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年畫宣傳畫,難忘的年代,觸動內心深處的回憶!

2021-01-09 淘淘小歷史

【六七十年代年畫宣傳畫,難忘的年代,觸動內心深處的回憶!】 旁邊的箱子上寫著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適應時代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道德思想。「為人民服務」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需要,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履行職業職責的精神動力和衡量職業行為是非善惡的最高標準。

號召百姓們拿起筆,學習文化知識。知識是生產發展的動力!

1965年12月《毛主席接見少數民族青年代表》李慕白作。此作品在1951-1952年全國新年畫評獎中獲獎。圖中各民族的姑娘身穿本族的服飾,圍在毛主席身邊,主席手中拿著的應該是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禮物。

當時的勞作不分男女,都是樸實的百姓,為了新中國的美好未來而奮鬥!

六七十年代年畫宣傳畫,難忘的年代,觸動內心深處的回憶!

相關焦點

  • 紅色年代宣傳畫,五七道路育新人,五好社員人人誇,務殲入侵之敵
    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組繪畫作品,是新中國六七十年代的宣傳畫,有一部分是年畫。這組老宣傳畫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紅色藝術,以濃厚的色彩鮮明的主題,畫面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 嫦娥五號探月成功,六七十年代,太空宣傳畫什麼樣?
    六七十年代,探索技術有限,人們是怎樣幻想太空的呢?圖為1962年,乘坐飛艇遨遊太空。幾個小娃娃乘坐飛船穿雲過月,面對浩渺的外太空興奮不已,嫦娥仙子友好地伸出雙手打招呼。神話傳說與現實技術的結合,相得益彰,同時一些細節也反映了認知的局限性,比如孩子們沒戴任何呼吸頭盔。月宮小客人,上世紀70年代的太空宣傳畫。
  • 紅色年代宣傳畫,婦女能頂半邊天,新中國的女跳傘員,新拖拉機手
    紅色年代宣傳畫,婦女能頂半邊天,新中國的女跳傘員,新拖拉機手 2020-10-13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懷舊70年代的年畫(6)
    時光荏苒,曾經的歲月,已成追憶,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創作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年畫作品,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以此紀念70年代的中國!1、1973年出版的《寄信母校報豐收》年畫,作者是王振羽,城市的知識青年,來到農村後,積極參與農業生產,他們將豐收的喜悅以寫信方式告知母校。2、1972年出版的《工農話豐年》年畫,作者是羅竺峰,廣袤的田園中,青苗在風中如同綠色的海洋,一位女農技師正在幫一位女社員修好抽水機,清冽的河水噴湧而出。
  • 宣傳畫是一個時代的記憶,英雄時代唱英雄,英雄事跡記心間
    不過到了新中國80年代,宣傳畫的形式風格發生了變化,但主題依舊是英雄模範人物,工、農、兵、學為主,隨著人們對文化娛樂的需求越來越多,電影演員的年畫也出現了,但畫面以樸素自然為主,沒有粉脂。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組當年的宣傳畫,有幾張是80年代的作品,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的作品。
  • 紅色年代農村宣傳畫,豐收的喜訊,豐收果兒運不完,豐收的季節
    本組宣傳畫和年畫是農村豐收題材的繪畫作品,時間在新中國50年代至70年代。畫面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一派豐收祥和的景象。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作品:豐年瑞雪。郭常信畫。1974年年畫作品:豐收場上,畫面是生產隊的社員們在一起,他們身旁是剛收穫的糧食,遠處有「農業學大寨」的標語。
  • 紅色年代宣傳畫,一定要把公共食堂辦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編者按:宣傳畫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獨特的繪畫藝術,其表現形式多樣,主題鮮明,色彩鮮豔,有較強的語言表現力,使人一看就明白畫面所要表達的內容。當年的宣傳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號召力,給人一種無形的鼓舞,催人奮進,用現在的話說叫作正能量,主要目標就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奮鬥!事實上,老一輩為新中國建設付出了的巨大的努力!他們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學習敬仰!
  • 懷舊70年代的宣傳畫(4)
    時光飛逝,往事隨風,唯有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創作了大量的宣傳畫,記錄了新中國的那段歷史,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以此再憶70年代的中國!6、70年代創作的《普及科學、加快四化》宣傳畫,作者是周昭坎,人到中年的讀者朋友們應該對四化印象深刻,那時整個國家對科學更加重視起來。7、1974年創作的《我是火車頭》宣傳畫,作者是胡仁樵,一個工人師傅,開著火車,爐膛映紅了他的臉龐。
  • 懷舊60年代的宣傳畫(3)
