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為何沒能超越前作?

2020-12-28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一點劇讀,作者丨牛角尖

2017年,一部橫空出世、起先並不受市場關注的公安題材《人民的名義》走紅市場。在當時,該劇以破8的收視率和一連串的經典臺詞、達康書記表情包,跑贏市場大盤,成為當年的現象級。

時隔三年,當相同的班底、相似的題材回歸後,市場沸騰了:更名為《巡迴檢察組》(原名《人民的正義》)的公安題材,播出不到三日,收視率直接破2%,截至目前,該劇的最高收視率已經突破3%,成為今年下半年收視率最高之作。

不過,與其收視率高開高走的情況不同的是,該劇在網播及口碑層面,並未達到市場預期,甚至出現了作品質量嚴重低於預期的現象。目前,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為6.4分,與「前作」《人民的名義》口碑相差1.9分。

《巡迴檢察組》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出品,餘飛編劇,于和偉、韓雪、馬元、韓童生等人領銜主演的檢察法治劇。從製作班底來看,該劇除了未能保留原編劇周梅森外,其餘陣容基本保持原班人馬。這也讓另一部同題材、由周梅森擔任編劇的公安題材《人民的財產》,順理成章的「碰瓷」《人民的名義》。

不過,無論是哪種情況,《巡迴檢察組》目前面臨的問題都尤為之多。從劇中中插廣告過多影響大眾觀感,到法制劇「小細節」漏洞百出,《巡迴檢察組》要面臨的並不僅僅是收視爆紅、口碑過低的問題,還有背負「劇二代」頭銜之外,公安題材是否具有一定的市場受眾。這是之後所有待播的公安劇需要面臨的共同問題。

每十分鐘一廣告,《巡迴檢察組》成「人民的打臉」

「人民的正義,人民的評價,人民的打臉,我們政法的臉往哪裡放。」這是韓童生飾演的東川省政法委書記張友成,在劇集開篇不到五分鐘內的一句臺詞。不曾想,真正讓這部劇「打臉」的還不僅僅是細節簡陋這般簡單。

對於公安題材劇,大眾的認知是這類作品多難以招商,但在《巡迴檢察組》這部劇中,情況卻尤為相反。劇中,不僅多處明示了這部劇招商資源很好外,還安插了諸多小廣告。比如韓雪在劇中扮演的監察室主任,上一秒還在車中與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熊紹峰(馮雷飾)探討案情,下一秒臺詞橫插「唯品會」劇情,令人愕然。

類似的還有兩位警察談論案情談著談著,對方掏出一袋沃隆堅果「軟廣「植入……據不完全統計,這部劇在播出的第一集中,插入的「硬廣+軟廣」的植入不下8個。從廣告類型來看,衣食住行、數碼電子、遊戲植入等應有盡有,而就其插播模式來看,除了劇情軟植入外,每集開篇至少兩個的「口頭播報」,和播出期間屏幕下角彈出的貼片廣告,盡讓觀眾產生了一種「在廣告中追劇」的錯覺感。

不可否認,《巡迴檢查組》在商業回報層面,無論是在收視、還是廣告招商層面,都頗為成功;但問題是,當一部嚴肅正劇平均每十分鐘出現一軟廣的情形,也大大削弱觀眾追劇體驗感。「廣告未免太多了吧!」豆瓣上,靠前的一條短評中,該評論點讚數量突破330個。

除此之外,觀眾還對這部劇中出現的諸多法律問題提出質疑,「開場出現的合影大樓,居然是省人大、省政協、省司法廳、省檢察院四個單位在一座樓上辦公,試問全國有這樣的地方嗎?」、「張一葦被人誣告強姦案,被警方帶去問話後,女方表示撤訴,從法律角度來看,刑事案件被害人諒解後,依舊可以立案,何況被害人也要求了警方立案,還其清白,劇情卻胡亂編寫……」。

諸如這樣的小細節,本劇中還為之不少。加之,劇中韓雪、韓童生分別飾演的女檢察官和東川省政法委書記兩位角色,前者被網友調侃為「工具人」的同時,演技拙略、形象出戲令網友反感;後者則在大眾深入人心的多個「小人物」形象中,飾演高官頻頻令觀眾出戲。

「人民的打臉」,這句劇中衍生出來的臺詞,正成為這部劇目前在市場中的輿論走向。

宣發錯位,《巡迴檢察組》應該對標《沉默的真相》?

