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家 門 前 的 海 棠 樹
王 豔 豔
家鄉永遠是一個溫馨而又讓人眷戀的地方。我也非常想念我的家鄉,想念那裡的親朋好友,想念那裡的一草一木,想念那裡的點點滴滴……我還特別想念老家門前的那棵海棠樹。
這棵海棠樹很大,需要兩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這棵海棠樹很老,印象中它從我出生時就長在了那裡,聽說是我爺爺小時候栽種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颳風下雨它都牢牢地矗立在我家門前,守護著我們的平安和健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顆海棠樹就是我們家的標誌,看到了這顆樹就代表看到了我們的家,那隱藏在樹後面的我們溫暖明亮的家。
春天來了,滴答滴答,一顆顆晶瑩的雨滴從天而降,瞬間打破了冬的寂靜。大地甦醒了,人們都抬頭仰望著在半空中嬉戲的雨滴。春天來了,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大地睡醒了,楊柳也發芽了,我家門前的海棠樹也換新顏了。雖說春天到了,但內蒙的初春天氣還是有些涼。日子就這樣簡單地重複著,不知不覺就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一天清晨醒來,我隱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這種香即不是茉莉香也不是百合香,卻是那樣熟悉,那樣沁人心脾。起床出門一看,原來是我盼望已久的海棠花在一夜之間全開了。遠遠望去,一片潔白,花兒們層層疊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爭相開放。可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海棠開」啊。如果不仔細看,如果沒有看到樹幹的話,還以為是天上飄壓在那裡而散發著香味兒的白雲呢。走近了才發現,花朵鼓鼓的,每一朵花兒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開放著,把最美麗的一面展現在大家面前。花上花下被香氣吸引的成千上百的蜜蜂和蝴蝶忙個不停,都在勤勞地採蜜。小蜜蜂歡快地跳著舞,不停地飛來飛去嘴裡還哼著歌,發出「嗡嗡」的聲音。此時是我們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一隻蝴蝶,一隻蜜蜂,一截花枝,一片花瓣,都能讓我們高高興興地玩一天。
記得有一天,哥哥和鄰家的幾個小夥伴一起在海棠樹下玩耍。起初是抓一隻小蜜蜂放在瓶子裡玩,不知是因玩得不盡興還是想嘗嘗蜂蜜的甜頭兒,有一個叫李偉的哥哥突然提出了去捅馬蜂窩。男孩子膽兒大,我們幾個小女孩既害怕又好奇,遠遠地躲在一邊看。說時遲那時快,李偉哥哥順手在菜園子邊上找了一個長長的竹竿,幾個男孩子緊跟其後一起來到了蜂窩下面。只聽「叭「地一下,馬蜂窩掉在了地上。我正想上去看個究竟,誰知馬蜂窩裡的馬蜂霎時間傾巢而出,黑黝黝的,像一個個黑色的氣球迎面滾來。我和小夥伴們四處亂逃,只恨爸媽少生了兩條腿。我逃到了家裡,趕緊關上房門,慶幸沒有被馬蜂親吻。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了哭聲,幾個調皮的男孩子還是被蜇到了,痛得哇哇大叫。小夥伴們一個個成了殘兵敗將,這兒腫那兒脹了起來。而那些馬蜂在空中勝利地盤旋著。
夏天到了,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我家門前的這棵海棠樹成了大家休閒納涼的好去處。大大的樹幹,密密麻麻的樹葉,像一把綠色的太陽傘。它用自己的身軀把刺眼的光芒遮擋得嚴嚴實實。每天吃過早飯做完家務,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娘們都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這棵海棠樹下。因為只要天氣好這裡每天都是熱鬧的「小會場」,所以爺爺奶奶也早早就把小板凳兒準備好放在那裡。瞧,大娘手裡拿著自己種的豆角來這裡邊聊邊擇豆角絲,大姑手裡拿著鞋墊在這裡邊聊邊繡花,三奶奶端來一些自己園子裡種的韭菜來這裡邊聊邊擇菜,四嬸拿來了自家的瓜子供大家享用。聊聊東家的長,拉拉西家的短,說說誰家的莊稼旺,比比誰家的孩子好,找找誰家的兒子沒結婚,挑挑誰家女兒未出嫁,聽聽誰家丟了一隻雞,談談誰家買了一頭驢……不知不覺一個上午就過去了,到了做飯的時間就各回各家。第二天依舊有說不完的話題。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聊天的人在變,聊天的內容在變,唯一不變的只有我家門前的那顆海棠樹。
