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何用一支短視頻,展現一個別樣的成都?
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慈文傳媒、視覺中國500PX、騰訊短視頻創作聯盟協辦的「影像天府短視頻創攝大賽」正式開啟總決選!
經過初賽(創意腳本篩選)和拍攝製作,15支入圍團隊已產生並拿出了各自的參賽作品,從今天開始,所有短視頻作品將上線接受公開投票,最終將綜合大眾票選結果與專業評委意見(佔比3:7),評選出本屆大賽的終極大獎。
投票連結:http://www.nbd.com.cn/corp/20181211Mvideo/final.html
本次大賽包含1分鐘和3分鐘兩個競賽單元,分別設置了一二三等獎。其中3分鐘單元一等獎獎金40萬元、二等獎獎金20萬元、三等獎獎金10萬元;1分鐘單元一等獎獎金8萬元、二等獎獎金5萬元、三等獎獎金3萬元。
決選階段,「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公證處」將提供全程公證,投票規則為「每人每天限投5票,可重複為單個視頻投票,投票以點讚形式呈現」,公眾投票的截至時間為2019年12月3日24時。
你吃的串串,不只是串串
提到成都,大部分人會立即想到成都的美食——串串和火鍋,以及五花八門的小吃和形態多樣的經典川菜。僅僅是腦海中浮現出美食的畫面,就足以唇舌生津!但,如果這些是對於成都美食的全部詮釋,未免有些單薄。「吃」對於成都來說早已脫離了單純的口腹之慾,更像是一種符號烙印,一種文化現象深植於靈魂深處。而即便是最普通的食物,如果努力探索,也有無數充滿創造性的闡述。
決選作品《串串》講述了兄弟倆經營一家老串串店的故事,新舊觀念衝突交鋒。是順勢而為請網紅直播帶流量,還是堅持用口口相傳的方式做生意;是迎合時代將串串包裝成「米其林」調調,還是堅守傳統味道。本土視頻團隊「十萬大山」用一個3分鐘的微電影,讓人發笑的同時,也留足了思考空間。
「二更」的入圍作品《美食感悟成都》則是天馬行空風格的代表,涮火鍋、打雞蛋、切菜這些動作不再簡單,而是在視覺上與川劇、八卦、成都地標建築巧妙相融,讓人拍案稱絕。
本次大賽的很多作品都選擇了「美食」這個主題,並對成都美食進行創造性解讀,讓觀者不由感嘆——原來,成都的美食遠比聽到、看到、嘗到的擁有更豐富的內涵、延展和想像。
看見城市,看見自己
美食不僅僅是食物,城市的定義則更為複雜。
你喜歡的是成都的閒適,還是閒適背後的那個自己?閒適、安逸、包容,或許這些詞都無法準確形容成都帶給你的感受。我們對於城市的感知,源於個人的理解。人人都說成都閒適,但如果在成都創業,感受或許便不再是「閒適」二字可囊括。忙碌的個人狀態與悠閒的城市氣質相撞,遇見的是怎樣的自己,又將如何調試步調?是人塑造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人?個人參賽者劉佳豪用1分鐘時間講述了成都創客的故事,揭示城市與人的相互成就。
當外鄉人和異國客來到成都,又有什麼感受呢?「華誼兄弟韓國」拍攝的短片《如何讓一個人留在成都》便通過異國客的雙眼和心靈來重新感受成都。輕快的畫面節奏、時尚的畫風,講述女孩來到成都的驚喜發現。
當愛情邂逅成都,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一對戀人來到成都,一落地便為瑣事吵得不可開交,最終分開旅行。在各自領略這座城市後,兩人再次不期而遇,此時他們的感情又有什麼變化?「捕風捉影」的決選作品《槓精情侶》呈現了這樣一個關於城市與愛情的故事。
城市裡的每個人都懷揣著不同的經歷和心境,他們感受到的城市同而不同。而我們每個人都在與一座城市的邂逅中不斷遇見新的自己。
無創意,不成都
本屆「影像天府短視頻創攝大賽」收到的作品不乏有趣、有料的創新之作。決選作品中,除了上述提到的,還有更多精彩的內容。他們的精彩不僅在於畫面的精緻、拍攝的專業,更在於透過作品本身,我們能感受到無數敏銳、年輕的心靈正在觀察、感受與表達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這些作品當中,有的耗時數月只為捕捉這座城市最有趣的顏色,有的邀請收音大師走遍大街小巷只為搜集最有代表性的成都聲音,還有融入電子、嘻哈等多種元素,只為打造一首獨一無二的成都潮曲。這些參差多態的作品,完美呈現出一個你熟悉卻從未領略過的成都。
這也和本屆大賽的初衷不謀而合——無創意,不成都,最富創意的表達永遠值得被看見、被欣賞。如果你剛好在成都,或者你對這座城市充滿好奇,亦或是你也曾經邂逅過她,那麼不如點擊一覽意料之外的成都萬象。
視頻/圖片素材由參賽者提供
----
「影像天府短視頻創攝大賽」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慈文傳媒、視覺中國500PX、騰訊短視頻創作聯盟協辦;合作機構為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大賽目前已進入決選階段。15支參賽團隊爭奪終極大獎,在線投票再次開啟,期待您的參與,點讚轉發支持您喜歡的作品。
+決選階段公眾票選時間:
2019年11月20日0:00—12月3日24:00。
+「影像天府短視頻創攝大賽」官方網頁:
http://www.nbd.com.cn/corp/20181211Mvideo/final.html
+「影像天府短視頻創攝大賽」商務諮詢電話:
86—028—86660288(工作日北京時間9:30-18:00)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