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映的影片《拆彈專家2》,講述了香港警察前拆彈專家潘乘風,於一次爆炸事件後失憶,在好友和前女友幫助下,最終阻止極端組織發動大規模炸彈襲擊的故事。片中不僅有香港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Bureau,縮寫為EOD)、反恐特勤隊(Counter Terrorism Response Unit,縮寫為CTRU)等多次出現在銀幕上的機構,還涉及直升機人員轉運、反狙擊手作戰、城市反恐等內容,融合了拆除炸彈與反恐等多種元素。
屢現銀幕的機構
影片主角潘乘風曾是香港警察爆炸品處理課(EOD,俗稱拆彈專家,亦是片名之由來)的一名拆彈人員。爆炸品處理課成立於1972年,投考者需先經遴選加入後備爆炸品處理小隊,才有機會轉為正式隊員。擁有機械工程學和其他理科學歷、在香港警察機動部隊駐守的投考者會被優先考慮。據媒體報導,每年的遴選中都會有80%至90%的投考者被淘汰。由於防爆盔和防爆服的總重量達45公斤左右,所以排爆工作尤其重視體能,特別是負重訓練。影片中,潘乘風在被炸彈炸斷腿後,積極恢復體能,為的就是重返對體能要求極高的排爆工作。
除爆炸品處理課外,《拆彈專家2》中還出現另外一個香港警務處下屬機構——反恐特勤隊(CTRU)。反恐特勤隊成立於2009年,是一支專門執行反恐任務的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是家喻戶曉的「飛虎隊」(Special Duties Unit,縮寫SDU)之外,香港警務處第二支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特種警察部隊,也是亞洲第一支警察反恐巡邏部隊。在保護多個重要目標的同時,特勤隊還具備處理爆炸品、核生化武器等危險品的能力。《拆彈專家2》中,由於極端組織獲得了核彈,所以出動特勤隊配合爆炸品處理課進行處置。特勤隊的吉祥物為獨角獸,片中的特勤隊隊員就佩戴有獨角獸圖案的臂章。同時,特勤隊隊員還會在胸前佩戴其個人血型貼章,方便醫療人員救治。
直升機快速轉運
影片中,反恐特勤隊隊員在前往鐵路控制中心奪回其控制權時,為迅速完成登機、縮短轉運時間,直接踩在直升機的軟梯上轉運。這種做法雖然可行,但運輸人員少,整體重量較大,人員在運輸過程中無保護,易出現跌落事故。此外,在使用軟梯時,直升機只能在距離地面很近的高度上懸停,增加了危險性。
目前,各國軍隊和警察特種部隊多採用兩種系統進行直升機快速人員轉運。一種是美軍研製的「特種訓練介入/提取系統」。該系統在使用時,由直升機放下一根吊索,吊索上安裝有多個D形金屬吊環,地面人員穿著專用索具,將鎖定裝置和保險繩與吊索上的D形金屬吊環連接,隨後吊掛在直升機下轉運。該系統結構簡單,人員在運輸途中仍可繼續操作武器,即使是失去意識的傷員,也可在他人幫助下連接吊索,迅速轉運。另一種是法國研製的「直升機機載戰術提取平臺」。使用時,直升機懸停利用吊索放下該系統,吊索末端的五邊形傘狀平臺可自動打開或由地面人員手動打開,地面人員登上平臺並固定好安全帶後,隨直升機迅速轉運,整個系統可承受1.5噸的重量。相比「特種訓練介入/提取系統」,「直升機機載戰術提取平臺」可運輸擔架,並為醫療人員留出空間,同時被運載人員無需專門訓練和穿戴專用索具。
如何反狙擊手
《拆彈專家2》中,極端組織放置炸彈作為誘餌,待排爆人員趕來拆除時,埋伏的極端組織狙擊手便開槍襲擊拆彈人員。此段情節,表現出反狙擊手作戰的兩大難點:發現和反擊。
由於周圍高層建築林立,在極端組織狙擊手多次射擊後,現場的反恐特勤隊隊員仍未找出其位置,這是其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在遭射擊的排爆人員指出大概方位後,特勤隊才發現狙擊手的具體位置。當然,極端組織狙擊手也犯了錯誤,在大樓樓頂連續射擊多次,違反狙擊作戰中連續射擊3次左右就必須轉移陣地的規則,暴露了自身位置。
此時,特勤隊需要解決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即如何發起反擊。特勤隊只裝備了安裝有高倍率瞄準具、可進行精確射擊,但射程有限的自動步槍,並未裝備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專用狙擊步槍。雖然發現了狙擊手位置,但其位於自動步槍的射程之外,無法直接進行壓制射擊。特勤隊選擇攻入狙擊手所在大樓,近距離將其擊斃。
實戰中,為發現敵方狙擊手,除觀察計算其彈道外,還可依靠各種專業設備。目前,各國研製的反狙擊探測系統基本上分為聲探測系統、紅外探測系統和雷射探測系統3類。聲探測系統探測精度高,但只能在敵狙擊手射擊產生衝擊波後工作。雷射探測系統主要通過發現瞄準具以確定狙擊手位置,可提前發現目標,但精度低。紅外探測系統通過採集分析子彈與大氣摩擦的紅外信號確定狙擊手位置,性能介於聲探測系統和雷射探測系統之間。至於反制敵方狙擊手,大規模戰爭中,除我方狙擊手直接反制外,還可採取炮擊、轟炸等方式進行火力覆蓋。不過,在城市反恐作戰中,為降低附帶傷害,最好的反制手段仍是另外的狙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