雖然吐槽聲眾多,但《巡迴檢察組》也非毫無優點。這部劇的編劇餘飛,是昔日撰寫過《永不消逝的電波》、《重案六組》系列作品的知名編劇,其擅長推理+懸疑的編寫風格,也在本劇中得到印證。

《巡迴檢察組》開場就通過一位老奶奶胡雪娥的「大鬧」十大法治人物表彰大會的舉動,撕開一樁本市大案「九三零殺人事件」,隨著主角于和偉化身的「臥底」檢察官,已經定論的案件得到反轉,並牽扯出一樁有關馮森的「妻子被殺案」。

與此同時,牢房那邊因被判故意殺人罪的「平城四少」之一的黃四海,與獄友結仇。其父親黃雨虹(東川省首富),在外想盡一切辦法巴結身為東川省政委書記的張友成,巴結未遂後,黃雨虹與其兒子張一葦、妻子鄭雙雪展開商業合作,並想盡一切辦法讓張一葦入獄,以此打破張友成的為官原則。

(人物關係圖)

不難發現,多條線索平行敘事,是該劇最大的看點。而劇中大案件套小案件的劇情走向,也讓沉入劇中的觀眾感嘆:頗有懸疑劇《沉默的真相》的味道。

其實,《巡迴監察官》起初被網友打差評的原因除了廣告橫生、專業知識不過關外,最大的問題在於包裹著「人民的名義2」的頭銜。而《人民的名義2》為何走紅於當年市場?除了劇作水準過關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近年來為數不多順應黨的號召、卻又不淪為「政治劇」的一部反貪題材。

可《巡迴檢察官》的看點,顯然並不是如同《人民的名義》般落腳在「反貪」、看政治內鬥層面,而是基於編劇餘飛攥寫後的一次「懸疑」重生。或許,宣傳方換個概念、重新包裝一下,口碑走勢會與當前境況大有不同。畢竟近期劇情中出現的《電腦山莊殺人案》一書,已經開始點題。

這是屬於宣發對於市場定位的一次錯誤預判。

王一博、楊冪加盟,公安劇逐漸「複合化」?

提起公安劇,觀眾最先想到的一定有《重案六組》《湄公河大案》等一系列經典公安題材,早期的公安劇也的確如這些經典般影視劇所示,並不算熟悉的中生代演員、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推理過程。

2010年前後,隨著政策頒布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公安劇監管趨嚴、難以上星成為當時市場的一大播出現狀,久而久之,這類題材也就逐漸淡出大眾視野。這幾年,公安題材多以懸疑網劇的面貌復出,譬如2015年前後火遍大街小巷的《餘罪》,2017年一度被市場評為現象級的《白夜追兇》,無不是藉助懸疑劇外殼重生的「新公安劇」。

這當中有這樣幾部作品需要格外強調,一部是2017年爆款臺網劇《人民的名義》,一部是2018年愛奇藝先播、後登上央視播出的《破冰行動》,及今年上半市場中播出的《三叉戟》,這幾部都符合傳統公安劇的制劇標準,即嚴格以人民警察為創作背景,由老戲骨演繹,重現官場、或犯罪現場的作案因果。

而從這些已播作品來看,無論是傳統類型公安題材,還是藉助其他元素重新創作的「複合型·公安劇」,他們在大眾市場接受層面,只要作品品質得到保障,就會有一批受眾,甚至在出現爆款面前,公安題材佔據較大篇幅。

這或許也是這幾年市場中公安題材頻出的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播和明年待播的公安題材,多達20餘部。其中不乏湧入「頂流」王一博參與的《冰雨火》、楊冪領銜主演的《暴風眼》,還有今年已經播出的經偵劇《獵狐》《燃燒》等。在題材類型和演員陣容上,這批公安劇,已經逐漸走向「複合」型,老戲骨搭配年輕演員,融入其他新元素,比如諜戰、情感等,也將助力公安題材逐漸「年輕化」。

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當批量而來的公安題材陸續湧入市場後,這類本就頭頂達摩克利斯之劍的紅線題材,將會如何收場?《巡迴檢察官》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案例,頭頂「爆款劇二代」光環,最後卻落得個細節不過關、廣告多,這對於昔日打造出《人民的名義》這部爆款作品的幕後出品方,無疑也是一種遺憾。

