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擁有全球範圍內最強大的水下偵查網,可以隨時掌握全球各個海域的異動,這也是美國海軍戰力強大的基礎之一。但在實際部署中難免百密一疏,就在1月12日傳出消息,克羅埃西亞漁民在地中海上捕獲神秘的水下裝置,並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了設備圖片。
隨後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得知情況的美國海軍果斷採取行動,打電話聯繫到該漁民,試圖讓其交回水下裝置,但事情卻發生了意外轉折,漁民認為該裝置在捕獲時與漁網纏在一起,給他造成了3000美元的損失,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雙方達成了共識,最終美國海軍通過克羅埃西亞海岸警衛隊,向漁民花重金購回了裝置,隨後該裝置交還給美國海軍勘測船「布魯斯·希森」號。
事情到這裡並未結束,克羅埃西亞當地報紙《Morski》報導稱,根據漁民照片中的DHL運輸標籤,發現該裝置來自美國宇航局位於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自2019年11月20日送出美國後,送達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
在此之前,類似的裝置曾被中國捕獲。事情發生在2016年,美國海軍勘測船「鮑迪奇」號在中國南海釋放的無人潛航器被中國漁民捕獲,事後相關人士推測,該裝置可能是為了在收集對潛艇作戰和反潛作戰有價值的海洋信息。
但是,中國漁民捕獲水下裝置的事情已經持續多年,就在1月13日,江蘇漁民捕獲7個境外水下竊密裝置,並在在南通召開一場專項的表彰獎勵大會,11位漁民獲得獎勵和表彰。
以上的案例說明,在海洋安全方面除了各國軍用艦艇不可或缺外,一些長期在海上活動的漁民,有時候也可以成為奇兵阻擾境外的水下竊密行動,過去多年漁民捕獲境外水下竊密裝置的成功,足以說明這一點。
當然,也不能過分誇大漁民的作用,漁船捕獲境外水下竊密裝置,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是守株待兔的成功、十分被動,作為輔助力量尚可,不可完全寄希望於此舉。最後,克羅埃西亞漁民捕獲美國水下裝置也可以反映出,全球海洋安全形勢並沒有外界想像中的安寧。
由此,在海洋安全上需要加強各方面的建設,不能只單純強調水面力量的建設,也需要關注水下的安全,畢竟藏在暗地裡的危險可能更加致命。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