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6 14:34:35 瀏覽:1次
80後打工仔鹹魚翻身,做了10年「城市夢」,茅塞頓開想當「農場主」
從18歲開始,家住儀徵新城的劉聖金就開始跟著親戚朋友學習鋁合金門窗製作。
「雖然家裡也有一畝三分地,但是自己心裡並不想種田。」劉聖金說,自己的內心藏著一個深深的「城市夢」。
「那時候給別人打工,一天的工錢才50元。」就這樣陸陸續續幹了十年時間,隨著裝修市場的興旺,幹這行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劉聖金在這一項技術上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他想到了轉行。
轉行幹什麼?一開始他並沒有想好。無意中聽說一位老鄉在家裡用大棚種植經濟作物,他突然茅塞頓開:「家裡的那些地是不是也能利用起來,不再種水稻小麥,而是改種經濟作物?!」劉聖金笑著說,從那一刻起,別人做「城市夢」,自己卻轉而夢想成為「農場主」。
借錢「留學」遭白眼,歸國後多家企業高薪請他
成為「農場主」,並非易事。劉聖金說,當時自己既沒經驗又沒技術,經過多方調研和規劃後,他打算去國外學習最先進的技術。
「出去學技術需要幾萬元,自己打工十年,也沒能存夠這些錢。」劉聖金回憶,當時自己的孩子才兩歲多,家裡老人也需要照顧,大家都覺得他是一時衝動。
為了籌到錢,劉聖金什麼難聽的話都聽過,沒人相信他能學到技術回來賺大錢。
揣著好不容易籌到的幾萬塊錢,劉聖金來到日本研修。「每天上午學日語,下午就到農場學習種植經驗和技術,那三年真是特別辛苦。」
2010年,劉聖金終於帶著學到的種植技術回國了。「回來沒多久,就有企業聘請我過去做技術指導,而且還不止一家企業,月薪從四五千到八千不等。」雖然心動過,但想到自己的「農場夢」,劉聖金最終還是決定回家種田,親戚都說他傻。
通過仔細調研,劉聖金在儀徵芍藥園承包了幾十畝土地,東挪西湊了幾十萬,和一名朋友投資到了農場裡。
「沒想到第一年短短五個月時間,農場就虧了二十多萬。」劉聖金說,信息和實際情況不對接,種什麼、種多少、銷量怎麼樣,心裡都沒有譜,「什麼蔬菜都種過,但就是很難獲得市場認可。」
建起「開心農場」,年賺百萬,瞄準日本市場
錢虧了,周圍自然也有風涼話傳來,劉聖金與合伙人商議如何拓展銷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聖金髮現了商機,「現代生態觀光農業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何不將在日本學到的技術與之結合起來,建一個集觀光採摘為一體的現代化農場,讓現代的年輕人和孩子們能夠體驗到種植農業的樂趣。」
邊學邊幹,劉聖金在40多畝地裡建起了大棚,種上了紅顏草莓、櫻桃番茄和網狀甜瓜等進口品種的水果,還養殖了珍禽、野兔等觀光動物。
劉聖金說,園子裡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供遊客採摘:5-12月可以採摘櫻桃番茄,來年的2-5月份又可以採摘草莓,中間還穿插了網狀甜瓜和西瓜。「最多時,一天遊客達到上千人。」劉聖金笑著說,去年他又在紅山體育公園承包了四十畝地,擴大自己的觀光農業項目。他告訴記者,估計兩個園子一年利潤能達到 80萬-100萬元。
「未來我還要帶動更多農民到園子裡來學習先進技術。」劉聖金正在籌備成立中外合資公司,未來他還打算把自己生產的農產品賣到日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