相關焦點

  • 《巡迴檢察組》不想沾光《人民的名義》
    播前改名是不想與《人民的名義》對比《巡迴檢察組》由《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執導並擔任總監製,于和偉、韓雪、馮雷、馬元、韓童生、成泰燊、宋春麗、王海燕領銜主演,講述「身經百戰」經驗老到的巡迴檢察組組長馮森,在省政法委書記張友成的指揮下前往橙州重啟調查「930殺人案
  • 評分升到6.6、收視率破3,《巡迴檢察組》這是要口碑逆襲了?
    《巡迴檢察組》沒能成為又一部《人民的名義》,但依然成為近期最有觀察價值的「現象級」劇集。  在口碑爭議中,該劇又為何越戰越勇?遭遇口碑爭議,《巡迴檢察組》冤不冤?  令《巡迴檢察組》口碑受損的,首先當然是植入廣告太多。  雖然這屆觀眾已經適應了偶像劇平均每十分鐘出現一軟廣的情形,但問題是《巡迴檢察組》這樣的嚴肅正劇中,廣告太多不僅會大大削弱觀眾追劇體驗,與劇集風格也不符。
  • 總製片人李學政:《巡迴檢察組》不想沾《人民的名義》的「光」
    時隔三年,由《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拍攝的《巡迴檢察組》於12月13日登陸湖南衛視和優酷,一經播出即備受關注,其劇情內容、演員陣容、創作方式都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觀眾這麼形容,是對我們的期待,兩部劇都是現實主義題材,但《人民的名義》是講反腐倡廉,《巡迴檢察組》是依法治國巡迴檢察,掃黑除惡。」
  • 《巡迴檢察組》為何沒能成為爆款?劇情拖沓、演員不適合
    大家期待已久的《巡迴檢察組》終於開播了,這部劇也被稱為是2020年年底大戲。不過幾集播下來,這部《人民的名義》姊妹篇卻沒能像前者那樣引發強烈反響,熱度和口碑都很一般。豆瓣評分雖然也還有7.0,但是收到的差評可不少,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
  • 「堅決不搞豆瓣水軍營銷」,被低估的《巡迴檢察組》底氣何在?
    面對這一系列外界質疑,李學政坦然接受的同時,也堅定的表示,自己及團隊堅持不搞「虛假化」,「《巡迴檢察組》開播沒多久,有人來問我要不要做豆瓣口碑維護,300萬保證我們這部劇的口碑在8分以上。我拒絕了。」「觀眾是有分辨能力的。現在的觀眾,大部分都具有評論能力。內容好與否,他們會感知到。」
  • 《巡迴檢察組》劇情有多浮誇?7分鐘5個廣告,于和偉成福爾摩斯
    打著《人民的名義》姊妹篇的旗號,《巡迴檢察組》已經播出。沒想到的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前兩集的劇情,浮誇到沒朋友,與還原官場生態、聚焦腐敗問題的《人民的名義》,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一個老太太能獨闖政法系統大會、巡迴檢察組組長在街頭跑酷、清官搭配敗家兒子的老套路……這些都成為了該劇的槽點,雖然就這些問題網友有很多討論,此前也有詳細解析(《巡迴檢察組》開播,劇情又假又尬,白瞎了這麼多戲骨),但畢竟有些管中窺豹的意思。
  • 《巡迴檢察組》鄭天明竟是檢察組組長,鄭瑋麗是他老婆嗎?
    電視劇《巡迴檢察組》零宣傳直接開播,而且被譽為《人民的名義》姊妹篇,因為該劇除了編劇以外,包括導演、製片人以及大多數演員都悉數回歸,尤其該劇的別名叫《人民的正義》。雖然「現身」低調,但畢竟「出身」高貴,一經開播就被立馬引發關注,尤其在第一集沈廣軍的母親就在政府樓前大鬧,直接把劇情帶入高潮,矛盾衝擊先充分展現,想在第一時間把觀眾帶入劇情。可沒想到劇情太尬,bug太多,廣告太密引發大量網友吐槽。這儼然成了在廣告中插播了一部電視劇,很多網友紛紛表示棄劇。
  • 《巡迴檢察組》越演越崩,實屬應該
    號稱《人民的名義》第二部的《巡迴檢察組》已經播出有一段時間了,最近豆瓣開放了對於這部劇的評分,相比於之前大肆宣揚的好評來看,這個剛過及格線的6.6分,看上去實在不太協調。當大家對《巡迴檢察組》充滿期待後,它卻開始不斷「作妖」,將口碑逆轉,成功當選「商業爛片」。
  • 檢察題材時代報告劇《巡迴檢察組》湖南衛視首播
    《巡迴檢察組》於12月13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正式播出,並在優酷視頻全網獨播,為全國觀眾奉上了一部凝聚「依法治國,維護正義」正能量的法治題材現實主義力作。《巡迴檢察組》著力真實且不失藝術感地展現政法系統工作者積極實踐巡迴檢察制度,堅定自身信念、維護公平正義的動人事跡,力求以匠心譜寫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旋律。
