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馬雲曾預言,中國下一個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領域。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大健康產業總產值約6萬億元,2018年這一規模已經超過7萬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10萬億元。
回首過去一年,除了受益於新基建的七大主要行業及相關的衍生行業外,大健康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焦點。
雖然大健康產業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但從競爭格局看,顯然已十分熱鬧。
縱觀大健康市場,有電商出發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也有保險出發的平安好醫生,還有以在線醫療為起點的春雨醫生、丁香園等。不過,大多數參與者都苦於盈利難題。哪一個角度才能最快的衝到競爭頭排?
將邏輯倒置,以果推導因的話,答案需要在場景裡找。一直以來,由於涵蓋鏈條長、覆蓋產業廣,分散、無法集中發力等也成為大健康產業火熱背後的隱憂。
誰能佔據最優秀的場景,或許誰將能執掌大健康。
而以輕鬆集團為代表的新醫療健康模式也在逐漸嶄露頭角,為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探索了一條值得借鑑的道路。
良醫財經產業觀察第14篇。
作者/ 花哥
出品/ 良醫財經
01
從小場景劃開大健康的蛋糕
尋找中國的凱撒模式
近一兩年以來,大健康領域內的玩家常常將「閉環」掛在嘴邊。剛剛上市的京東健康,打造了由在線問診、線上購藥、送藥再到家庭醫生的閉環;丁香園聚焦院外場景,構建服務醫患兩端的閉環;春雨醫生則搭建了線上問診、線下診所的線上下閉環。
但每家的核心驅動不同,京東健康的驅動仍是電商,丁香園強項在於醫生端,春雨醫生則是移動醫療最初的探路者。
從當前的競爭格局看,不少移動醫療參與者的商品開始同質化,在產品的構成、提供的服務等方面,都趨於一致。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有自己的特色,需要從場景入手。而場景要從產業空白處挖掘。
放眼全球,罕有完美無缺的醫療健康體系,醫療供應短缺,醫保支付水平有限,導致看病貴、看病難的痛點如影隨形。而這些痛點,就是打造自身場景的最佳角度。
比如,輕鬆集團就是一個以場景入手切入大健康最好的例子。
輕鬆集團的切入點是:「健康保障」。從行業格局看,以此為出發點的企業很少,一定程度上,避開了競爭最激烈的戰場。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角度的深層價值。
中國人口眾多,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重,醫療花費成為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對於現階段的大多數家庭而言,醫療支出是日常生活中最關鍵的「不穩定因素」,一場大病來臨,就有可能讓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基於此,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大病焦慮」,擔心突如其來的重病壓垮家庭。
今年,各地政府出臺了不同的支持政策,以及優惠保險。以北京為例,京惠保已經獲得70萬人投保。
今年3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通過完善完善醫藥服務供給和醫療保障服務兩個支撐,力爭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紓解「大病焦慮」,在未病時做好準備,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以此為起點,輕鬆集團「醫療保障」邏輯基礎已經奠定。這種做法在海外已有成功的先例。
凱撒醫療作為美國目前最大的私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凱撒醫療最動人的地方是其運營模式:HMO。凱撒醫療是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模式的鼻祖,在控制醫療費用和醫療質量方面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推行全民醫保政策時,多次拿出凱撒醫療作為行業的榜樣,「要是全美醫療機構都像凱撒醫療集團一樣有效率,就不會出現今天的醫療費用危機。」
凱撒醫療主要是打造一種社區型的、集保障中心、醫院、養老機構等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再用支付體系實現連接。其採取的醫療保險和醫療服務統一管理模式,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
當前國內眾多公司都在學習「凱撒模式」,做「保險+養老+醫療」創新商業模式的開拓者。
圍繞用戶的健康,凱撒醫療核心運營架構可分為三條主線:凱撒基金健康險公司及其地方運營機構;凱撒基金醫院;凱撒(永久)醫生集團。這三條業務線協調運轉起來,複合成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系統。
基於上述的組織架構,凱撒醫療做到了一種完全閉環式的運營管理模式。這種閉環運營管理模式其實是搭建了包括患者、醫生、醫療機構、保險機構在內的利益共享的價值體系。
凱撒醫療最關鍵的是真正落地了」治未病」理念。這也正是我們國家推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重點,從臨床治病轉變為健康管理為中心,未來的市場發展方向非常明確。
在12月3日的輕鬆籌公益盛典上,輕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胤也明確提出了要治未病。
但「凱撒模式」落地很困難,正如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在回應「中國會出凱撒醫療嗎」這一話題時說:「就目前中國的醫療現狀來說,這事很難,至少在短期的10年以內是不可能的。這事只能說假以時日吧。」
輕鬆集團選的這條路並不輕鬆,但這條路總有人要先走。
02
14億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輕鬆集團的望遠鏡與顯微鏡
現有的醫療健康行業投資基本也還是慣性思維盯著醫療而忽視了更大的健康管理領域。
在健康領域的廣闊前景下,如何運營及建設十分關鍵。輕鬆集團在這一點上早已佔得先機,過去的6年裡,緊緊圍繞「健康保障」這個核心概念來布局產業發展。
輕鬆集團從大病救助出發,不斷深挖用戶需求,在業務構架和發展上獲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
舉例而言,用戶可以在輕鬆集團實現「檢+醫+藥+康+險」一攬子的多元化健康保障。
