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玄宗45年無怨無悔,陳玄禮為何在馬嵬坡下落井下石?是背叛?

2021-02-13 一切是浮雲

馬嵬驛事件,是所有統治者都最最最忌諱的兵變。說馬嵬坡兵變沒人策劃,這些士兵能有那麼高的政治覺悟?殺丞相、斬草除根。又有幾個人能指揮的動這些玄宗專門挑選的親兵?這背後有人煽動是公認的看法。

主流看法是:馬嵬驛事變背後是太子李亨,主要發起者和實施者,是領兵的陳玄禮。

陳玄禮在玄宗二十多歲時已任果毅都尉,馬嵬驛兵變時很可能也在70歲左右。他性格「淳篤自檢」,一直宿衛宮中,從玄宗繼位起,深受玄宗信任長達45年。馬嵬驛兵變時,任禁軍龍武大將軍,正二品,屬於直接對皇帝安全負責的禁軍最高統領。作為當時護送玄宗入蜀的僅有的600多禁軍扈從的指揮官,相當於玄宗身邊第一親信。

楊妃死後,玄宗召陳玄禮視之,陳玄禮首先率眾請罪。從玄宗入蜀,到一年多後玄宗回長安,他卻仍然追隨玄宗。玄宗最後被軟禁時,陳玄禮病死。這樣的做法又何談背叛呢?

那麼我們就可以大膽的猜測了,陳玄禮這樣做,是在保唐玄宗李隆基的命,而不是要他的命,更不是背叛、也不是落井下石。陳玄禮是唐玄宗最為忠誠的部下,是拿全家命保皇帝的命。

因為陳玄禮是李隆基老部下,老到要從誅殺韋後說起。此時安史之亂已然爆發,李隆基是偷偷跑出長安的,沒通知任何人。李隆基身邊的軍隊只有禁軍。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潼關被攻破後楊國忠便惦記著把唐玄宗帶到四川,因為他本人是劍南道節度使。為了防止走漏風聲,逃出長安是秘密準備的,在出走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皇帝跑了。

在逃跑的前幾天裡唐玄宗缺衣少食,甚至只能吃糙米飯,禁軍更是飢一頓飽一頓,到馬嵬驛時候已經是爆發邊緣了。

此時陳玄禮兵變的原因就變得很簡單了,你李隆基身為皇帝,不去親徵叛軍,保衛長安,反而丟下無數婦孺老幼(其中肯定有御林軍士兵的家屬),先走了。這讓御林軍如何有動力保衛你,保衛你這個安史之亂的禍首?他不反,別人肯定也會反,到時情況更糟糕。當然,皇帝,士兵尚不敢僭越,但必須有人擔責。

身為禁軍首領,陳玄禮此時除了皇帝太子之外,其他人都可以拿出來去平定軍隊的騷亂。所以陳玄禮提出殺了楊國忠以贖罪。太子李亨也是老滑頭,在得到太子默許後就準備拿楊家人祭旗以安三軍,於是楊國忠和貴妃就成了替罪羊。

陳玄禮此時對於唐玄宗是絕對的忠誠,當著皇帝面逼死寵妃是滅九族的罪過,但是如果不這麼做最理想狀況也就是禁軍一鬨而散,一旦沒有禁軍全心護駕,那麼安祿山軍隊追上來很有可能活捉皇帝和太子。

