%。
不同年齡段的追星對象
調查顯示,69.04%的追星族都曾為偶像花錢,4.67%的追星族平均每月為偶像花費超過5000元。其中,網紅、主播的粉絲最捨得花錢,近4成(36.36%)粉絲為追星單筆消費都曾超2000元。
不僅如此,追星花費也呈現出一定的年齡趨勢。數據顯示,80後為追星支出最少,每月為追星花費200元及以上的僅佔14.83%。以80後為中心,隨著年齡增加或年齡減小,追星花費都呈上升趨勢:有三成以上(34.05%)的60後,每月為追星消費超過5000元;即便是剛剛成年或尚未成年的00後,也有14.89%每月為追星花費5000元以上。
不同年齡追星族平均每月的追星消費
80後大都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更多的支出會放在家庭上面,沒有60後的經濟基礎,更沒有00後衝動消費的勇氣,所以在為偶像花錢時會考慮的更多,也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開支。
追星消費指出的主要項目
結語:
有時候,飯圈和追星粉絲、私生飯等給路人帶來強烈的負面印象。
有時候,追星對於粉絲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動力。他們為了能去參加演唱會而努力工作,認真賺錢;為了自己喜歡的明星,學習和苦練技能……讓自己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
最後,希望追星粉絲們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努力學習工作,不過激和觸犯某些錯誤,堂堂正正地去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