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原來上映於1938年……

2021-02-09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科幻電影(英文為Science Fiction Film或簡稱sci-fi film)是目前電影市場上最重要的商業類型片之一。科幻電影基於真實的科學理論,結合電影敘事藝術,最終表現出對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關注,或是對人類處境的探討。科幻片常與其他元素結合,如以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為代表的科幻與動作結合,《星際穿越》《機械公敵》等科幻與冒險元素結合。

目前對科幻片主要分類為軟科幻與硬科幻。硬科幻以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追求科學的邏輯嚴謹和準確,反思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代表作品有《2001:太空漫遊》《黑客帝國》等;軟科幻則更注重對於哲學、心理學或政治學等探討,科幻屬性較弱,僅作為輔助劇情發展的背景出現,著名電影有《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以及超級英雄系列電影等。

中國科幻電影主要發展歷史與時間軸

20世紀前後,科幻電影幾乎與電影同時誕生,此後100年間其發展與社會環境、科學發展關聯緊密,主要可分為4個歷史階段,最終從亞文化B級片成長為21世紀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商業大片。

1902年法國導演喬治·梅裡埃拍攝的《月球旅行記》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該影片首次動用大量演員及特效講述了一個完整的太空故事。此後隨著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出現,美國科幻片製作迅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前後,航空技術競賽、成功登月等技術發展使人們對科幻電影興趣倍增,諸多裡程碑式的影片如探索宇宙的《2001太空漫遊》、幻想與外星人接觸的《星球大戰》和《E.T.外星人》均在這個階段誕生。這一階段不僅出現了現代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也激發了一大批新生代科幻題材導演的靈感。之後隨工業數位技術的迅速崛起,科幻電影的視覺質量得到大幅提升,結合對技術和未來的反思,最終成就2009年上映的科幻片裡程碑之作《阿凡達》。至此,科幻片已經成為好萊塢的主力商業電影,視覺特效與哲學反思共存,受眾也擴散至全部觀影人群。

科幻電影以其極具想像力的劇情和震撼的視覺特效深受觀眾喜愛,逐步成為票房王者。科幻電影是對電影技術的最佳體現,同時能夠承載文學藝術對人與宇宙的終極反思,達到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完美平衡。與此同時,科幻片多以3D、IMAX特效格式呈現,單票價較高,盛產頭部影片。2012—2017年北美TOP10電影中科幻題材數量穩定在3—5部,票房佔比約40%。目前全球歷史票房前十的影片中,科幻電影佔據6個席位,其中《阿凡達》以27.88億美元穩居第一。從IP內容角度來看,博偉旗下的星球大戰和漫威超級英雄系列已形成完整的IP體系,其中漫威歷經10年完整構建平行宇宙世界觀,死忠粉絲眾多,後續票房保障較高。從製作角度來看,好萊塢科幻片具備豐富的經驗並已實現高度的工業化。諸多頂級導演也是科幻題材的常客,詹姆斯·卡梅隆是公認的電影技術狂人,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普羅米修斯》和《火星救援》均是裡程碑作品,相應科幻影片具有極高的票房號召力。

科幻電影以其對劇本創作、資金實力和視覺特效的三重高要求成為電影工業化發展的終極試金石。一部優秀科幻電影的成型,融合了文本創作、劇本改編、資本運作、拍攝、表演、特技與特效、後期製作與宣傳發行等複雜環節。整套製作流程的全面協同顯得尤為重要,包括穩定的題材輸出和合理劇本改編、大量的資金支持和成熟的預算體系以及道具模型製作和特效設計3個部分缺一不可。好萊塢正是憑藉其多年來工業化製作經驗和基於全球電影市場的票房回報稱霸科幻電影製作。

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主要分為4個歷史階段。第一部科幻電影《六十年後上海灘》上映於1938年,起步並不晚,但此後受政治科技環境等影響,後續發展乏力。20世紀50年代《小太陽》和《十三陵水庫暢想曲》使獨具東方特色的科幻電影初露頭角,前者被劉慈欣盛讚為「具有更大科幻內核」。80年代因「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口號的提出極大促進了科幻文學的繁榮,同時歐美科幻小說及電影如《星球大戰》等進入內地,培養了我國第一批穩定的科幻迷,多部優秀科幻電影也因此誕生,如《霹靂貝貝》《珊瑚島上的死光》等。但進入21世紀後,雖各類攝影技術均有較大發展,科幻電影的質量和類型都停滯不前,除特效方面與好萊塢有較大差距外,劇情邏輯和深度也有待大幅提升。在2014年後,隨著熱錢不斷湧入電影市場,一批粗製濫造的科幻片票房與口碑雙低進一步打擊了觀眾對於國產科幻片的信心。