所以陳玄禮是拿著自己全家性命在保護自己的老主子安全。

陳玄禮發動「馬嵬之變」後,並沒有隨太子李亨去靈武。到四川又回長安後,雖然被李亨封為蔡國公,但是他一直和太上皇唐玄宗住在興慶宮,並沒有到前朝當李亨的官,直到去世。

相關焦點

  • 【匹夫讀史】大唐職場達人陳玄禮
    他的生年不詳,卒於760年。他到底生於何年呢?匹夫只能拐彎抹角地推算一下了,史載「陳玄禮是從小隨唐玄宗一起長大的」這句話很重要,唐玄宗生於公元685年,由此可見,陳的出生年代與玄宗上下差不了幾年。我感覺他應該比李隆基大幾歲,因為李發動唐隆政變時25歲,當個宮中餵馬的小官,而陳玄禮已是萬騎禁軍的中級將領了。陳的家世也應該錯不了,應該屬於達官顯貴之家吧。
  • 陳玄禮發動兵變逼死楊貴妃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看過《貓妖傳》的朋友,也許最初會十分疑惑:為何貓妖要對陳雲樵報復?
  • 馬嵬兵變後,楊玉環沒死,她去了日本?謠言!
    雖然他們相識的來路有些不正,楊貴妃天生麗質難自棄,是玄宗兒子壽王的妃子,唐玄宗一見驚如天人,竟然搶了自己的兒媳婦。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貴妃的家人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哥哥楊國忠成為宰相,其他家人也在朝中顯赫一時。讓重男輕女的古代,發出了生女兒比兒子好的感嘆。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 楊貴妃已然慘死馬嵬坡,為何民間卻流傳著多種貴妃未死的傳聞?
    但是,民間卻流傳著多種貴妃未死的傳聞。 (楊貴妃劇照) 其實,白居易這句詩所要表達的意境,要配合時代背景來看:當時,兩京光復,玄宗返回長安,肅宗派三千禁軍名為保駕,實為押解。
  •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為何被賜死?難道就因為她是寵妃嗎
    可是自古君王還是愛江山的,美人再美也比不上江山的壯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公元756年,長安場沐浴在一場風暴之中,「安史之亂」如一股颶風席捲了大唐王朝。可是他們能恩愛,將士們卻醞釀著一場風暴,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軍將士認為是楊貴妃兄妹導致大唐今日的局面,於是在馬嵬坡突然譁變,斬殺楊國忠,並要求殺死楊貴妃,於是唐玄宗賜死了楊貴妃。看到曾經雲鬢花顏的嬌俏佳人委地而亡時,唐玄宗也沒有任何辦法,這是帝王的無奈,也是一個美麗女人的悲劇。
  • 唐玄宗的最後6年:權力、愛情、尊嚴、自由都沒有了
    安史之亂爆發時,45歲的李亨已經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 二十年來,李亨常年生活在恐懼之中。當初他之所以被立為太子,是因前任太子李瑛遭武惠妃誣陷,與另外兩個兄弟被玄宗賜死。李亨這太子之位坐得一點兒都不安穩,宰相李林甫、楊國忠先後對其處處打壓,太子黨的李适之、韋堅、王忠嗣等文臣武將被一一翦除,還要忍受父親的猜忌,整日提心弔膽。
  • 花魂風語乘天馬,龍種泥鱗歸海牛:讀李商隱《馬嵬》書後兼含聯句
    讀李商隱《馬嵬》書後並步其原韻詠史詩貴有自己獨到之見解,若人云亦云則無味矣。唐玄宗時,楊玉環得專寵,自李白《清平樂》三章後,僅有唐一代,吟詠者眾矣。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專事諷喻。鄭畋的「終是聖朝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雖極力美化玄宗,但也是獨樹一幟,沒有步他人的後塵。至若晚唐大家李商隱的《馬嵬二首》,其工麗典雅,寓諷於憐,更是無人出其右。「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在精良屬對的背後,既有對楊玉環深深的憐惜,更有對玄宗無限的嘲諷。
  • 魯迅差點寫成長篇小說《楊貴妃》,認為玄宗殺了楊貴妃而不是脅迫
    1924年魯迅受邀到西安講學,暢遊西安並收集各種資料,當時魯迅就為寫長篇小說《楊貴妃》做打算。但後來魯迅並沒有實現他的計劃,這是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事。畢竟,終魯迅一生,沒有寫過一部長篇小說!關於這個計劃,魯迅曾經向他的一些朋友更細緻地談過。
  • 生不逢時的《妖貓傳》投資十億,詮釋盛唐之美,為何被罵爛片?
    天寶十五年玄宗皇帝李隆基,在花萼相輝樓為貴妃舉辦生日宴玄宗無奈帶著十萬人出逃,逃到馬嵬驛時保護皇帝金吾衛的首領陳玄禮突然兵變,讓皇帝處死貴妃,不能讓安祿山得到她,從而平息叛亂。黃鶴推薦屍解大發,用一根針插入脖子就可製造假死,呼吸心跳都會停止,當針拔出人就會正常醒來,貴妃什麼也沒說喝了一杯酒給了玄宗一個香囊裝著一縷頭髮,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相的活埋,之後皇帝表演了一出苦情戲,讓陳玄禮相信貴妃真的死了,外面的金吾衛高喊皇帝萬歲,此時的呼喊多麼諷刺,後來皇帝命人將貴妃埋進了古墓中,那隻黑貓也被關了進去,後來知道事情的都被處死了,只有丹龍白龍逃了出來,等打開棺木貴妃已經死了,丹龍這才告訴白龍真相
  •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真的在馬嵬驛兵變中香消玉殞了嗎?
    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以「清君側,誅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兵鋒直指長安。眼看京師不保,唐玄宗只得帶著楊貴妃和楊國忠等人逃出長安,逃往四川避難。然而,當逃難的隊伍行進到馬嵬驛時,筋疲力盡、飢餓無比的將士們怨言四起,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認為楊國忠才是導致這次叛亂的罪魁禍首,於是便決定趁機殺死楊國忠,而太子李亨也在策劃兵變,兩人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