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歷史上,一個國家如果分裂成兩個國家,往往會伴隨著戰爭和衝突,最典型的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但是有兩個國家,完全相反,他們當初"和平分開",到現在也是親如手足,這個國家就是捷克斯洛伐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國家,倒回到幾十年之前,捷克斯洛伐克確實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後來分裂了,變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
1992年,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斯洛伐克通過國家全民公投,脫離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雙方友好分手,甚至連名字都是一人一半,是世界上少有的好聚好散的國家,歷史上稱這場分離叫"天鵝絨分離"。
捷克是繼蘇聯和南斯拉夫之後,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兩個國家在1918年合併,又在1992年分離,攜手走過了74年風雨,在二戰後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成為東歐最發達的國家,那麼曾經的東歐強國,為何選擇和平分手呢?
一:二戰輝煌的小國
翻開歷史地圖,你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捷克這個國家,哪怕是和斯洛伐克成立了聯邦國家。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小國。捷克和斯洛伐克在20世紀80年代都是奧匈帝國的附屬小國,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奧匈帝國只能擔任最底層的勞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因此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兩個具有同宗同源的小國一拍即合,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當時的首任總統是託馬斯·加裡格·馬薩裡克。
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之後,捷克斯洛伐克遺傳到了大部分的遺產,包括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也讓捷克斯洛伐克在獨立之後能夠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七大工業國之一,僅次於美國、蘇聯、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工業實力遠超於日本。
在二戰前後,捷克就輸出了很多質量上乘,全球暢銷的優質武器,ZBvz.26輕機槍,ZH-29半自動步槍等都是二戰的名槍,不僅如此,在重型設備方面,斯柯達生產的反坦克炮及手榴彈都十分厲害,連德國人和蘇聯人都對其稱讚有加。
借著戰爭的局勢,捷克斯洛伐克可以說已經發了一筆戰爭橫財,二戰後,捷克斯洛伐克還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蹟,一度成為歐洲最發達的國家。
二:在發展中不斷拉大差距
按理說,經濟發達已經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了,但是在1992年,他們悄無聲息地宣布解散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捷克和斯洛伐克說到底只是一個組合國家,在成立了共同的國家之後,在國家中佔據主導地位的主要是捷克人,這讓斯洛伐克人常常覺得不公平,在合作成立國家幾十年之後,仍然選擇分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原因:
第一:政治權利分配不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捷克和斯洛伐克抱團取暖,接受了美國提出的"民族自決"的原則,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但是建國之後,兩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分配並不均衡,大到國家公職,小到法官,大小學教師等基礎公務員,基本都是由捷克人承擔,斯洛伐克在政治上的權利被大部分剝奪,並沒有獲得建國之初所說的高度自治權,顯得斯洛伐克好像成為了捷克統治下的一個附屬國。
第二:經濟發展不平衡。儘管合體之後,捷克斯洛伐克經濟發展迅猛,在70年代就創下了增速兩位數的好成績,一度被稱為東歐最為發達的國家。
但是分開來看,可以發現捷克和斯洛伐克之間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歷史上的捷克主要以發展工業為主,在二戰之前,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工業國,可想而知,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捷克是一直要領先於斯洛伐克的。
但是建立國家之後,聯邦國要求兩國國家拉小差距,平衡發展,因此一直對斯洛伐克進行政策上的幫扶,還投入大量的資金髮展斯洛伐克的建設,導致建國之後,斯洛伐克的經濟反超捷克。
建國之後的十幾年之內,捷克斯洛伐克的整體國民收入相比之前增速超過了80%,但是在國內,斯洛伐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捷克的四倍之多,這讓本來處於經濟領先的捷克人極度不滿,認為聯邦政府過於偏心斯洛伐克。
而斯洛伐克也對政府的好心政策頗有微詞,認為聯邦政府為了發展整體經濟把大量的重汙染企業都建在了斯洛伐克區域內,嚴重汙染了斯洛伐克的環境。
第三:宗教態度不相同。捷克地區是宗教的發源地,在歷史上還出現了胡思這樣的宗教先驅,因此捷克境內是一直以新教為主流宗教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捷克的教育水平提高,很多的捷克人都接受了科學教育,導致現在大多數的捷克人都是無神論者。
相比捷克,斯洛伐克的宗教氛圍就很濃厚,在斯洛伐克,有超過70% 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派,但是成立聯邦國家之後,在全國區域內推行現代化的教育,幹涉到了斯洛伐克的宗教自由,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第四: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同攜手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以上的原因都不足以讓這個國家走向分家的道路,其實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發展已經遇上了瓶頸。
20世紀八十年代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內的東歐國家,經濟開始停滯不前,因此內部矛盾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在東歐解體的衝擊下,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1989年,國內爆發了天鵝絨革命,捷克斯洛伐克的聯邦政府被推翻,新成立的政府在國內實施自由開放物價,大幅減小國家補貼的"休克療法"等政策來拯救國家崩潰的經濟,但是,不僅沒有起效果,反而讓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陷入了更深的泥沼,國內的失業率創下新高,其中斯洛伐克的失業率是捷克的五倍之多。
在經濟的瓶頸之下,加上歷史的沉澱因素,兩個區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許多矛盾也無法調和,最終走向了分手道路。
三:結論
雖說大多數的國家在分裂的時候都會伴隨著紛爭,甚至是衝突,人們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使得之前親如一家的兄弟成為了兵刃相見的仇人,但是同根同源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成為了世界上少有的例外。
他們之間的分離,更多的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自保手段,因此他們的分家快速且和諧,可謂做到了快刀斬亂麻,對兩個國家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
直到現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還保持著友好交流的國家關係,兩國在人員和經濟貿易方面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是世界發展常態,捷克和斯洛伐克相輔相成,在一段時間鑄造了輝煌的歷史,但是在國家發展產生衝突的時候,他們也能及時止損,各自尋求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