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在他們生病之前並不曾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
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待著,我不會有道歉,也不會有離別,更不會有抱怨。
我只會有感謝。
我要感謝能和你們再次相聚。
五年前,李詠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這樣描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
五年後,他就想自己說的那樣,默默得離開了這個人世間。
關於李詠的離開,我們實在知道的太少,各路小道消息傳來傳去,無非就是「癌症」、「治療失敗」這兩個關鍵詞而已。
而在我看來,李詠的離開就像一道埋伏在我們生活中的一條「草灰蛇線」,早晚有一天要慢慢揭開。
1991年,23歲的李詠來到央視,從編導開始,先後經歷幕後、記者、解說等崗位。
1998年,李詠迎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開始擔任《幸運52》主持人,以獨特的嗓音、髮型和幽默語言吸引眾多觀眾對他的喜愛。
在《幸運52》、《非常6+1》、《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等節目的催動下,7年的時間,李詠在2005年成為「中國最具價值主持人」,身價高達4.2億,擁有一輛價值170萬的跑車。
李詠直言在自己從事主持人行業的這22年裡,他因為壓力大,常常睡不著,所以常常去臺裡醫務室買安眠藥。
想要第二天錄節目得休息好,就只能在頭天晚上吃12粒安眠藥,最大劑量。
2015年7月,在錄製節目《絕密往事》時,李詠身體突發不適,嘔吐不止,致使當天的工作一度暫停。
一旁的工作人員看在眼裡,十分為他擔心,但他卻毫不在意。
但為了不耽誤進度,李詠休息了一會兒,堅持錄完了那期節目,第二天仍準時到達節目現場。
對於一個主持人而言,這是敬業,是榜樣。
但是對於一個病人而言,這無疑是透支,也是自殺。
李詠的失眠不是單純一個心理壓力的問題,也是工作性質和他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
長期以往下來,藥物治療便成了李詠的家常便飯。
誰都知道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好,但是總是有人覺得自己會是那個例外。
疾病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不會因為任何人的高低貴賤就對你網開一面。
在李詠之前,已經有過許多個主持名嘴因為癌症離開了我們。
2009年,央視著名主持人羅京患淋巴癌去世,年僅48歲。
2013年,央視主持人王歡因患乳腺癌去世,年僅41歲。
2015年,央視主持人方靜因胃癌肝轉移去世,年僅44歲。
2017年,央視主持人肖曉琳因直腸癌轉移去世,年僅55歲。
還有很多熟悉的藝人——
2015年1月16日下午5時許,因《中國好聲音》為大眾所知的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最終多臟器衰竭病逝,享年33歲。
2018年9月28日凌晨4點56分,臧天朔因肝癌去世,終年54歲。
除此之外,趙麗蓉、梅豔芳、羅文、高凌風等名人皆因不同的癌症病逝……
他們與李詠一樣,都是在50歲左右,剛剛渡過體能的巔峰期,就草草得與這個世界告別了。
不難看出,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都習慣在身體好的時候過度透支,一生病就找醫生,依靠藥物來抵抗疾病。
只可惜,現代醫學還遠沒有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階段。
有些病,它來了,就再也不走了。
大多數人缺的不是錢,而是健康的觀念。
愛一個人,總想給他們更好的生活。「過度付出」是中國式家庭頂梁柱的特點之一。
作為全家的唯一經濟來源,身體頻繁預警的齊智勇,不敢輕易辭職,甚至不敢換一個稍微輕鬆的崗位,因為肩上扛著太多責任。
當生命的紅燈亮起,假如有機會重新選擇,我們就將明白人生最本質、最珍貴的到底是什麼。
是房子車子,更好的物質條件,還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彼此陪伴?
去年8月一張這樣的遺願清單刷屏朋友圈:
帶孩子釣魚、和老婆補拍婚紗照、給父親養老送終……對平常人來說,這都是十分稀鬆平常的願望,但對劉凌峰而言卻成了一種奢望。
37歲之前劉凌峰的生活可以用美滿來形容,夫妻恩愛,孩子可愛,事業有成,但這一切都被一場疾病毀掉了。
某天,他突然開始拉肚子,渾身沒力氣,拖了幾天後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
四個大字猶如晴天霹靂,將一家人的生活擊得七零八落。
患病後,劉凌峰曾在朋友圈裡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多年辛苦工作,我一心只想給他們多存點錢,將來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教育環境。
可是今天我發現,我錯了,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爸爸。」
幾十載人生,我們更應該追求可持續的快樂。看著孩子長大成人,陪伴父母安度晚年,和愛人攜手餘生……
這才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那些你想帶給他們的快樂和美好,保障和舒適……
但首先,你得健康,這才不會成為鏡花水月。
柏拉圖說: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在他們生病之前並不曾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
相比那些身外之物,你的身體才是你的一切。
餘生的每一天,請好好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