為了這種「一攬子」式解決方案,輕鬆集團打通保險端、專家端、患者端、藥品端的全鏈條健康保障綜合服務商。同時,在每一個環節中注重科技賦能的作用,用科技實現精準管理,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我們的望遠鏡瞄準了健康保障這個大目標後,又帶著顯微鏡,站在用戶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楊胤提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保險不再是奢侈品。怎麼讓小鎮和農村的10億普羅大眾買得起保險,買到真正需要的保險,成為輕鬆集團健康保障事業的新課題。
輕鬆集團的「大健康產業」理想,是否還有更多內涵?藉助輕鬆籌公益盛典,楊胤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闡釋:
對用戶來說,輕鬆集團希望成為一個健康中樞,提供從保險保障、健康管理到醫療指導幹預的全過程支持,為用戶匹配最精準的健康資源,也成為他們最信賴的健康夥伴。
對合作夥伴來說,輕鬆集團提供「檢、醫、藥、康、險」的全面管理式醫療新模式,不僅助推保險公司的服務提升和業務發展,更可以協助保險公司分析優化醫療產出,助力保險的控費系統。
輕鬆集團所要做的不僅僅是把傳統的線下醫院的服務「計算機化」,而是要做到醫療信息化和健康數位化。
從某種程度來說,輕鬆集團的這種產業模式,才更加符合國家頂層設計中「大健康」概念的靈魂。
03
掘金大健康不容易
長期主義才是最好的良藥
「公益事業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跑道,只要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把時間線拉長,你永遠無法想像自己能走多遠。」輕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胤在盛典開場演講的一席話成為輕鬆集團長期深耕大健康領域的真實寫照。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下半場,在燒錢換流量的模式被屢次否定後,創新陣營中的「長期主義者」備受青睞,尤其是健康這個慢行業中。
年末的講話中,輕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楊胤不止一次強調「長期主義」的重要性,對於健康保障而言,有病了再治遠遠不如,在未病時做好保障。今年以來,輕鬆集團在內部不斷提到亮點,其一是事前保障,其二是事後救助。
要實現長期主義,需要構建價值閉環。而價值的體現,取決於企業創新和長遠發展能力。
從目前輕鬆集團的戰略定位看,是打通保險端、專家端、患者端、藥品端的全鏈條健康保障綜合服務商。在整個過程中,科技賦能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
科技賦能,最關鍵的內核就是醫療信息化和健康數位化。
以醫療信息化為例,輕鬆集團把傳統的服務改造升級在線化,比如診療入口和購藥渠道,電子病歷,遠程機械手,AI讀片之類的。
在健康數位化方面,輕鬆集團從最基本的健康消費升級,知識獲取,到預防保健的全健康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健康數據收集和追蹤,早期移動篩查,再到個性化和定製化的基因產品,再到純虛擬的人工智慧問診,虛擬心理輔導,虛擬康復矯正等等。
通過信息化和數位化,輕鬆集團能更輕鬆的獲悉用戶真正需要哪些健康服務,比如通過健康數位化通過對一個人日常行為的監測、記錄、管理、糾正,輕鬆集團參與到個人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和慢病的管理,然後逐漸改善醫療依從性,藥物依賴性,從而達到從根本上防治疾病,從而降低醫療支出,降低患病機率,幫助醫生在做出醫療決定時提供醫學指南或循證依據,甚至是讓患者用「另一雙眼睛」參與預防醫療差錯。
真正做到,管理用戶健康,幫助用戶康護、規避不健康風險、提供醫療保障。在輕鬆集團的平臺上,用戶能夠找到全周期的解決方案。
這也剛好印證了「長期」「價值」的所在。只有長期的管理,才能體現價值。
可以毫不懷疑地說,如果沒有長期主義的決心和勇氣,是無法吃下「大健康產業」的一杯羹的。輕鬆集團多年來的發展一直以穩中求快為特色,是行業名副其實的長期主義者。
從成長路徑看,輕鬆集團從2014年開始創業,在行業內首創了大病眾籌模式,2016年,輕鬆集團開始逐漸擴張自己的健康板塊,開始逐漸向大病上遊發力,開始做病前預防等方面的工作,將健康保障前置。很多人在救助別人的同時也會意識到自身的健康問題,這些人的需求也在輕鬆平臺上獲得了滿足。
在不斷成長和變化中,健康和保障始終是輕鬆集團的關鍵詞。
健康保障事業,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在這個過程中,長期主義精神必將貫穿始終,心懷敬畏,穩步向前。正如楊胤所說:「只要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把時間線拉長,你永遠無法想像自己能走多遠。而這,正是長期主義的魅力。」
04
良醫財經思考
10萬億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預測,在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14.09萬億元。健康大產業已成為具有潛力的朝陽產業,勢必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與全球健康產業的發展相比,中國的大型健康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
今年的疫情也反映出醫療資源體系的不到位,形成了巨大的被動局面。而事實上,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一些城市,在疫情之外的養老、健康管理、醫療布局都遠遠滿足不了老齡化社會的需求。所以,此次疫情將是催化劑,推動健康產業的強勢突破和發展。
以輕鬆集團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企業,正好戳中了機會的靶心,此時布局未病、未老,先預防、先管理,才能鎖上健康「保險」。
海外,健康管理方案最初就是跟保險業結合在一起的。此次疫情過後,健康保險領域將呈現出高速突破和增長。
通過幾年的深耕,在保險業務上,輕鬆集團也所獲頗豐,如今,在大數據技術能力和網際網路運營能力的推動下,輕鬆集團這類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保險體系,進一步細分用戶需求,為不同患者建立階梯式支持模式,布局網際網路加醫療市場。
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有獨特的切入角度,有解決痛點的方法論,還有長期主義的加持,為輕鬆集團的「健康保障」提供了先決條件,和必勝的基礎。
健康產業的發展前景在未來會是一個黃金時期,是一個風口產業、藍海產業、國家戰略產業和一個全球化的產業。輕鬆集團的路徑,或許是未來大健康行業的一個成功範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