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音樂,似乎在2016年的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才開始在國內被大多數人注意到。
來源 | 騰訊音樂
在《中國新歌聲》舞臺上,23歲「地下」說唱歌手萬妮達憑藉一曲改編版的《牛仔很忙》,獲得四位導師的認可,她的名字更在當晚多次進入熱搜榜。
萬妮達在《中國新歌聲》的舞臺上
從「地下」走到「地上」,作為小眾音樂說唱歌手的萬妮達獨自堅持了兩年多,才終於能站在大眾面前為中國的地下說唱歌手發聲。如今,被問到為什麼能一直堅持下去時,萬妮達說:「就像是英雄一樣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推動著我。」
上周五,說唱二人組「低調組合」在《中國新歌聲》周杰倫戰隊10進5比賽中勝出。21歲的組合成員楊和蘇正在美國念書,這次休學一年來參加比賽。從初中開始就熱衷說唱的他,夢想著有一天讓中文說唱登上世界舞臺。
作為嘻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歐美日韓等地已經佔據主導地位數十載的說唱音樂,似乎在2016年的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才開始在國內被大多數人注意到。
像萬妮達這樣的說唱音樂人現狀如何?作為舶來品的說唱音樂在中國又經歷了哪些發展變遷,面臨著那些困難和機遇?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採訪了多位說唱音樂人,以及致力於發展說唱文化的業內人士。
呆寶靜是國內知名的女Rapper,仍在努力「養活自己」
「一般我們這樣的地下饒舌(說唱)歌手,平常如果沒有演出或者是沒有接到一些什麼活動,可能會餓死」。萬妮達曾告訴記者。事實上,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幾乎是所有說唱音樂人的生存狀況,而光靠音樂養家餬口也絕不現實。
大多數說唱歌手都要靠副業維持生計。
被稱為「饒舌女神」歌手呆寶靜起初在老家做財務工作,發現收入不夠維持音樂工作就辭職去了廣州,開自己的淘寶店,後來她還去過北京做公關公司,即使現在已經在圈子裡小有名氣,但仍然努力創業中。在她看來,「只有平衡自己的生活,才能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如果連自己都養不活,那就太冒險了」。
事實上,說唱歌手的收入還沒有搖滾、民謠藝人多,就更不用和流行歌手比了。用CMCB樂隊主唱歐子的話說,「一直入不敷出」。新街口組合至今仍記得09年的一次演出,他們在某個商場門口唱了一個晚上,才掙了600塊錢。而爽子第一次參加迷笛音樂節時,僅拿到100塊的演出費。
「搖滾歌曲傳唱率高,受眾群廣,粉絲多,就能變現」,為了提高收入,爽子這些年來一直試圖如何把搖滾和說唱結合起來,製作歌曲時加入一些搖滾樂的編曲方式,表演形式上也逐漸和搖滾歌手靠攏,讓那些不聽說唱的聽眾多些共鳴。但這麼多年來,違背初心的妥協也曾讓爽子感到過糾結和痛苦。
在國內,儘管音樂節已經遍地開花,但專屬於饒舌的音樂節卻幾乎沒有,饒舌歌手們大多都在小圈子內自行組織演出,演出場所也僅限於Live house和酒吧。現階段國內說唱藝人的主要收入就是在演出,以及為一些品牌或者對說唱音樂有需求的公司創作說唱歌曲。哪怕那些頂端的說唱藝人也是這樣,他們現在還無法像大眾明星,有那麼多的機會去做代言,拍電影等等。
另外,國內很少專門包裝饒舌歌手的專業團隊和公司。即使有些說唱的廠牌已經建立起來,也大多處於地下狀態,艱苦地經營著。
為什麼在國內做說唱這麼難?新街口組合這樣形容說唱音樂在國內樂壇的地位:流行音樂像大學生,搖滾音樂像中學生,Hip-hop音樂像小學生。為何在西方國家、日韓都已逐漸成為主流的說唱音樂在國內卻面臨如此困境?
