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還是標新立異,是什麼成就了全員北面?

2021-02-07 界面新聞

文|TopMarketing 楊澤

在這個21世紀最冷的冬天裡,北面無疑為大家帶來了一片火熱:只要你走進人員密集之處,就隨處可見The North Face的logo。

其實北面這個品牌並不陌生,早在衝鋒衣還沒成為外賣工作服的時候,北面衝鋒衣就以「一件衣服適應各個時間段」的優勢成為網際網路人的標配。可以說,北面就是「格子襯衣冬季款」。

但今年最火的不是衝鋒衣,而是羽絨服。

要知道論保暖,北面比不上加拿大鵝、Moncler等一線品牌;論價格,他更是遠高于波司登、Nike、優衣庫。甚至我們並不能看到北面羽絨服像其他品牌一樣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那「全員北面」的盛況又是因何而來呢?我們不妨先從人類從眾的心理聊起。

我的吃穿住行取決於其他人的喜好

羽絨服是北方冬天出行的剛需,然而人們選擇穿哪個牌子的羽絨服多半受影響於身邊人的偏好。這個聽起來特別荒謬的觀點,實際上是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從眾心理。

1956年,阿希從眾實驗中顯示,人類個體會在群體的影響或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言論、行為保持與群體一致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比如你會因為同事說起昨天點的外賣很好吃,而放棄原本想要中午出去吃飯的決定;再比如你會因為看到大街上人手一瓶元氣森林,而選擇走進便利店買一瓶嘗鮮;還有著名的「破窗效應」,就是因為第一個人砸破了車窗,然後,其他人開始跟著砸。

穿衣服同樣如此。為什麼很多人對程式設計師的固有印象是「格子襯衫」?因為身邊人都在穿。為什麼年輕人願意嘗試購買穿著一雙Air Jordan?因為身邊人都在穿。同樣,為什麼北面羽絨服突然變得流行起來?因為身邊人都在穿。

2017年開始,北面開始在學生群體中流行起來。原因也很簡單,在此之前,著名潮流品牌Supreme與The North Face合作,推出了名為落葉、彈幕等聯名限量款,因為量少格高只在少數資深街頭玩家中流行;到了2017年,隨著《中國有嘻哈》的熱播,吳亦凡等潮流明星們一下子帶火了Supreme與北面的聯名款;2017年年底,Supreme再次與北面推出了雪山系列聯名限量款,受此趨勢影響獲得追捧、價格上漲至五位數。於是那些買不到雪山系列的人把目光轉向了2017年之前問世的其他Supreme與北面的聯名限量款,這些款式的價格也逐漸水漲船高。

 

隨著越來越多人穿上Supreme與北面聯名限量款,更多的品牌曝光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併購買北面。售價高、消費群體大的紅利在前,又吸引了不少山寨廠商入局。他們生產各種樣式類似聯名限量款、貼上北面logo的羽絨服,並以極低的價格銷售,吸引了更多沒有品牌概念又願意迎合潮流的人成為「北面」的消費者與擁護者。

到了2020年,很多2017年的大學生們開始走進社會,社會上的年輕人也開始「從眾」,跟隨潮流,於是出現了「全員北面」的盛況。

北面流行的故事講到這裡,我們似乎忽視了一個隱藏的路徑,北面最初在潮流圈火爆是因為「吳亦凡們」作為潮流帶領者的「引導效果」。是他們的喜好先一步影響了潮流圈,才有了後續許多人的模仿行為,進而出現了前文提到的從眾心理,最終形成了社會潮流。

有趣的是主導這些吳亦凡們引領潮流的,原本是人類的另一種心理:標新立異。

流行的本質:不同而相似

如果人只會從眾,那可以想像全世界的人都穿同一款北面羽絨服,但事實上,人們需要差異,比如人們對「撞衫」就很難忍受。

北面衝鋒衣因為成為外賣人員的標配才變得不再流行,因此,即使是穿著同一款北面羽絨服,也要考慮到不同的配色才不會顯得尷尬。同樣道理,當越來越多人都開始穿同一品牌、同一款羽絨服的時候,有人就開始追求標新立異。

