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是一部風格獨特的法國動畫。
這部影片不僅獲得了今年坎城電影節的影評人周單元大獎,還橫掃了安妮獎最佳獨立動畫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分鏡和最佳配樂的提名。
安妮獎是動畫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包攬這個獎項的多項重量級提名,已經意味著影片的水準無需質疑。
不過,真正吸引到我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它別出心裁的故事和高能詭異的風格。這一點,光從片名和海報上就能感知一二——《我失去了身體》。
沒錯,影片的主角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隻斷手。
故事開場時氣氛就很陰森:一隻斷手從冰箱裡醒了過來,跌跌撞撞逃出了陰冷的實驗室。
至於它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和身體分離,影片都沒有交代。
我們只知道,它急切地想要回到主人身上。
然而,等它來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時,斷手才意識到,要在繁忙的城市裡找到自己的主人,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好在,對於和主人共同經歷過的一切,它都還保有記憶。
於是,斷手踏上了一趟艱難重重的回家之旅。
一路上,它被老鼠追、被大狗咬,既要保護自己不被飛馳而過的車輛碾到;又要做好掩藏,避免嚇到陌生的行人。
雖然對一隻行走的斷手而言,這個屬於人類的世界處處險象環生,但它總能出其不意地用智謀化解危機。
比如,差點摔下屋頂時,它會順勢拽住飛鳥的脖子;
過馬路時,它知道先找個罐頭盒子掩護自己;
被老鼠圍攻時,它摸到地下的打火機,立馬點火嚇退對手;
就連不小心掉進結冰的水塘,它也能急中生智,把廢棄網球當做救生圈……
就這樣,每經過一天的趕路,斷手就離記憶中的家更近了一點。
要不了多久,就能重新回到它心心念念的主人身邊。
而與此同時,隨著記憶展開,主人曾經的生活也一點點呈現在了我們眼前。
原來,斷手的主人是一個名叫勞伍菲爾的男孩。
他原本有個溫馨的家庭,爸媽都是知識分子。
小時候,他分別受爸媽兩人的影響,產生了當音樂家和太空人的夢想。
然而一次車禍讓他失去了雙親。
一夜之間,勞伍菲爾的整個人生都被改變了,他也從此變得自卑內向、沉默寡言。
長大之後,他既沒能做成音樂家,也沒當上太空人,而是做了個披薩送餐員,和一個邋裡邋遢的室友住在一起。
由於經常送餐遲到,老闆不喜歡他;房東和室友也非常冷漠,身邊似乎沒有人關心他,就連他自己都不怎麼關心自己。
可以說,勞伍菲爾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
直到有一天,他認識了一個名叫加布麗爾的女孩。
準確來說也算不上「認識」,只是那天,勞伍菲爾在路上被車撞到,導致再次送餐遲到,披薩也被撞得稀爛,而點餐的就是加布麗爾。
當他好不容易趕到對方樓下時,公寓大門又壞掉了,最終無奈的兩人只好隔著對講機聊了起來。
勞伍菲爾悶悶不樂地解釋了遲到的原因,沒想到,加布麗爾聽完立馬詢問了他的傷勢。
雖然很可能只是不經意地一問,但勞伍菲爾卻感覺到了一陣久違的暖意。
在聊天中,他得知了加布麗爾在一個圖書館上班。
此後,憑藉著姓名和工作信息,他開始不斷地尋找對方。
為了獲得更多接觸機會,他甚至辭掉工作,跑到加布麗爾的木匠叔叔那裡做學徒。
就這樣,他終於和加布麗爾成了朋友,並在日常相處中越發地愛上了這個女孩。
不知不覺間,勞伍菲爾仿佛變了一個人,工作越來越有動力,生活也有了色彩。
他會去讀加布麗爾喜歡的書,傾聽她的種種奇妙想法;得知她喜歡北極熊後,還在天台上給她做了一個木質的冰屋。