說唱作為Hip-hop的中文代名詞起源於70年代美國街頭的黑人文化,而在中國它的起步較晚,關於到底誰是「華語說唱第一人」大家說法不一。
不過,在國內正式發行的說唱歌曲的人是香港歌手林子祥。1986年,他發表的《Ahlam日記》是一首粵語說唱,跟當時美國80年代流行的old school的說唱風格是非常相似,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80年代的香港樂壇的超前性,與國際接軌。
林子祥之後,崔健於1989年發布的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中。收錄了一首偏搖滾風格的說唱歌曲《不是我不明白》,也算是國語Rap的啟蒙。
但在八十年代,說唱音樂整體處於萌芽階段。
90年代初,從美國洛杉磯來到臺灣的黃立成,黃立行和林智文組成了LA.BoyZ,真正的把美式的說唱帶到了臺灣。當時在臺灣掀起了Hip-hop的風潮。也在內地的李小龍也開始嶄露頭角,他錄製的Rap合輯《盜版》,其中四首歌曲被日本轟動一時的電影《涉谷24小時》選用。
LA.BoyZ
到了20世紀,國語Rap在臺灣樂壇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潘瑋柏,宋嶽庭,麻吉Machi&黃立成,黃立行,麻吉弟弟,MChotdog等人的湧現,使說唱曲風得到很快發展。這也和網絡時代的來臨不無關係,大家可以通過網絡很方便地搜集到歐美最流行的一些音樂、視頻、MTV,了解到更純粹說唱這種文化,龍門陣、功夫樂隊也是早期建立起來的團體。
從第一支正式發表的華語說唱到現在已經整整過去30年,但同樣是30年前,崔健的一曲《一無所有》讓搖滾火遍全國各地。「嘻哈融合體」創始人兼CEO 李海欽認為,說唱在華語樂壇仍然處於邊緣狀態的一大原因就是缺少像崔健這樣的領軍人物:「華語說唱就是缺這麼一個人、缺一個說唱屆的崔健和《董小姐》,只要有一個說唱的藝人或者一首歌曲火起來,肯定能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另外,人才和資金匱乏也是說唱音樂在國內止步不前的一大原因。由於沒有專業的公司包裝,大多數說唱歌手都是自掏腰包製作專輯,條件也非常簡陋,再加上沒有很好的教育渠道,也導致很多作品不夠優秀。
呆寶靜告訴記者:「進錄音棚錄歌,對於地下饒舌歌手來說是件相當奢侈的事,大家一般都在家裡錄歌,起初用最簡陋的集成音效卡錄音,後來才漸漸用獨立音效卡,現在有些人去錄音室錄歌,簡直是質的飛躍。」
新街口組合清晰地記得十年前第一張唱片誕生的經過。「當時我們倆人滿處找人,找公司幫我們做唱片,可是十年前,包裝Hip-hop 歌手對於唱片公司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雖然沒有唱片公司,但他們兩人還是決定自己錄一張唱片。為了湊錢,老宋在快餐店打工,每天頂著大太陽,騎著自行車滿大街給人家送餐。
好不容易湊足了一萬塊錢,新街口組合自費錄了第一張唱片,「我們自己刻的盤,找朋友給我們拍照片,封面我們自己設計,海報印出來自己去貼,門票自己去賣,真的一切都是自己去幹。」兩個人自嘲說:「我們這種藝人要拿到美國去,應該是唱片公司都搶著籤的那種,因為公司什麼都不用幹。」
另外,由於沒有資金,也沒有發行公司的幫助,大多數音樂人都靠網絡發歌的方式自我推廣。「那會兒什麼樣的網站都有,不止是豆瓣,還有各種論壇到處發。」新街口組合說。
最後,幾乎所有受採的說唱歌手都會提到平臺問題。目前Hip-hop在歐美是超主流的音樂類型,那些創收最高的音樂人也是以說唱藝人為主體的,國內已經有了一大批歐美音樂的聽眾,他們沒有被引流到華語說唱領域,是因為目前沒有很好的渠道和平臺讓他們去了解華語的說唱歌手。
「電視臺會考慮收視率的問題,說唱音樂在中國並不被大眾所接受,所以這些節目不會選擇我們。」爽子分析道:「這和大眾審美也有關係,中國人大多比較喜歡旋律好聽的歌,不太接受律動強的東西。」這樣看來,能在《中國新歌聲》中亮嗓的萬妮達的確是幸運的,在國內像她一樣的說唱歌手並沒有太多機會在主流媒體上展示作品,更多的時候,他們都在悶頭創作。
而李海欽則認為說唱音樂在中國舉步維艱和國情也有很大關係:「國家層面上會有很多限定,你的歌詞一定要積極、向上、健康,不能有對社會的批判。」
對此,新街口組合深有體會,為了9月4日的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舉辦萬人演唱會,而為了得到文化報批,他們跑了四遍文化局,演唱會上的每首歌,每個字都要接受審查:「其中有一首歌叫《情人節》,裡面一句歌詞是『我不會隨便到沒有你的比基尼海灘閒逛』,他們核實了半天比基尼是什麼意思。」談到跑報批的經歷,新街口組合經紀人羅先生哭笑不得。
美國說唱是大主流:圖為Jay-Z和老婆Beyonce
