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調查顯示:2015電視劇總產量400多部,少於2014年的500部,但越拍越長,平均集數已經超過40集
網劇推動 電視劇越拍越長
鄭維東
每年春天舉辦的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素來有著國內電視劇製作風向標的意義。在行業處於劇烈動蕩的當下,昨天舉行的制播年會一舉打破連續多年的唱衰和抱怨氣氛,新媒體、新格局、新盈利模式帶來的新氣象撲面而來。
央視索福瑞今年正式更名中國廣視索福瑞。索福瑞副總經理鄭維東昨日在公開發言中以數據說話:「2015年是網際網路和電視之間形成更加深入互動的一年,網臺同步或先網後臺,越來越多,根據政策調整和市場互動,形成了一些新態勢。」他透露,2015電視劇總產量400多部,比起2014年的500部,產量下來了,但每一部的集數有明顯增長,「2011年總局提出大家要壓一下每一部劇集數的長度,但是後面由於市場的推動,特別在網劇的推動下,每部劇的集數越來越多,已經超過40集。電視劇市場繁榮方式,發展的方式,從部和集之間做了互換。這種情況下對電視劇市場影響怎麼樣呢——10年前電視劇播出,佔整個電視臺播出量的36.4%,2015年佔30%。這表明,電視劇在電視平臺上的發展,利潤沒有那麼多了。」
鄭維東還指出,2015年至今是電視劇資源進一步壟斷和市場加速分化的時期,這種時期也是周期的進一步縮短、變化更快的時機。2015年,越來越多電視劇採取獨播或者兩家首播,三家四家播出已經沒有了;同時二輪劇比例下降,新劇開始惜播,進一步資源壟斷;好的資源往一線的衛視、央視平臺集中。此外,有些劇網絡播出以後,短期之內不願意給電視臺播出,形成網絡和臺之間的進一步分割。這種情況造成2015年收視結果變化明顯,省級衛視收視低於0.5成主流,2015年達到76%,比2014年增加。同時收視率超高大於2%的好劇2015年也有所增加,市場兩極分化,好的更好了,差的也在增加。
網絡元素帶動下,電視劇觀眾越來越年輕化,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說,「短短三年間,夢想劇場25-34歲的年輕觀眾的比率上漲了近100%。縱觀東方衛視去年收視前五的大劇,年輕態已成共性趨勢。」在80後、90後、00後特有的個性消費模式已經成為文化經濟增長點的當下,網絡原創和傳統製作的審美趨勢給了螢屏年輕化豐沛的土壤。
單集1500萬 《後宮如懿傳》創新「天價」
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建軍透露:在已經到來的2016年,SMG在影視劇版權採購上的投入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35%以上。
無獨有偶,周迅主演的年度「IP劇王」《後宮如懿傳》昨天曝光賣出了單集1500萬的新「天價」,其中兩家電視平臺東方和江蘇衛視出價每集300萬,網絡獨播的騰訊則出價單集900萬。
市場上85%的IP已被瘋搶
在越來越良性的臺網互動之下,越來越多的精品「爆款」劇將孕育而生。同時,優良的臺網互動之下也應運而生了影視行業內的「IP熱」。
對於「IP熱」,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分析道:當前,熱門IP資源遭遇影視劇市場瘋狂掠奪,市場上的IP搶奪已將近85%。如果說2015年是IP熱潮,那2016年已經是IP「瘋潮」。火熱的表象之下,題材重複、淪為新俗套等問題已經出現。在他看來,與其盲目追求「IP」,不如探索電視劇「新物種」,而東方衛視接下來即將打造的延續性的品牌季播劇就是對電視劇「新物種」的第一次嘗試。據了解,東方衛視與侯鴻亮團隊合作的第一部季播劇《歡樂頌》已有三季計劃,同一批演員、同一批編導與製作團隊連籤三年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