在漫威電影《美國隊長3》裡,當超級英雄們在保護地球的同時,也對地球造成了傷害,無數平民被超能力奪去了生命。於是限制超級英雄條款出現,美國隊長帶頭反對,冬兵、緋紅女巫、蟻人、鷹眼、獵鷹紛紛加入到美國隊長的陣營,內戰開始了——試想,如果沒有美國隊長帶頭反對,冬兵、緋紅女巫等人可能並不會成為反對者,內戰也就不會開始。

有人帶頭反對也是流行的必要條件。

當越來越多人穿著Moncler、加拿大鵝、Nike、Adidas等,有一小群人開始尋找同樣保暖、但能體現差異的羽絨服。因為Supreme在潮流圈巨大的影響力,潮流圈的「美國隊長」們開始穿著北面與Supreme的聯名限量款,隨著更多年輕人開始追逐潮流文化,他們想成為潮流人士的最簡便的辦法就是模仿潮流圈領軍人物的穿搭,於是也成為了北面的消費者,進而出現了我們前文的那個現象:《中國有嘻哈》熱播,吳亦凡的推崇,以嘻哈為代表的潮流文化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出現了全員北面的盛況。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事物的流行就是人的標新立異,讓那樣一小群人開始尋找與眾不同的事物。繼而,因為這與眾不同事物在這群人中的流行,使得其他人開始模仿,當穿的人多了,小眾變成大眾,就又會出現新的一小群人來尋找與眾不同的事物,開始了新一輪的循環。

我們常說,時尚就是一個輪迴,正是因為人類既需要相似,又追求不同,走著走著就走回了原點。

由此可見,創造流行的關鍵在於抓住那些標新立異的人,讓他們接受。

那麼,這些人有哪些特徵呢?

值得關注的兩類超級用戶

如果玩一款遊戲遇到問題,率先想到的是身邊經常玩遊戲的人;如果想投資股票,率先想到的是身邊經常談論股票、曬收益的人;如果想買一件新衣服,率先想到的是身邊打扮時尚、造型百變的人。因此,擅長一個領域的人意味著他能影響更多人,而這些人常常會為了體現自己的專業性而選擇那些與眾不同的產品。在社交媒體時代,這群人會因為他們在一群人中的影響力和專業能力,成為各個領域的KOL群體,我們通過簡單的粉絲量就可以粗略判斷出他的社會影響力。

另一類人是有更有錢的人。有人曾做過一個統計,在一個集中了愛馬仕、LV等高端品牌購物中心的停車場裡,汽車的品牌是五花八門的,而另一個工薪階層購物中心的停車場裡,汽車的品牌是趨同的,也就是說越有錢人越注重個性,打工人們因為收入的限制,更注重的共性,強調的是性價比。而當他們變得有錢以後,也會模仿那些更有錢的人,學習他們購買奢侈品牌、豪華汽車。

我在《四年估值17億美元,賣鞋的Allbirds因何「一步登天」?》、《特斯拉啟示錄:新品牌如何0廣告投入做營銷?》分析了Allbirds、特斯拉的流行過程,其中至關重要的是矽谷富豪、好萊塢明星、社會名流等群體的帶領意義,這同樣印證了這兩類用戶群體的巨大影響力。

至此,我們可以說,要想讓一個產品像北面羽絨服一樣流行,需要不是海量投放廣告,而是通過影響垂直領域有影響力的人或者有錢的人,先在他們中流行,再觸達他們的圈子,至此才有可能成為大眾流行的產品。

