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說起臺灣小吃,大家應該都會想到匯集各地美食的小吃街——東門町。然而,在東門町附近,卻藏著一家正宗的臺灣小吃店。它從海峽那邊飄洋而來,至今已10個年頭。
10年磨一店,10年一如既往的味道,「我們始終堅持用良心做好每一道菜」
小店藏在東門町牌坊邊上,不仔細看,還真容易錯過。店裡的桌椅、燈具略有年頭,卻都收拾得乾乾淨淨。我們去的時候並不是飯點,店裡只有零星的客人和店主的兒媳婦在,也就遇不上想去遇見的人——臺味軒的店主莊美嬌婆婆。
「老太太已經75歲了,現在很少來店裡了,想見她得再約個時間哦。」
所以關於她和臺味軒的故事,只能由她的兒媳婦來給我們講述了。
「老人一生都不愁吃穿,當時她們家族在臺灣有上億家產,但是老爺子的離世,家族的沒落,讓當時已經步入晚年的老太太,決定出來做自己的小事業」。這家包含心血的「臺味軒」也就誕生了。
老太太當時還專程去臺北圓山大酒店學藝,回來後做了一些小改良。店裡的招牌菜豬扒飯、滷肉飯、蚵仔面線、蚵仔煎都是純正的臺灣味道。
豬扒所採用的豬肉都是當天採購的純瘦肉,經過人工手拍再煎炸成型。mira自己一個人妥妥地幹掉一大份。
她家的滷肉飯不像其他店是成塊的滷肉,用的是肉末,正確的吃法是把飯拌勻,飯中有肉,肉中有飯,每一口都是米飯的清香和滷肉的鹹香mix。
蚵仔面線是店家極力推薦的。所用的面線由臺灣進口,湯裡加了臺灣沙茶醬和工研烏醋,這麼純正,才有膽說自己是臺灣小吃。
ps:面線挺小份的,只點一份擔心填不飽肚子哦。
「老人對吃的很講究,她要求食材一定要新鮮、乾淨,味道一定要純正。」所以店裡所用的蚵仔都是當天買的,用多少才買多少。蚵仔煎所用的醬料也是獨家秘制,「當時在調製這個醬料的時候,經過了很多次嘗試,每次做完,老太太一試,覺得不是自己心中的味道,都是整鍋倒掉,重新來過的。」
她創新地在蚵仔煎裡加入白菜,多了一絲清甜。淋上自製的醬汁,這酸爽,看小夥伴的蠶食速度就知道了。
「蠔」,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韭菜的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
店裡還有各種特色的臺灣飲品,及自製烏梅汁。
「我們店的價格已經5年保持不變了,深圳的物價漲得太快了,05年開張的時候,店租只有幾千塊,現在都幾萬塊了,老太太又要求菜品質從一而終,就沒有多餘的錢擴張和裝修店面,生意難做,現在來關顧的大部分都是熟客啦。」
想吃臺灣古早味的,可不要錯過這家10年老店。
附上地圖及詳細信息,供吃貨們覓食,說不定還能偶遇店主婆婆。聽說她在店裡的話,會親自給客人發紙巾。
地址: 羅湖區羅湖區東門新2000廣場東座一層(東門町麥當勞旁)
電話: 0755-82383011/0755-82383010(東門片區可送外賣哦,一份起送)
合作微信 | blogholder
爆料投稿 | blogsz@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