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也不火啊,怎麼這麼多人喜歡她?」
要說《乘風破浪的姐姐》裡最受歡迎的姐姐是誰,你可能會覺得是寧靜或者張小雨。
但有一個人,從節目開始到現在一直處在喜愛度榜首。
她就是萬茜。
不管是參賽的姐姐們還是為她打call的半個演藝圈,亦或者觀眾。
都在為這個清冷且不紅的萬茜痴迷。
而萬茜憑什麼收穫了這麼多喜愛?
今天V姐就跟大家來聊聊「驪姐」中的第一金瓜。
01
誰是萬茜
說實話,V姐之前對萬茜的關注度並不高,也算不上喜歡。
尤其看到她在驪姐出場秀裡的冷臉後,更對這個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傲慢的姐姐沒有好感。
直到初舞臺後的分組練習,我才漸漸覺得她很不一般。
特別是那句:
「女人是可以幫助女人的」。
當別的姐姐忙著冷嘲暗諷、嶄露頭角的時候,她縮在角落裡安慰唱歌有些薄弱的海陸,並說出了這一句至理名言。
不少人跟海陸一樣被這句話擊中,畢竟跟假大空的加油打氣語比起來,它的力度顯然更為有效。
可惜的是,這句話也為萬茜引來了不少罵名,說她潛意識裡認為女人都在為難女人。
面對這樣的質疑,萬茜只好笑笑,繼續她乘風破浪的進擊之路。
這或許是她出道這些年來,第一次面對如此大的抨擊。
2002年,還在讀大二的萬茜出演了電視劇《金鎖記》,擁有了進入影視圈的敲門磚。
不過跟很多在校就出去拍戲的人不同,萬茜並沒有以此而專注拍戲冷落學業。
她依舊扎在學校劇院裡夯實演技,還代表學校出國巡演各大名著裡的角色。
更出人意料的是,畢業後的她竟然沒有走演員的路,而是當起了歌手。
在那個唱片業逐漸衰落的時代,儘管專輯賣的不錯,但沒有知名度的她沒有獲得相應的資源。
只好放下音樂夢,回到演戲上來。
作為演員,萬茜的業務能力還挺值得探討的。
也是因為多年來對演戲的執著和較真,她被業內人稱作「戲痴」。
她是《裸婚時代》裡的陳嬌嬌;
也是《獵場》裡拒絕胡歌的熊青春;
還是《捉迷藏》裡的萍芝……
當年吳琦導演找到她想要拍攝一部《柳如是》的膠片電影,萬茜二話不說就應下來了。
一個原因是這部電影是國內最後一批純膠片電影,很難得;
二是柳如是這個人,她很欣賞,也很想詮釋。
儘管電影本身是個小成本,票房也不高,可對萬茜來說,它的意義非凡。
為了飾演好這位明末秦淮八豔之一的才女柳如是,萬茜自費學習了崑曲。
在一系列的準備中,她開啟了沉浸式的表演。
片中,她既要演出江南女子的嬌柔,又要表達出柳如是特別的家國情懷。
尤其是當23歲的柳如是遇到60歲的心上人錢謙益時,眉眼裡的歡喜與熾烈無限碰撞交織。
垂楊小宛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2年後,萬茜又在《軍中樂園》裡飾演了嬌媚又性感的妮妮。
她也憑藉這個角色,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桂冠。
雖然她在片中的鏡頭不多,但從這張動圖裡,你就能感受到萬茜對妮妮的獨特理解。
委屈不得已的哀傷與積極向上的敬業摻雜在一起,糾結又令人憐惜……
在這些典型又特別的角色裡,我們不難發現,操練已久的萬茜逐漸練就了臉上沒有波瀾,戲都藏在眼裡的技能。
像是最近播出的《新世界》,她飾演的田丹就是這樣。
淡定、情緒內斂,但不妨礙內心的澎湃。
怎麼演出這個角色?就指著眼神了。
之前V姐寫過好幾個演(眼)技派,都是如此。
當一般演員還是靠念臺詞走戲的時候,他們已經把人物的滄桑蛻變藏在眼中了。
像是張譯、秦昊……
也是從田丹身上,V姐發現了萬茜演戲時的一個局限: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她的表演多少還是帶著她自己本身的感覺。
也就是說,角色不單單是角色,也有萬茜自己的影子。
而這在表演裡其實是比較忌諱的事情。
儘管演員入戲講究的是把自己變成ta,但演員與角色終究是有差距的,用自己的慣性行為去演繹ta們本就是個誤區。
在這點上,秦昊就做的不錯,他把自己和角色擇的很清楚。
從角色裡出來,你幾乎在他身上看不到跟角色相似的一顰一笑,這就很巧妙。
當然這樣的問題,萬茜也很明白,《新世界》後她沒有把自己高高掛起,而是利用疫情閒在家的時間,對自己的表演進行了一個基礎復盤和自省。
找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自持而驕,或許是萬茜在表演路上被人樂道的原因。
這也成就了她在《你好,瘋子》和《南方車站的聚會》裡的表演。
還記得那個一人分飾多角的安希嗎?
