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639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教育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發展素質教育,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將其納入教育教學重要內容,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持續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能力,確保生命健康安全。
開展安全教育方面,教育部指出,積極發揮課堂教學作用,在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科學、生物學、體育與健康等課程教材有機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相關內容,讓學生樹立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觀念,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設立「生命與安全教育」等板塊,遴選安全教育優質資源,注重發揮專家專業優勢,從生命健康、居家學習、情緒調適、習慣養成等多個方面進行指導,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開展防疫專題教育,會同中央宣傳部印發通知,在全國中小學組織開展「復學第一課」活動,聯合製作「復學第一課」專題片,指導各地上好一堂愛國衛生運動和公共衛生知識普及課,弘揚抗疫精神。會同中央宣傳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2020年秋季《開學第一課》節目,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
加強師資培養方面,除了在師範院校開設專業培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外,還要求將學科前沿知識、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實到教育教學內容中,特別是及時吸收兒童研究、學習科學、心理科學、信息技術的新成果,支持師範生提高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同時,「國培計劃」通過心理教育學科教師培訓等項目,示範引領各地加強心理教育教師培訓,提升開展學生心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發揮專家引領作用,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制定章程和責任區管理辦法,推動地方和片區專家組加強對接交流,形成生命安全教育常態化工作指導機制。
教育部明確,下一步將持續深入推動各地落實好中小學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要求,豐富載體,提升質量,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水平。一是加強課程中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內容系統設計,抓實日常生命安全教育。二是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培養更多適應生命安全教育開展需要的中小學教師。三是進一步密切家校社協同育人,構建更立體的生命安全教育體系,提升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