相關焦點

  • 被「全員北面」恐懼支配時,穿什麼羽絨服?
    凜凜寒風中走來一群人,穿著同一款式不同顏色的羽絨服,仔細一看,全員北面。有人調侃說:「最近出門後我的指南針失靈了,因為哪裡都是 『北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有人感慨:「去年,我的視線裡全是大鵝;今年,他們都換成了 『北面』。」「全員北面」 甚至成為 2020 年一個新的詞彙。
  • 《時間的褶皺》與從眾心理
    這個場景被很多經典書評認為是對Conformity (從眾心理)的一個暗諷和批判。什麼是conformity呢? 這種心理模式,既有個人內在的響應,也源自外界所施加的壓力。一個社會要順利運轉,自然需要規則,太標新立異的人會成為一部和聲中的雜音,讓整個旋律跑調。但是,一個群體如果過於遵從集體價值觀,就會抹煞個性,失去創新能力,甚至丟失基本的是非觀。一,二戰中的德國,ISIS,文革,哪個不是因為把conformity用到了極致。
  • 「浪潮」之下的從眾心理
    什麼是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從眾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 為什麼人有從眾心理?
    而且情況不明朗的時候,我們基於有限的信息,很難對複雜的環境做出有效的判斷,這個時候大概率上來說,從眾就是一種最理性的行為,有利於我們避開潛在的危險,獲得更高的生存率。另外,進化還在我們的基因裡刻下了另外一個特性,就是在人類早期食物比較匱乏的年代,我們的大腦為了節省能耗,是非常懶惰的,能不用腦的時候就不使用。
  • 天兒再冷,潮人們也不可能「全員北面」的!
    雖然,羽絨服是出了名的「醜單品」,以臃腫的形狀,局限的剪裁,乏善可陳的設計幹倒了一票又一票超模和潮流明星,好在時尚界總是深諳人心的,在「全員北面」的行為藝術下,今年的羽絨服單品成為了大小品牌暗自較勁的焦點產品,在各位設計師的手裡有了不少可圈可點的出品。
  • 擺脫從眾心理,才是認識自己的新開始,不會失去「自我」
    難道在你這個心理決策的過程中,不會產生「都是託兒吧」,「是商家的套路吧」的疑問嗎?即使你產生了疑問,你就一定不會去排隊嗎?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到什麼?這樣的呢?這也是人的從眾心理在起作用。從眾心理的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的場合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來。比如一般的人參加會議,總是習慣性地往後面坐,似乎約定俗成前面一排就是領導或重要角色才能去坐。於是很多時候主持會議的人不得不下令最後幾排的人統統坐前面來,否則會議室稀稀拉拉不像樣子。還有我們常常會在街頭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於是也耐不住好奇心去瞧瞧熱鬧,人越圍越多。
  • 說說「從眾行為」
    今年春節最火的要數電影院了,截至3月2日晚8點,春節檔現象級影片《你好,李煥英》票房突破48.3億元,闖入中國電影票房榜第二位。
  • 墨菲定律9 —— 羊群效應:「從眾」和「盲從」的臨界點在哪裡
    「羊群效應」又被稱為「從眾效應」,它的核心是在群體力量面前放棄個人理性判斷,而追隨大眾的傾向,並否定自己的意見,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心理學史上著名的阿希從眾實驗,便是用來論證「羊群效應」的。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曾在校園中招聘志願者,號稱要做一個關於視覺感知的心理實驗。
  • 文評欣賞丨從心不從眾——評《從眾》by常叄思
    「從眾」二字單掰開,「從」字二人,「眾」字三人,寡與眾,小眾與主流,弱小與強勢,對比之下涇渭分明,矛盾暗伏,激流暗湧的氣氛與故事中衝突不斷的緊繃不謀而合;「從眾」二字合起來,話未說盡,意味深長,雖無標點,卻儼然牽出一連串問題——跟從了主流,捨棄了什麼?誰在從眾?為什麼要從眾?
  • 4本網絡小說,文風標新立異,遠離了俗套,10年老書蟲都拍手叫好!
    奪龍族傳承,蘊生龍神血脈,魂武雙修,不屈少年以巔峰之勢,威震天地三界,成就龍魂武尊!書友點評:當年在家族裡段辰因天賦盡失被同輩人唾棄受盡屈辱,只有璃兒挺身而出,讓段辰不受欺負。才十六歲的璃兒曾背著昏迷的段辰在雪夜中逃殺,耗盡魂力。最後為了不被敵人玷汙,背著段辰一起跳崖,跌落深林。昏迷兩天醒來,卻仍堅強的照顧著一息尚存的段辰。
  • 成語故事: 標新立異