國內科幻電影市場總體份額低於歐美市場,且多被進口科幻電影佔據。根據藝恩數據顯示,2012—2017年國內票房TOP10中科幻電影票房佔比約在20%,遠低於歐美市場的40%。其中2017年院線科幻電影市場總票房為129.59億元,佔比僅為23.21%。其中大部分科幻片市場被好萊塢大片佔據,2012—2017年每年上映的國產科幻電影數量約在5部,數量佔比20%,票房佔比則在5%左右低位徘徊,其中2013年、2014年較高的市場份額為由中外合拍片《鋼鐵俠3》《變形金剛4》帶動,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科幻電影。2016年票房冠軍《美人魚》則以喜劇和愛情元素為主,科幻僅因劇情需要作為第三個標籤展開。

細覽近年來國產科幻電影,其劇情深度和特效均與好萊塢有較大差距,口碑和票房都處於低位徘徊。國內歷史票房TOP10國產科幻電影除《美人魚》外,總票房大多在千萬級別徘徊,與迅速擴張的百億票房發展趨勢不符,且豆瓣平均得分4.51,遠低於觀影及格線。一方面,大部分影片中科幻僅作為背景元素服務於喜劇或動作主劇情發展,為軟科幻題材,科學邏輯性較差,哲思深度也略為欠缺,如王晶導演的《機器俠》雖觸及「機器是否擁有人類情感」這一經典命題,但並未做深入討論;另一方面,在部分科幻片中,由於投資方對製作成本與製作時間管控嚴苛,受制於技術和資金有限,影片特效呈現效果較差,進一步拉低了口碑評價及票房表現。

科幻電影需要整個電影工業體系的支撐。所謂電影工業化是指服飾、化妝、道具、攝影、錄製、美工、編劇、導演、演員各司其職,在工業流程的制約下共同完成電影的拍攝任務;研發、融資、製片、宣傳、發行、版權交易、衍生產品開發各盡其責,在工業標準的推動下一起打造電影的產業鏈條。中國電影工業由於起步較晚,經驗匱乏,目前國產電影的體系下,「專業的人」「專業的預算」「專業的電影效果」三者均處於未知和欠缺狀態。雖然嘗試者眾多,但國內科幻電影仍處於「低投入——低質量——低票房——進一步降低投入」的惡性循環。

國產科幻電影類型分布,喜劇佔比高

國內電影市場票房規模增速強勁,且頭部影片票房天花板一再上升,存在打造國內科幻的市場基礎。同時,隨著影視行業政策進一步趨嚴,相關演藝明星限薪政策密集出臺,投機熱錢也進一步流出。原本以追求速度、追求流量影星的影視投資理念將發生反轉,主要的成本投入將回歸內容打磨和特效製作。尤其是龍頭影視特效公司已初步具有較完整的項目流程管理能力,將受益於製作方特效投入的提升。根據藝恩調研顯示,目前中國視效公司品牌認知度排名前三的為Base FX、聚光繪影和天工異彩,這3家公司均擁有較為穩定的客戶源以及一定的創新能力,而MORE、楷魔視效、諾華視創等新銳公司也逐漸嶄露頭角。Base FX以多次參與好萊塢電影製作聞名,曾3次獲得艾美獎,主導《捉妖記》視效製作,天工異彩則通過投資物理特效公司盛悅國際縱向打通物理特效和數字特效,曾歷時8個月完成《尋龍訣》全篇1500多個視效鏡頭製作。此外,近年來國內玄幻、仙俠等需要視覺特效的電視劇湧現,有利於視效公司積累製作經驗,為後續科幻片的高端技術研發做鋪墊。