  • 巡迴檢察組米振東背景 巡迴檢察組誰是幕後黑手你猜出來了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巡迴檢察組米振東背景 巡迴檢察組誰是幕後黑手你猜出來了嗎? 《巡迴檢察組》是由 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出品。很多人想知道這部劇最終大boss到底是誰?那麼,巡迴檢察組米振東背景!巡迴檢察組誰是幕後黑手?
  • 《巡迴檢察組》被吐槽廣告太多,總製片回應:開始部分廣告清理
    三言財經 12月26日消息,近日,電視劇《巡迴檢察組 》因劇中的廣告插入過多,被網友吐槽。對此,該劇總製片人李學政回應稱,已經發現了問題,並開始了部分硬性廣告的清理工作,後面劇集裡這樣的廣告基本不會再出現。
  • 巡迴檢察組是真實事件嗎 巡迴檢察組馮森真實身份是什麼
    巡迴檢察組是真實事件嗎該劇接檔言情劇《愛的釐米》播出,在「零」宣傳的情況下突然「上馬」,打了大眾和網友一個措手不及。雖然僅僅播出幾集,但口碑卻是兩極分化,喜歡的固然讚不絕口,不「感冒」的則頻頻吐槽。故事背景該劇曾被稱為《人民的名義》的續集或者說第二部。
  • 《巡迴檢察組》男一號馮森,為何偏偏選中了于和偉出演?
    》熱播正酣,于和偉在劇中飾演的男主角馮森也備受觀眾青睞,為何這部劇會選于和偉來出演馮森這一角色也成為一些人心目中的疑問,容易產生這種疑惑的誘因來源於兩個方面:    看過《巡迴檢察組》的觀眾,想必都被劇中飾演馮森的于和偉給圈粉了,如此看來該劇確實還是選對了角色。
  • 同是空降播出,為何《巡迴檢察組》與《狼殿下》口碑相差這麼大?
    像前兩年播出的《人民的名義》,不僅口碑爆棚,在收視率上更是秒殺一眾地方臺,成為當之無愧的「年度好劇」。《愛的釐米》恰好在這兩天完結,沒想到接棒它的竟然是《人民的名義》第二部《巡迴檢察組》,光聽片名就洋溢著一種正能量的威嚴感。
  • 女主花瓶、廣告植入多,6.6分的《巡迴檢察組》達到你的預期了?
    作為《人民的名義》第二部,《巡迴檢察組》(人民的正義)自開始籌備就受到密切關注,一方面大家寄希望於《巡迴檢察組》能夠將《人民的名義》中的缺點進行改進,希望《巡迴檢察組》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巡迴檢察組》選角內幕:非于和偉不可
    羊城晚報記者 黃翔宇法治題材現實主義電視劇《巡迴檢察組》近日在湖南衛視熱播,並在優酷同步播出。該劇首度聚焦巡迴檢察制度,講述新時代檢察官維護正義的故事。因為匯聚了2017年爆款劇作《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巡迴檢察組》被不少觀眾視為《人民的名義2》。對此,該劇總製片人李學政明確表示,《巡迴檢察組》並非《人民的名義》「姊妹篇」:「這是一部反映現實的作品,我們從文藝創作者的角度去書寫這個時代。」
  • 《巡迴檢察組》選角內幕:非于和偉不可
    因為匯聚了2017年爆款劇作《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巡迴檢察組》被不少觀眾視為《人民的名義2》。對此,該劇總製片人李學政明確表示,《巡迴檢察組》並非《人民的名義》「姊妹篇」:「這是一部反映現實的作品,我們從文藝創作者的角度去書寫這個時代。」
  • 《巡迴檢察組》大結局:針對沈廣順一家陰謀揭曉,米振東好算計
    隨著《巡迴檢察組》熱播,劇情發展越來越高能,引發了大家新一輪的討論,目前已經進入了尾聲階段。馮森妻子被害案、苗苗失蹤案、沈廣軍「930謀殺案」、黃四海過失殺人案,看似沒有關係的案件,卻環環相扣有著看不見的暗線,將它們匯合在一起。沈廣軍一家是整部劇的「引子」,電視劇開局就是胡雪娥為兒子沈廣軍伸冤,不惜大鬧檢察院表彰大會。
  • 《巡迴檢察組》開播「硬核」線索層層鋪開
    《巡迴檢察組》13日晚「空降」湖南衛視黃金檔。該劇立足掃黑除惡依法治國檢察題材,敘事風格也很「貼地飛行」。前兩集播出後,《巡迴檢察組》口碑不錯,除了于和偉,其他實力派演員的演技也均表現不俗,頻頻呈現齒輪般相互咬合飆演技的精彩場面,例如宋春麗扮演的殺人犯母親,鬧劇之後拉著破舊推車、天橋下暗自垂淚,令人淚目。
  • 巡迴檢察組誰是幕後黑手你猜出來了嗎?巡迴檢察組米振東背景
    《巡迴檢察組》是由 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出品。很多人想知道這部劇最終大boss到底是誰?那麼,巡迴檢察組米振東背景!巡迴檢察組誰是幕後黑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