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依賴群體,群體脫離不了個人,這個社會是由大小不一,風格迥異的難以計量的人類組成。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社交,有些人的性格是活潑開朗型,喜歡和擅長社交,因此與人溝通起來對他沒壓力。有些人是內向悶騷型,恐懼接觸陌生人,內心十分拒絕社交。有些人是擇優而處型,在進行社交之前,先判斷是有益還是無用的社交,目標清晰,有張有弛,俗稱的「社交老手」。
所謂社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情商」。有些狹隘之人認為,情商高不就是狡猾的老狐狸嗎?
在他們眼中,情商高就是左右逢源,哪邊都不敢得罪,只會無底線盲目的迎合對方。這些心底狹隘的人還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才是出淤泥而不染,不是搞這些「小動作」的人,甚至以為自己看透了一切!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真正高情商的人,並不單指做事圓滑,而是能隨時把社交控制於股掌之中,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變相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從而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
有句話說的很對,只有自我愉悅的人,才能讓身邊的人也感到愉悅。
適度維持社交關係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人這一生會兜兜轉轉遇到很多人,除了原始人和山頂洞人,並沒有誰的社交固定於一個圈子。吃喝玩樂的每一個地方都會有人,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社交,溝通舒服了,我們的心裡才舒坦,一切才會順利進行。
維持社交關係,話在精而不在多,更不要做「爛好人」。什麼是一個爛好人呢?就是對方有事他主動幫忙做,做到事事有求必應,不求回報,最後淪為被對方利用的「工具人」,吃力不討好。
朋友春妮今年本科剛畢業,剛好又碰上疫情,找工作十分困難,一再降低求職公司的規模,就剛創業的小公司也被她投進了簡歷。前一段時間她入職了創業的小公司,規模一般,可一入職就感受到了新公司的活力,大多數都年輕人,十分有朝氣,做事也十分有幹勁。可創業的公司前期有很多小項目,需要員工加班加點才能跟上項目的進度,正是這個無加班費的加班制讓員工怨言飛滿天。春妮作為人事助理,為了跟各位同事打好關係,自然得消化員工的情緒,竟然晚上也陪起了他們加班。對此我十分不解:「你的工作分明不用延長工作完成的,那你加班做什麼呢?」春妮露出了困惑的情緒:「我的工作是不用加班完成,可為了陪同事加班,我把他們的工作都接過來做了,作為新人就得維持這種基本的社交,打好關係才方便往後的工作交接。可我開了加班的頭,加班的時長越來越晚了,同事扔給我的工作也越來越多,不但我們之間的關係沒有變得親密,反而感覺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了。」說著,她竟委屈得哭了起來。
春妮做錯了嗎?並沒有,她只是想維持同事之間基本的社交關係,可是卻用錯了方式。這個世上本來就沒有那麼多好人,如果對方恰好看出了你的軟肋,拿這一點去利用你,那這種關係破了就破了吧,不維持也罷。維持適當的社交,是為了維持讓自己感到舒服的社交關係,而不是一味無底線的付出,在這個過程中,雙方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才能建立起有價值的社交關係。如果要做委曲求全的爛好人才能維持基本的關係,那這種朋友不要也罷。
維持社交關係固然重要,但先遵從本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拒絕做爛好人,不要做違背自己意願和讓自己痛苦的事情,先讓自己舒心,再看他人是否舒適,雙贏才是有意義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