從下遊來看,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及多年來好萊塢科幻大片的普及,中國科幻電影受眾群正逐漸形成,上世紀80、90年代第一代接受外來科幻文化的科幻粉絲也正成為消費主力。根據新傳智庫調查,因為年紀閱歷原因,相比於「00後」偏愛爆米花電影,「80後」「90後」對《盜夢空間》等硬科幻影片興趣更大。並且,科幻電影多以大片形式呈現,目前國內IMAX等高端觀影習慣已逐漸養成,且科幻電影後續衍生品市場潛力較大。自2009年《阿凡達》和IMAX+3D技術組合帶來的震撼視覺席捲全球後,IMAX等特殊電影技術因其能夠更完美地呈現科幻電影視聽效果而廣受觀影群眾好評。目前中國觀影市場高端觀影習慣已逐步養成,IMAX成為觀賞好萊塢大片的首選影片格式,觀眾對50元及以上的高電影票價接受度較高。其次據調查,儘管我國電影周邊商品市場潛力仍有待開發,但科幻片市場受眾中,40%左右曾購買過周邊商品,其中圖書畫冊等內容類或模型等商品類周邊消費比重較高,考慮到美國電影市場60%—70%收入來自衍生消費品授權等版權運營,國內如《三體》等重量級科幻IP周邊市場潛力巨大。

從上遊來看,國內科幻文學正迅速發展,在《科幻世界》等傳統雜誌及諸多新媒體平臺的帶領下,嚴肅科幻文學正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中國科幻小說出版總數增長迅速,科幻閱讀市場年產值總和大幅提升。此外,除以《科幻世界》為代表的傳統科幻小說發表平臺外,新媒體科幻產業也迅速崛起,《科幻世界》雜誌社、「未來事務管理局」等創辦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居高。以劉慈欣為代表的華語科幻作家作品成熟,粉絲基礎雄厚。新生代科幻小說家也逐漸崛起,如「80後」作家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斬獲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所以說,國產科幻電影並不缺少優質的內容IP以及雄厚的粉絲基礎,缺少的是一個能開創先河的優秀作品。一旦有優秀的作品帶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將吸引資金的進一步投入從而帶動電影工業化水平的提升。作為首部被搬上銀幕的劉慈欣作品,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以其嚴謹的劇情邏輯和精美特效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歷史。《流浪地球》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票房多少,而在於其嚴謹的製作態度對中國科幻電影的開拓意義。1977年《星球大戰》的上映讓科幻電影從此成為好萊塢未來40年商業大片的標配,也促使頂級特效製作公司工業光魔的誕生,近年來國產科幻電影沒有一部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題材,而從好萊塢大片的票房收割情況來看,中國缺的不是科幻市場和科幻迷,而是真正的華語科幻製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流浪地球》主創團隊歷時4年磨一劍的劇情設計和特效製作本身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大壯舉,其成功必定會催生一波國產科幻影視項目的落地操作,對後續電影製作起著精神和經驗上的引領作用。

除《流浪地球》外,2019年還有多部優質國產科幻影片上映,有望形成規模效應,帶動科幻觀影熱潮。由劉慈欣另一部作品《鄉村教師》改編、寧浩導演的科幻黑色喜劇片《瘋狂的外星人》也已經上映,此外《明日戰記》《上海堡壘》《拓星者》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也將在今年登場,預期多部影片的接連上映有望形成規模效應。知名作品影視改編也在進行當中,如《球狀閃電》改編權被北京文化買下,正處於劇本改編狀態,科幻產業鏈上遊的內容開發公司微像文化也在積極將自身籤約及合作作家的科幻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包括2018年已上映的網絡電影《孤島終結》和2019年即將上映的手工業科幻片《深空》。以張小北、郭帆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科幻迷導演正逐漸崛起,在多部電影製作的經驗積累下,有望將中國科幻電影推向世界水準。

(作者系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

微調查正在進行,了解一下

去年的春節,我們的微調查還在問:你讀書了嗎,喜歡讀什麼書?而今年的春節,我們發現,對很多很多人來說都已是書香年味更有味。書香年味中甚至還有一條很「搶鏡」的新聞:位於重慶九龍坡的鐘書閣書店,被稱為網紅書店,幾乎每天都有人打卡,春節期間更是打卡者眾,店方只好拉上警戒線限流,讓市民排隊進入。這讓一些「純看書」的市民抱怨:看書還排隊,書友兩行淚。

這正是,書店很美成網紅,網友紛紛來打卡,為安全計要限流,市民看書得排隊。本期每月微調查,我們想問問,你對此怎麼看?

