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綠色發展的又一生動實踐

2021-01-15 瀟湘晨報

大同:綠色發展的又一生動實踐編輯時間:2021-01-08 瀏覽次數:22 次

近日從大同雲岡國際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傳來一則好消息,該公司二氧化碳捕集及碳納米材料項目完成最後一批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具備了投產運營的能力和條件。這個項目的成功實施對推動大同市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建設天藍氣爽的美麗大同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大同是舉世知名的煤都,是全國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曾經因煤而興帶來的二氧化碳巨量排放也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汙染,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大力度取締原煤燃燒、煤改電及煤改氣設施改造,目前大同市大氣汙染情況雖然顯著改善,良好天氣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但煤電、水泥、煤化工等行業以及煤制氫等項目生產仍然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如何推動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想方設法進行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科技支撐,成果顯現。在北大1898(大同)眾創空間、山西大同清潔碳經濟產業研究院的助力推動下,世界第一個煤電二氧化碳捕集及碳納米材料製造項目在大同雲岡國際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開工建設。據了解,該項目採用了世界上首臺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獲、轉化和利用的產業化系統,通過捕集、液化、提純等工序,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碳資源,而由碳資源生產的碳納米管等系列產品,在航空航天、軍事、汽車高鐵、電子、化工等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一項目的開拓實施,不僅是對二氧化碳這一影響大氣環境重量級汙染氣體的釜底抽薪,有力促進大同市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其轉化的產品更將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曾經讓人頭痛不已的二氧化碳不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負擔,轉而成為促進新興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寶貴資源。大同雲岡國際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這一新項目的成功推進,昭示了能源革命戰略的燦爛未來。在此項目的帶動下,隨著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技術在更大範圍的推廣和規模開發,美麗富裕幸福大同建設的體驗和感受會越來越深刻地浸潤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內容來源:大同日報