他決定向加布麗爾告白,並告訴她自己就是那個遲到的送餐員。
他本以為加布麗爾會感動,可沒想到卻引起了對方反感,不光戀情告吹,兩人的關係也冷淡了下來。
至此,勞伍菲爾再次明白了事不如意常八九才是生活的常態。無論是曾經的夢想,還是喜歡的女孩,都像他小時候想要抓到的那隻蒼蠅一樣,每次都只會讓他撲空。
事實上,蒼蠅的意象貫穿了影片始終,就像是一個對命運的註解。
小時候,爸爸曾告訴勞伍菲爾,抓蒼蠅是有訣竅的:趁它搓腿時下手,等它起飛就遲了。
可勞伍菲爾搞不明白,在它起飛前,怎麼判斷它飛行的方向呢?他從沒來都有抓住過蒼蠅。
長大後,他和加布麗爾坐在天台上,也曾聊到過命運的話題。
他問對方:你相信命運這種東西嗎?就是所有軌跡其實早就定好了,我們以為是自己在做選擇,可這只是個錯覺。
有那麼一些時刻,他覺得自己只要衝動一回,做一些打破常規的事,或許就能夠逃離命運的桎梏,就像他突然辭職去做木匠學徒、就像鼓起勇氣向加布麗爾告白那樣。
可結果卻是,我們終究掌握不了命運。
你越是想方設法去反抗它,就越可能發現事與願違;你以為自己經歷了意外,但那一個個意外本身,或許就是你無法擺脫的命運。
在影片的最後,勞伍菲爾終於抓住了一隻蒼蠅——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面前的機械砍斷了手臂。
那隻斷手,也終於在歷盡艱辛後回到了主人身邊。
可當它想將自己的切口對準手腕的傷口時,勞伍菲爾卻在睡夢中移開了身,預想中的完滿結局並沒有上演。
整體來看,影片的敘事結構很別致,就像一張對摺後攤開的報紙,兩側的邊緣是開頭,充滿了留白與懸念;中間的摺痕是結尾,當斷手回到家中時,謎底全部揭開,回憶戛然而止。
片中的兩條故事線,看似風格迥異,斷手的旅程驚險刺激,頻繁在主視角和上帝視角間切換的鏡頭,也帶給觀眾一種浸入式的緊張感;
勞伍菲爾的成長,則沉浸在一種浪漫閒適的法式情調裡,絮絮叨叨又不乏溫情。
但與此同時,兩個故事的主題和內涵卻高度統一:手在尋找主人,男孩在尋找女孩;他們最終都找到了,但又都沒有獲得期待中的美好結局,以此來指向命運的孤獨與無常。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本片的兩名主創。
其中,編劇紀堯姆·洛朗為很多經典電影寫過劇本,包括《生死花園》《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盡情遊戲》,以及我們熟悉的《天使愛美麗》等等。
那種浪漫、憂鬱、跳躍又帶點神經質的腦洞和臺詞,在本片中也比比皆是。
而導演和聯合編劇傑赫米·克拉潘,則可以算是半個新人。
這部電影是他的長片處女作,不過之前他製作過不少短片動畫。其中《精神分裂症》在豆瓣上甚至獲得了高達9分的評價。
這個短片同樣是一部個人風格強烈的作品,講的是男主角受到一顆隕石的意外影響後,他的感知與現實世界產生了91cm的水平偏移。
這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工作,但醫生沒法治好他,而是告訴他,這種情況就是會隨機發生在1%的人身上。
最終,他只能漸漸習慣這個現實:自己和想要擁抱的一切之間,永遠都會有91cm的距離。
可以看到,這部短片的主題其實和《我失去了身體》有著某種內在關聯性,都是用一些腦洞大開的場景和意象,去描繪那種人在面對命運時的無力和孤獨感。
但導演也並沒有一喪到底,在影片的最後還有這樣一組鏡頭——
加布麗爾獨自來到了男主給她搭的冰屋;
而男主則爬上吊塔,對著底下的城市放聲叫喊,仿佛已對一切釋懷。
他們的故事將走向何處,其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即便沒有辦法去證偽「命運」,人生中也仍有無限種可能,在無數的分岔路前等待我們做出選擇。因此,不要害怕那份無常,重要的是去盡情感受生活,並從中真正找到自己。
也許是國內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