 ↓ 連結在此 ↓ 

邀你聊聊網紅書店

也可長按二維碼掃一掃參與調查

截止時間:2019.2.26  17:00

( 責任編輯:張明曉 )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難在雜亂的消息列表裡找到我!

其實只要簡單的幾步操作,將我置頂起來——


相關焦點

  • 國產十部科幻電影,最早的比《流浪地球》早80年,你看過幾部?
    摘要:《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出現填補了中國沒有科幻巨製的空白頁,也是展示出了中國綜合實力越來越強盛的一面,這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說到科幻電影,國產科幻一直被人詬病特效差,劇情爛,實際中國的科幻電影很早就開始了,在80年前就已經有了第一部意義上的科幻電影了,下面小編帶你們看下國產的十部科幻電影!
  • 《黑客帝國》上映後的21年,中國的科幻電影為什麼還是不行?
    2020年的國慶檔一部叫《我和我的家鄉》主旋律鄉村喜劇電影,上映後佔據大量排片,票房傲人,截至到今日,電影已經突破19億票房。 電影中有五個獨立篇章,其中一個發生在貴州的農村裡。電影院的喜劇讓觀眾能合家歡樂,但觀眾對一部好的科幻電影的期待,可以用饑渴來形容。 2019年的《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科幻迷們為之振奮,振臂高呼中國科幻電影行了!
  • 《恐龍人》電影是中國第一部布局全球化發行的硬核科幻
    《恐龍人》電影是中國第一部布局全球化發行的硬核科幻 2020-12-25 15:50:10   來源:商業頻道
  • 中延銀河中國造科幻電影明日戰記即將上映
    中延銀河小編發現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658.71億元,同比增長44.3%;國產科幻電影票房比上一年翻一番;科幻數字閱讀市場增長超四成……近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公布的這組數字刷新了國產科幻產業的新紀錄。不論是出版市場、遊戲市場,還是影視市場,「科幻」都成為當之無愧的市場熱詞之一。
  • 中國第一部人工智慧電影,當年可真大膽前衛啊
    我發現,今年真的有很多朋友讓我推薦科幻片,或許是因為年初一部大爆的《流浪地球》,讓大家感受到了所謂「中國科幻元年」的欣喜。
  • 周末推薦五部已上映卻還沒看過的高分科幻電影大片
    你不知道如何打發這無聊的時光,就隨小編一起看一部好電影吧!下面為大家推薦五部國外已經上線,國內卻沒有機會上映的高分科幻大片吧!~第一部於2019年3月1日在北美上映。劇情主要講述了因致命病毒肆虐全球,引發末日危機。疫情爆發一年後,一名倖存的男孩找到臺破舊的機器人,兩人攜手展開了一趟冒險旅途,要尋找神秘的57區的故事。屬於科幻冒險類的電影。
  • 2019年令人期待的10部科幻製作,哪幾部是你最期待的科幻大作
    2019年已經進入到了三月份,而在今年春節上映的中國製作的科幻大片《流浪星球》讓全國人民眼前一亮,原來中國也能拍攝出如此精彩的科幻大片,而《流浪星球》目前還在影院繼續上映當中,而她也將向中國內殿票房冠軍《戰狼2》發起衝擊。
  • 中國科幻電影新元年
    文/羅曉汀如果我能穿越到500年後,見到那個時代的人,我想提幾個問題:2019年春節檔之後,中國科幻電影的命運到底被改寫了沒有?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到底有沒有真正到來?在其後的歲月裡,中國電影工業又到底能打造出多少部讓觀眾震撼的科幻電影?
  • 你看的第一部科幻電影是什麼?
    先說下為什麼會做一個關於電影、影視方面的百家號,首先肯定是因為興趣愛好。其次吧,電影讓我感覺有一種魅力會吸引你, 看電影的時候你會把自己融入到電影中你會因為電影故事情節大笑、流淚、憤怒、惋惜,所以特別喜歡看電影。
  • 《海洋之戀》電影海報雷翻網友 號稱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
    看膩了抗日神劇裡的手撕鬼子,來關注一下「科幻電影」裡的美人魚吧!昨天,網友@鹽炸裂 在微博爆料一組照片,稱在(南京)新街口地下一個巨幅宣傳海報把自己震驚了!據微博圖片顯示,這應該是一部名叫《海洋之戀》的電影海報,宣傳欄上還寫著「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震撼上市。海報下方寫著「唯美的創意,宏大的場面,令觀眾震驚!」
  • 2019印度最強科幻神片!開掛情節毀我三觀!將在中國上映