【來源:山西省生態環境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轉型發展篇之—大同轉型(上)
    2觀點呈現大同的現狀與問題(二)2018年,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銷售收入約為4367億元,其中大同約為219億元,佔比5%。雖然企業數量僅佔了全省2%,但銷售收入佔比5%,說明大同的企業規模略好一些。從大同高新技術企業的銷售收入來看,小於5000萬的企業20家,5000萬到2億之間的企業7家,2億到10億的企業8家,超過10億的企業7家。
  • 《一切為了轉型 一切服務轉型》專題節目下月起在大同廣播電視臺播出
    近日,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建設路徑研討等活動在我市隆重舉行。期間,大同廣播電視臺對各項活動盛況進行全程錄像,並製作《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專題節目。目前該節目剪輯工作已進入尾聲,預計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在綜合頻道《大同新聞聯播》節目後依次播出,以期讓廣大市民聆聽權威聲音,凝聚發展共識。
  • 大同能源轉型如何「多點開花」?大同人收藏看起
    在開啟「煤都」向「氫都」「新能源之都」戰略轉型後,大同作出哪些實踐探索?將如何更好推進轉型升級?12月18日大同召開的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建設路徑研討開幕式給出答案。眾多科研領軍人才參加開幕式——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溫兆銀,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王建國,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所長房倚天,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原所長肖立業,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呂清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院韓文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 周有光:大同理想與小康現實
    比較上面各種理想,「大同論」在時間上早得多,在意境上高得多,這使我們不能不感嘆孔子的先知先覺!今天誦讀這篇《大同論》,好像是跨越兩千五百年,跟先師孔子面對面討論全球化時代的發展問題。蘇聯的理想是建立沒有階級剝削的社會主義,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國,美國的理想是建立自由民主的世界,中國的理想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你選擇哪一種?我選擇「大同」。
  • 趙雲孝:弘揚大同精神,講大同故事
    我們大同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重化工能源基地,以前髒亂差黑大粗一度成為我們的代名詞,就那灰頭灰臉灰踏二虎的樣子,說起大同我們就羞紅了臉,那時候政府部門,幹部領導們,對於大同這種發展緩慢和其他兄弟城市拉開了距離的情況,也是很著急,他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干著急也沒有多少辦法,因為沒有錢,一直以來我們的財政收入也就是個吃飯財政,但是他們沒有坐以待斃,幹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 綠色發展釋放生態紅利
    粗放發展不僅影響了群眾健康,而且難以為繼。如何修復並保護好生態環境、如何走好轉型發展之路,成了當地的一個重要課題。  華坪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2013年以來,華坪一邊做「去黑」減法,將全縣礦井從82對關閉退出到13對,減少了84%;一邊做「增綠」加法,實施礦山復綠、荒山補綠。
  • 山西省進一步擦亮「大同肉」金字招牌
    摘要:12月17日,山西北肉進出口平臺及大同冷鏈食品加工產業園揭牌,擦亮「大同肉」金字招牌,促進全省肉類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輻射帶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 《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2020年)》
    報告提出:「十三五」以來,全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相關法規標準制度不斷健全,科學有效、共商共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行業生態環保治理基礎和能力明顯提升,郵政、快遞企業綠色發展實踐亮點紛呈,部分企業實現全網系統化治理,加速推動末端減量化、中轉循環化、運輸減排化、倉儲節能化,符合行業發展實際的綠色發展體系初步建立。
  • 【生活在大同】和大同有關的電視劇不止有《錦繡未央》
    大同,一個濃縮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也使得不少電視劇將故事背景設立在大同。那來看看有哪些電視劇與我們大同有關呢? 本故事講述了北魏罪臣之女馮淑儀,由婢女成長為太后的傳奇一生。 南北朝時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濬死後,獻文帝尊馮氏為皇太后。
  • 為世界謀大同的中國方案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洞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偉大創造,是為世界謀大同的中國方案。 順應世界之變的時代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個極為重大的判斷: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現代以來人類社會宏大歷史實踐的日積月累,也是21世紀以來時代潮流蓬勃發展趨勢的徐徐展開。
  • 成都二十中舉辦大同教育思想研討暨建校90周年辦學成果展示會
    他重點從「大同初創,艱辛辦學;政府接辦,堅韌發展;借力改革,快速發展;優化改造,再啟徵程」四個方面闡述了大同辦學實踐傳承與創新,他以生動的故事,奮鬥的校史,道出了二十中90年大同教育的奮鬥歷程,並大會分享了大同核心文化理念、大同課程哲學以及大同學校治校方略等的大同教育思想基本內涵,這是二十中人90年來教育思想的集中闡述。
  • 【動新聞】大同首部本土電視劇《三劍客》開機
    8月9日上午,創作、演出、製作純本土化的大同首部本土電視劇《三劍客》,在華北星城售樓處舉行開機儀式。故事講述的是曾建、範建、程建、李旋風、吳小美五個年輕人在大同這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氣息的城市中,為了各自的夢想努力拼搏奮鬥中發生的一系列關於愛情、親情、友情、工作、事業等啼笑皆非的故事。
  • 三明:紅色基因 綠色發展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共建的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開園,將重點發展智能互聯、生命健康等產業。三明迎來「中國矽谷」,紅色老區轉型升級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十八大以來,三明不僅傳承紅色基因,還深耕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 一首《天下大同》,在大同唱火了!!!
    >
  • 臺灣 | 電飯鍋公司的大同寶寶
    我更熱衷於收集企業寶寶們~~不定期介紹關於玩具的歷史發展,這些文字及圖片資料也花費挺多功夫。從一個玩具看到一家企業乃至一個地區發展的歷程,主要能給自己花錢買娃娃找到正當的藉口。以電視為主要產品的大同公司,在討論後決定採用該公司員工王安崇建議,模仿日本電器生產業者,推出大同寶寶作為該公司的企業娃娃。
  • 共建共治共享,「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
    周和平 周韜「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的文明共處原則。尊重多樣性,包容地欣賞他人之美,把自己之美和他人之美結合起來,就會達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集思廣益、盡施所長、惠及各方,基層社會治理何嘗不是如此?
  • 市民熱議大同「十四五」規劃編制
    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事關全局和長遠,對我市推動高質量高速度轉型發展意義重大。「十四五」規劃編制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切實提高我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民主性和透明度,需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統一起來,開門問策,為奮力推動大同「十四五」轉型發展出雛型起好步、開好局凝聚智慧和力量。
  • 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新時代——關於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原標題: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新時代(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關於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對話 主持人: 本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張怡恬 嘉 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金 碚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王永昌 黨的十八大以來
  • 聚焦自然保護區建設 共謀綠色發展
    探索綠色發展新機制共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大計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自創立之初就聚焦和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並致力於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 【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綠色金融助力雲南綠色發展
    綠色信貸「活水」注入生態環境保護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國家「十三五」規劃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雲南,綠色金融已成為助力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總規模看,近七成綠色信貸資源投向昆明市,助力省會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9月末,昆明市綠色貸款餘額2109.95億元,佔比高達65.38%。從增速看,呈現「滇西快於滇中南」特徵,部分州市綠色貸款增長較快。9月末,滇西地區綠色貸款餘額比年初增長12.52%,高出滇中南地區4.6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