《你好,瘋子》裡有一段是萬茜給大家揭開謎底,原來被關在一起的幾個人都是她分裂出來的不同人格。
當她坐在醫生對面去將這幾個人撕裂開來的時候,萬茜整整拍了32遍,才讓自己滿意。
這段非凡的表演,更加堅定了她在影迷心中的地位。
《南方車站的聚會》裡的表現就更不用說了,那段絕望的爆哭讓鏡頭外的導演跟著落淚。
演到這份上,基本也就算逼近滿分。
畢竟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共情,是一個演員最大的光亮。
戲裡,萬茜幾乎沒讓身邊人失望過,可戲外,針對她「戲紅人不紅」的聲音,伴隨她太久了……
02
不想紅還是紅不起來?
很顯然,紅這件事並非個人能決定了的。
一直不紅的萬茜在接受易立競的採訪時,似是而非地表達了自己對紅的看法:
易:不紅代表不成功嗎?
萬茜:紅可以接觸好的資源,但並不代表不紅就不能好好做一個演員。
易:你參加節目的動機裡,就沒有關於流量、熱度等現實問題的考量嗎?
萬茜:功利不是我想要的,只是逃不掉而已。
這段在《定義》裡的訪談,是萬茜近期備受爭議的源泉。
針對萬茜,「不紅」好像是她唯一值得營銷的地方。
很多人認為她其實很想紅,卻又不想承認。
誠然,每個科班出身且專業不錯的演員,基本都是以「戲比天大」來步入社會的。
他們看不上資本,只渴望藝術。
可是只需一年,他們就會被迫明白,在如今的演藝圈,沒有熱度和流量是無法接近那些好的劇本與資源的。
於是,現實問題成了他們追尋純粹表演的最大阻礙,很多人不得不向資本與流量低頭。
比如,參加綜藝,比如,接一些錢多內容差的本子……
萬茜多次強調自己推掉了很多綜藝,也是想保持作為演員的神秘感。
要知道,很多演員不是拍戲拍廢了,而是參加真人秀太多而廢了。
因為搞笑、人設多了,觀眾在戲裡看到他們的臉就會跳戲。
而這次之所以來參加姐版的女團選秀,萬茜覺得:
「過去我都在演別人的生活,或許這一次我能做自己。」
或許,這次她就是奔著想紅來的;
或許,她真的想在綜藝裡做回自己。
可不管是哪個理由,觀眾其實都不虧。
因為我們在節目中看到了討喜的萬茜。
那個恰到好處、真情實感鼓勵隊友的她;
那個喜歡就爭取、不想去就拒絕的她;
還有那個不軟弱、坦然的她……
就像編劇鸚鵡史航說的那樣:
萬茜可能不紅,但她會很亮,她不是明星,但她會是一個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