    大家好,我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張大戶中國科幻電影的代表是《流浪地球》狂攬46億的票房成績,位居中國電影票房榜第二位。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終於讓我們有了拿得出手的科幻電影。美國科幻電影的代表是《阿凡達》世界影史票房冠軍27.8億美元。開啟了電影的3d時代。雖然《阿凡達》不是第一部3d電影,但是確實最具時代意義的3d電影。讓觀眾認識到了原來3d電影可以做到這種地步。那麼印度科幻電影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呢?
  • 未來有望成為經典的20部科幻電影
    一:神奇女俠電影《神奇女俠》是由華納兄弟影業及其子公司DC娛樂聯合出品的一部女性超級英雄電影,改編自DC漫畫,是DC電影擴展宇宙的第四部作品,該片由派蒂·傑金斯執導,蓋爾·加朵、克裡斯·派恩主演,目前該片以定於2017年6月2日美國上映。上榜理由:第一因為我是DC電影迷,第二神奇女俠太炫酷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部作品會不成為經典。
  • 追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爆紅,雖然它與好萊塢近年上映的《降臨》《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科幻電影的水準依然有差距。但在中國本土硬科幻幾乎一片荒蕪的情況下,它引發了觀眾對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的空前關注。很多人甚至因該片的出現,稱2019年是「中國科幻元年」。實際上,雖然近20年來中國科幻電影幾乎一片空白,但更早的時候,科幻片在中國其實有過漫長而曲折的歷史。
  • 中國第一部布局全球化發行的硬核科幻電影《恐龍人》
    電影定位於全球化發行,實際與「華為」手機布局全球銷售理念一樣,手機在於品質與質量和全球化的理念,電影關鍵在於內容及全球化的世界觀。那麼是不是每部電影都有全球化的發行空間呢?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次年在哪裡?
    而中國的科幻電影之路,有據可考的第一部自1938年由楊小仲執導、韓蘭根主演的《六十年後上海灘》始,到十七年電影時期鮮為人知的、由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少兒科幻電影《小太陽》以及大躍進背景下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再到八九十年代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等,每一部電影的出現都多少帶有「裡程碑」的意味而名留古早中國科幻史。
  • 史上第一部「第一人稱視角」科幻電影,太炫了!
    多倫多電影節展示了一則科幻動作電影的預告片,並且官方警告「上班時間不宜觀看」。
  • 電影推薦:5部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
    造成城市全三維CG動畫電影《殺戮之城》更名為「甘茲:O」。這部電影改編自漫畫家奧豪亞的代表作。自2000年6月開始連載以來,個人漫畫書的銷量已接近1000萬冊動畫和遊戲已經發布。它還製作了一部真人電影,由kazuya eremiya和kenichi matsuyama主演。
  • 美國科幻電影《隱形人》《怪物獵人》在12月4日上映
    2020年的12月也是2020的最後一個月,年末大片齊聚上映,給大家帶來很好的很多選擇;今天為止,各大製作上映即將上映或已上映的,給12月帶來跟多影視娛樂;截止現在16點30分:落落導演的《如果聲音不記得》獲得9千多萬票房;哈妮克孜第一部主演的電影《赤狐書生》獲得8千多萬的票房;《瘋狂原始人2》上映9天獲得1.9億的票房
  • 第一部語言學科幻電影《降臨》天朝院線:1月20日無刪節上映!
    官方確認內地上映版本與北美一致,全長116分鐘,完全無刪減。  從目前已定檔的影片來看,《降臨》是繼《太空旅客》(1月13日上映)之後在今年年初與中國觀眾見面的又一部好萊塢大片,同檔期並沒有強勁對手,但恰好趕上「春運」,面臨一定的壓力。  《降臨》於去年11月11日在北美上映後好評如潮,隧成為頒獎季熱門。
  • 2020年CG豪橫的10部科幻電影!
    我們整理了最近上映的十部科幻電影 We have sorted out the ten sci-fi movies that have been released recen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