    時光飛逝,往事隨風,唯有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創作了大量的宣傳畫,記錄了新中國的那段歷史,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以此紀念60年代的中國!1、1964年出版的《奮發圖強,爭取農業大豐收》宣傳畫,作者是王偉戌,一位強壯的男社員,在脫粒機旁,手捧著傾瀉而下的穀子,笑逐顏開。2、1963年出版的《繼承革命優良傳統,學習艱苦奮鬥作風》宣傳畫,作者是周瑞莊,一位帶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自己縫補著衣服,背後是八路軍在延安時期,戰士紡紗的場景,這種艱苦奮鬥的作風,在如今的社會,已經很難見到。
  • 50年代農業年畫,把智慧和力量貢獻給祖國,組織起來收成好
    新中國宣傳畫屬年畫的一種,是歷史時期的產物。農業宣傳畫是新年畫內容的一個方面,同時農業題材宣傳畫十分常見,畫面主體形象突出,有感召力,藝術風格獨特,通俗易懂,普及性強,有濃鬱的農業和農村生活氣息,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給大家推薦了一組年畫,時間在新中國五十年代,以農業題材為主。
  • 懷舊50年代的年畫(1)
    編者按:時光荏苒,曾經的歲月,已成追憶,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創作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年畫作品,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細細回顧,以此紀念50年代的中國!1、1959年發行的《採蓮子》年畫,作者有陸澤之、忻禮良、吳少雲、章育青。
  • 近期不少人到農村收購縫紉機,六七十年代的縫紉機賣多少錢?
    記得在六七十年代的農村,當時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比較貧窮,但是在生活中卻有很多物件值得收藏和回味,如今一晃過了幾十年,但是那個年代的很多標誌性物品卻一直印在人們的心裡。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時被人們稱為「三轉一響」之一的老式縫紉機,如今卻再次悄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 懷舊60年代的年畫
    時光荏苒,曾經的歲月,已成追憶,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創作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年畫作品,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細細回顧,以此紀念60年代的中國!1、1963年出版的《熱愛農村、熱愛勞動》年畫,作者是龐亦鵬、龐卡,兩個年輕姑娘,背著農具,三月的楊柳,柳葉在春風中飄搖,兩隻燕子空中起舞。
  • 年代文推薦!嬌氣美人,悶騷漢子,六七十年代好生活!
    新的一天給大家推薦新的題材的小說,昨天推薦的都是現言小甜文類別的,這一期給大家推薦幾本年代文,嬌氣美人,悶騷漢子,六七十年代好生活。第一本:《七十年代嬌氣包》作者:林阿律第二本:《嬌氣包的六零小日子》作者:花月春第三本:《重生八零小保姆》作者:舒於且第四本:《七零年代小溫馨》作者:堂堂海棠第五本:《六零年代養家記》作者
  • 懷舊60年代的年畫(5)
    時光荏苒,曾經的歲月,已成追憶,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創作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年畫作品,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細細回顧,以此紀念60年代的中國!3、1965年出版的《讀好書、學好樣》年畫,作者是江風,兩個小女孩一起讀著《雷鋒小時候的故事》一書,背後的牆上,繪有向雷鋒叔叔學習的牆畫。4、1964年出版的《社慶日》年畫,作者是鄭良,在一個農村公社的社慶日,社員群眾們聚在一起,參觀社會主義教育展覽,參加牲畜賽膘大會,以及五好社員發獎大會。
  • 在六七十年代的廣東農村生活是什麼樣子?泥土房已成回憶
    位於廣東羅定加益鎮與廣西岑溪市交界的書房評村,現存有一二十戶六七十年代的泥磚房。哪個年代泥房三五間、建個二層高、有圍牆、還有大院那叫相當土豪了,可見當年是個有實力的大寨子。
  • 90年代的麗江古城,內心深處的回憶,這才是童年
    記得那段青春的歲月,我們一起度過的難忘童年,歌唱於放學路上,戲耍於周末休閒,閒談於晨起鍛鍊,打鬧於荒郊田野。遠方的老友,你還好嗎?
  • 六七十年代,農村「拜把子」風靡一時,如今農民不願結拜,為啥?
    說到了「拜把子」,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農村「拜把子」曾經風靡一時,聽60後的農民講那時候不僅是兩個人可以拜把子,有時候一個村子四五個關係好的可以一塊拜把子,然後排個順序,以兄弟的名義相處。怎麼樣?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吧,有點像看的電視劇當中的劇情,但是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民都有把兄弟,甚至在有些村子,要是哪個農民沒有幾個把兄弟,說話都沒多大的底氣。
  • 六七十年代拍攝的影片,有些很出名讓人很難忘
    據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是那個特殊的十年前後,國內拍攝的電影很少,有人統計故事片一共只有55部。算起來真的不多,平均每年五六部而已。正因為拍攝發行的影片很少,很多電影就會在電影院或者大操場上反覆放映,也使得一些影片知名度很高,幾乎婦孺皆知。
  • 六七十年代拍攝的影片,有些很出名讓人很難忘
    據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是那個特殊的十年前後,國內拍攝的電影很少,有人統計故事片一共只有55部。我模糊記得看過的,有《一副保險帶》、《難忘的戰鬥》、《沸騰的群山》、《阿夏河的秘密》、《向陽院的故事》、《歡騰的小涼河》 、《無影燈下頌銀針 》、《豔陽天》 、《節振國》、《火紅的年代》、《南海風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