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萬方泥石流突現,24戶87人的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脅——
與泥石流「賽跑」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寧奎 通訊員 鄢淵
7月12日中午,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依舊下雨,透過區委黨校賓館的窗臺,雨的滴答聲,一聲聲敲打在謝長嬌心裡。
4天前,她家所在的協合鄉黃家坪村張家灣組,發生入汛以來張家界所發生的最大規模泥石流,包括她在內的24戶87名村民,被集中轉移安置在這裡。
村裡黨員黃明燕敲門進來,一陣安慰。謝長嬌回答,命都是政府救的,自己肯定聽話不跑回家拿財物。但她心裡,還是一直擔心著家裡的一頭牛,兩頭豬。
驚險,6萬方泥石流從天而降
8日清晨6點多,暴雨。住在山腳的張光松帶上鬥笠,穿上套鞋,出門了。他是黨員,也是張家灣組的組長。按既定程序,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他需要把組上所有可能出現地質災害的地方,一一巡查完,再把巡查結果報到村裡。
此前凌晨一點,張光松才完成上一輪巡查。這種24小時不間斷的巡查,他已經幹了大半個月了。
這一次,有點不一樣。「溝裡的水黃得不正常,像泥漿一樣。」張光松說,異常驚醒了他的瞌睡。沿著泥濘的山路,他快步向前,迫切地尋找答案。雨聲中,張光松的手機響了,但他沒有察覺。
他不知道,這個電話就是答案——
住在山頂的老黨員張祝初發現對面的山頭不對勁,趕忙喊醒兒子張志勇,讓他過去查看。到現場,張志勇嚇了一大跳:大片山體在慢慢移動,不斷的有泥水從地下翻湧出來。張志勇立馬撥通了張光松號碼,見沒接通,他趕緊拍了兩段視頻放到張家灣的群裡,提醒村民警惕。
7點15分,大步上山的張光松見到了他這輩子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泥石流攜挾裹巨石,順著溪溝奔騰而來。張光松連滾帶爬逃離泥石流範圍,鬥笠卻被衝走了。
「光勝,跑!」驚魂未定的張光松,看到張光勝的家就在泥石流經地的旁邊,又滾爬過去,拍門拍醒了一家7口。張光勝從床上抱起孫子就往山脊上衝。「泥石流越來越大,聲音就像放大炮。」張光勝事後回憶。
「光勝一家跑後,一想,下遊還剩自家就在溝旁啊。」他一邊打電話告知妻子唐菊翠帶著家人逃命,一邊抄泥石流的近道,往自己家的方向跑。
張光松到了,泥石流也到了,他眼睜睜看著家被埋了2米高。欣慰的是,唐菊翠帶著3口人在對面馬路上等著他。
事後的測算顯示,張家灣的這次泥石流,達到了6萬多方。同時,還有10多萬方有隨時垮塌的風險。
救援,87人無任何傷亡
兩個手機接連響了,一個是村民張永球的,一個是村主任陳開放的。電話那端,都是張光松喘氣不過來的聲音,和狂奔的腳步聲。
他告訴張永球,趕緊喊醒他家旁邊的4戶,迅速逃命。他告訴陳開放,發生了巨大的泥石流,趕緊救援。隨後,他還一一撥通了可能遭險的其他戶的電話。
5分鐘內,村支書周星、陳開放、村幹部陳躍明、鄉派駐村裡的防汛員陳學風趕到山腳。半個小時內,張永球帶著5戶21人的隊伍向山上轉移,包括4名70多歲的老人,2名有智力障礙的村民,5名小孩。
短暫的商議後,周星按照應急預案布置救援工作:自己與陳學風上山接應轉移村民,一路向上級政府部門報告;陳開放封住山腳路口,並盯緊泥石流發展態勢;陳躍明到位於村裡的區委黨校賓館,布置緊急安置點。
兵分三路,冒雨疾馳。20分鐘不到,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武陵源區委書記朱用文帶著區鄉兩級救援隊伍趕到,隨後市裡隊伍趕到。
因為道路被泥石流衝毀,周星與陳學風只能從山後繞道。路上,周星接到朱用文電話,告訴他救援人員正在往山上來,並讓她保證不能出現任何的傷亡,「把每一個人都帶出來!」。
到山頂後,塌方阻止了車輛前進。周星留在車上進行全面調度,陳學風徒步進山。
「到處雜草覆蓋。」陳學風告訴記者,自己只能沿著原來的老山道砍出一條路來,但走到一半,發現這條路也已經被泥石流衝毀,「趕緊告訴村民改道,並商量好匯合地點。」這時候,救援隊來了,村裡黨員也來了。
在一處兩米高的斜坡處,21人被大家一一拉了上來。到10點左右,處於最危險地帶的5戶,全部安全轉移,距泥石流發生約3個小時。與此同時,除已轉移的張光松一家外,有安全隱患的其他18戶61人也被迅速轉移。無任何人員傷亡。
3個可能入口,也被設置了24小時卡點,嚴禁人員進入。
安置,吃好住好心安好
「接到電話,沒有絲毫猶豫。」區委黨校賓館的管理者寇祝踴說,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含糊不得。整個上午,他一邊忙碌,一邊關係事態的發展。
疫情期間,賓館一直沒營業。突然暴增的住戶,賓館壓力陡增。
沒廚師,小夥子吳楊任騎著摩託車,頂著暴雨從市城區趕來;沒食材,寇祝踴開著車到市場緊急採購;沒人手,鄉、村黨員義務勞動;缺衣物,村民紛紛捐出自家衣服。與此同時,水管爆了,電力斷了,蒸飯機、消毒櫃壞了,大家齊心修通修好。
吃得好,住得好,但如何讓受災群眾的心安好?當天晚上,多個部門來到賓館,全力安撫群眾情緒,有了明顯效果。
然而,9日,武陵源放晴。人群開始躁動,紛紛要回家搶救財物,甚至已經走到了回家的村道上。村支兩委趕緊勸回。
晚上,周星又組織召開了一次「安心會」。她聲淚俱下,「各級領導幹部不停操心,村幹部每天睡3個小時,到底是為了什麼?萬一出了問題,我最多丟了工作,你們呢?」白天吵得最兇的幾個村當場民表示,自己聽從指揮,不再私自回家。
此後,周星每日查寢,對情緒不穩定的轉移群眾進行單獨勸說。
轉移群眾裡,還有10個小朋友,活潑好動的他們可能受不了枯燥的生活氛圍。為此,政府部門還特意請來音樂老師,每日教小朋友唱歌、讀書,並開放黨校多媒體室播放電影。在媽媽的懷抱裡,擁著玩偶的四年級小朋友張雨煊告訴記者,賓館裡有很多叔叔阿姨的照顧,「住得比家裡還舒服。」
同時,安置點有任何問題,都有相關部門負責解決,並將有心理諮詢老師上門服務。
「不算房屋損毀,我家至少損失5萬塊。」在安置點,張光松繼續擔起組長職責,開始統計各家的損失,「我家損失最大。」
「嚴格執行24小時巡查制度,進行無死角監測,是這次泥石流零傷亡的根本。」張家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第四督查組組長秦健告訴記者,全市上下把克服僥倖、鬆懈心理,黨員幹部帶頭在一線值班值守,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目前張家界因災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