事實上,說唱音樂所依附的Hip-hop文化屬於一種典型的青年文化,除了說唱還包含有塗鴉,還有街舞,潮流服飾等多種元素,是一條龐大的產業鏈,說唱歌曲熱烈奔放,符合青年人的活潑天性,而說唱文化也符合年輕人的娛樂觀和消費觀。對於Hip-hop文化的推廣,其實歐美日韓國家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說唱音樂目前還沒有那麼火,並不是因為說唱是小眾,群體不夠大。而相反的是,整個嘻哈文化的四大要素:說唱、街舞、塗鴉和DJ,都有各自的群體,如果加在一起的話,整個說唱文化的受眾體量就會非常的大,比如街舞領域在國內其實就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目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舞蹈家協會也都各自成立了街舞執行委員會,專門做街舞文化的推廣。潮流服飾其實也是說唱文化中的組成部分,當說唱音樂在國內還沒有起來的時候,街頭上就已經有穿說唱風格服裝的人群了。
產業鏈上的任何一環都產生連鎖反應,在國外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了:「說唱歌手Kanye West、Jay-Z穿鞋什麼都會是爆款,他們和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推出的合作款也都是爆款;另外,《嘻哈少年夢》、《嘻哈帝國》等美劇也從影視方面引領了一股說唱熱潮。」李海欽告訴記者。
另外,把舶來品融入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是傳播說唱音樂的一大途徑。拿韓國來說,當說唱音樂從美國傳到韓國時,韓國音樂人在美國說唱音樂的基礎上融入了亞洲音樂的風格,並且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一套先進的推廣方式從而在亞洲風行。一檔名為《SHOW ME THE MONEY》的節目,更是把很多韓國的說唱歌手變成了大眾明星。
通過選秀被大眾認知的說唱歌手謝帝和萬妮達
儘管面臨諸多困境,但大多數說唱音樂人都對未來保持樂觀。李海欽更預言:「現在中國說唱正處於馬上就要爆發的臨界點。」
「一方面,韓國那邊的氛圍起來了以後,一些韓粉因為喜歡看韓劇,喜歡看韓國綜藝節目,會通過韓國的這些藝人了解到Hip-hop這些元素,慢慢他們也在挖掘現在國內的華語說唱的這些歌手;目前還是有一些做得不錯的廠牌,像『精氣神』、『說唱會館』、『Sup_Music』等等,最近新晉廠牌『Freedom Plant』的勢頭也很猛,萬妮達就曾是他們旗下的歌手。也許在明年就能看到更多專業的音樂公司冒出來,會有很多厲害的說唱歌手通過這些平臺出來。」
在李海欽看來,其實國內並不缺有實力的說唱藝人,無論是說唱還是街舞。其實中國已經有很多街舞的世界冠軍了。我們缺的就是既懂得說唱文化,又懂得如何去經營它的人、公司和平臺。有了他們,投資人才有信心把資金投放到說唱文化中,從而給到這個行業真正的幫助:「像我們每年3月在深圳舉辦的嘻哈頒獎典禮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了。」
而新街口組合也對未來充滿信心:「在一些真人秀的平臺上,很多大明星也會即興來一段所謂的說唱,他們可能不是很標準,但就說明主流的電視市場和大的市場在逐漸地接受Hip-hop。」
華語說唱該如何走出困境,正如李海欽所說:「其實發展中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無論面對怎樣的挑戰,發展的要素是不變的,首先要有好的音樂人做出好的音樂;其次,要有好的平臺、商家以及資本的介入去推動說唱文化。」
2017"音樂北京「博覽會創新轉型,資源對接原定於2016年10月舉辦的「音樂北京」博覽會由於場地檔期衝突等原因,決定延期至2017年2月24-26日 舉辦。
藝人與推廣:發掘音樂人價值與商業推廣的經驗
藝人價值:發現優秀音樂人,挖掘其商業價值
推廣運營:解決新人、新歌推廣難的實踐操作
現場演出:盤點音樂總趨勢,分享演出新實踐年度報告:發布年度音樂報告,揭曉領先榜單
線下演出:演唱會、音樂節等演出創新實踐
音樂場館:livehouse、大型場館等運營經驗
音樂平臺:資源整合後網際網路音樂公司的轉型視頻直播:音樂直播平臺擴大市場的新方法
在線音樂:在線平臺拓展盈利渠道的實踐經驗
營銷與贊助:營銷推廣全歸納,品牌贊助新趨勢
爆品解讀:音樂獲得最好營銷效果的10大案例
音樂營銷:用音樂打造營銷爆品的實踐操作
品牌贊助:獲得品牌贊助,建立合作的新途徑
教育與娛樂:音樂在教育、娛樂等領域的新方向教育培訓:音樂教育的產業布局與市場開拓
娛樂跨界:音樂在綜藝等領域的轉型合作經驗
科技與設備:科技、智能設備推動音樂的改變尖端科技:製作軟體對音樂產業發展的推動
音樂設備:音響等硬體設備對音樂的顛覆
洽商交易區:高效對接各類音樂相關資源200多家機構參展:相關機構展示800多項目
一對一預約洽商:在線預約,現場面談對接
2016中國音樂產業指南:免費入冊宣傳
不限數量:報名項目無數量限制,均可刊登
萬人關注:印刷8000餘冊推送音樂從業者
報名加入編輯「參展或參會或指南+姓名+公司+職務+手機號」,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