    【成語】:標新立異【拼音】:biāo xīn lì yì【解釋】: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
  • 廣州幸福堂企業中的幸福堂奶茶有什麼標新立異的產品
    你有我也有,你沒有我還有,這樣的特色優勢,其實在餐飲行業中是存在的,而每當有不一樣的美食出現在市場中的時候,往往得到非常大的反響,這就是標新立異,廣州幸福堂企業也完全的get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當然,這也是幸福堂奶茶的優勢點,那就是金箔珍珠,相信大家熟知這個奶茶品牌的時候,也是通過這個點展開的吧
  • 10塊錢一杯的解暑湯,哪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但讓人遺憾的是,除了在造型上有些標新立異之外,產品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據悉,孟婆湯說到底就是解暑湯而已,本質是首創和模仿的差別,現在的信息太發達了,形式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如果首創在別的地方,一樣能火爆!
  • 什麼驅使鑽石公主號全員下船?是已經得到了控制,還是……
    昨日,鑽石公主號全員下船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鑽石公主號」郵輪作為十五大最豪華郵輪之一,而近期它成為熱議卻是因為確診了很多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而3月1日得知最新消息,鑽石公主全員下船,那具體是什麼情況?共確診了多少人呢?鑽石公主全員下船是什麼情況?3月1日,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發生新冠肺炎集體感染的「鑽石公主」號上包括船長在內的全員都已經下船。
  • 每日分享:拒絕從眾效應 只做自己
    從眾效應直接明白地說是一種跟風現象。在心理學方面也叫羊群效應。在羊群中只要有一隻羊帶動起來,其他羊會不顧前方是否有危險或是有青草都會一哄而上。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從眾效應,當下很流行的衣服款式,很多人都會買,同樣你自己也想試一試,當猶豫的時候,你選擇了從眾,因為流行所以好看。從而忽視了是否合適自己的身材,膚色。知道盲目的從眾不好,為什麼要從眾呢?害怕別人是對的,自己是錯的。
  • 話題 |標新立異的名字好不好?
    有網友調侃:後來讀書,有一天老師檢查寢室,問甲「你每天都幹什麼?」甲回答「吃飯、睡覺、打王者榮耀」,問乙,乙回答「吃飯、睡覺,打王者榮耀」,問到她女兒,「吃飯、睡覺」……雖然這些名字很標新立異,但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姓名的字數並無明確規定,只要求用規範的漢字,儘量不用生僻字,不違背民族感情或造成不良影響。
  • 標新立異: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成語】標新立異——《世說新語·文字》【解釋】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成語故事】標新立異這則成語的意思原指獨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這則故事中的標新和立異,就組成了成語標新立異。校稿:遊金地 小揚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 裝備還是要有滴!北面超低價滑雪褲,不穿也要備一條
    想想我幫大家買多少衣服,也換不了這車,還是得務務正業,把我的本職幹好,再來幫大家謀福利嘿嘿。所以近期不會高頻率發帖了,真的有讓我手癢的Deal,一定安利大家!有人惦記土豪家教到底啥樣,肖像權不能侵犯哈哈,只能給個側影,自行猜測一下,反正已有男友,勿念!
  • 谷歌前CEO的新書《成就》:優秀者成就自己,卓越者成就他人
    今天聊一本新書《成就:優秀管理者成就自己,卓越管理者成就他人》。作者是谷歌前CEO、《重新定義公司》作者的埃裡克·施密特和谷歌另外兩名高管。本書講述了矽谷傳奇創業教練比爾·坎貝爾的管理智慧。結合本書,我分享三個觀點:1、教練技術在企業至關重要一個人的職位越高,就越需要通過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他也就越需要教練思維;而一個團隊的成員越出色,也越需要管理者運用教練思維,來實現團隊的高效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