秋天到了,當秋風向人們傳遞豐收的信息時,海棠果熟了。遠遠望去沒有了春的百花爭豔,沒有了夏的枝繁葉茂,只有一個個紅紅的小海棠果掛滿枝頭,像人們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和豐盈。在我兒時的年代,沒有那麼多的水果可吃,也沒有那麼多的餘錢來買水果,只有逢年過節或是家裡來人才會去買幾樣。我家如此,別人家也一樣。所以每個人看到這紅紅的果子都會垂涎三尺。熟透了的海棠果酸酸的、甜甜的,還有一點點澀澀的。現在的人肯定不會再吃了,但在當時是大家非常喜愛的休閒食品了。來來回回的路人都會順手摘一把邊走邊吃,去忙秋收的人們經過這裡時都會摘上兩兜帶去,以便在休息的時候拿出來享用。每當我們家鎖門外出時,總會有人來偷偷地摘果子吃。
其實不用偷,我的家人們不管,那裡的果子本來就是要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有時來摘果子的人剛好被奶奶碰見,還沒等別人說話,奶奶就搶先一步,滿面笑容地說:「去吧,想吃就自己去摘!」甚至有時候還提供塑膠袋給他們。一來二去,順手可摘的果子都被摘完了,要想吃必須要爬樹或是用竹竿打了。這對兒時的我來說可是技術活了。記得有一次,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一根不算很粗的枝幹,剛要伸手摘果,一陣風吹過來,樹幹隨風搖晃,我嚇出一身冷汗,趕快灰溜溜原路逃回。
秋風陣陣,天氣漸涼,滿樹的葉子卻逐漸變得枯黃,只留下一個個紅紅的小精靈在隨風搖曳,也像是在像我們招手。也許它們冷了,也想找一個溫暖的去處。每年等到秋收結束後,奶奶就會叫兩三個會爬樹的年輕小夥子來給所有剩下的果子下樹。這份艱巨的任務每年都是我大姑父和我大哥來完成。我們在樹下鋪上一個很大很大的塑料布,大姑父在樹上用竹竿去敲打,我們就在下面撿果子。每次撿到漂亮飽滿的大果我都會偷偷地留起來,盼望著過年的時候遠在外地上班的姑姑叔叔們會回來,我要把最大最好吃的果子留給他們,也讓他們回憶一下兒時的味道,那老家的味道。
當晶瑩的冬雪悄悄地從天空飄落時,海棠樹的葉子已經落盡了。身披雪衣的海棠樹在刺骨的寒風中傲然挺立。它向人們宣示:來年我會開更多的花,結更多的果!
家鄉的方向,是記憶深處最美的凝望。當自己的身心融入那片滾燙的熱土,會有著太多的情感流露、太多的情景再現、太多的感傷瀰漫、太多的喜悅徜徉。是誰,在月夜裡用笛聲吹奏著那支思鄉的歌,憂傷的曲調不經意塞滿了心房;是誰在夜夜釋讀那首思鄉的古詩,憂傷的平仄滴動著無盡的鄉愁。
我,一個遠離故鄉的漂泊的遊子,曾一度認為自己在這陌生城市過慣了朝九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裡,故鄉的山山水水已漸行漸遠。然而驀然回首,方才明白,自己是一隻放飛的風箏,無論身置何方,心靈之繩永遠拴系在故鄉門前的那棵海棠樹上。窗外是綿綿的細雨,今夜風聲敲打著我的窗欞,思鄉的心又如一粒浸透了淚的種子,無端地膨脹起來。一個人,可四海為家,可遠走天涯,然而老家卻只有一個啊。
我愛老家門前的海棠樹,我更愛樹下的那些故鄉的親人……
初稿於 2018年12月15日夜
作者簡介:
王豔豔,青年葫蘆絲演奏家、葫蘆絲教育專家、知名曲作者。文化部社會藝術等級考試葫蘆絲專業考官: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西省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天琴葫蘆絲全國連鎖教育集團籤約藝術家.贛州市華藝樂坊創辦人、華藝葫蘆絲製作推廣中心主任。
內蒙古赤峰市人、中共黨員.本科畢業於贛南師範大學科技學院音樂系音樂教育專業、學士學位。大學期間師從高畢副教授學習民族管樂演奏,畢業後專職從事葫蘆絲普及推廣工作,在葫蘆絲專業上得到了何維青、魏仕健等專家的悉心指導,葫蘆絲原創作品有《踩雨》《弟子規》《郊遊》《旋轉木馬》《遠方》《暮夜幽笛》等。其中成名代表作《踩雨》被選為2017中國贛州葫蘆絲藝術節主題曲,一經推出深受絲壇喜愛,已被多本葫蘆絲教材收錄。《弟子規》是傳承弘揚國學精神的經典曲目,已被全國多家培訓機構拍攝成影視片。頗受關注。
王豔豔老師從教以來,培養了大批葫蘆絲優秀學生。在葫蘆絲演奏和教育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多次赴全國各地講學,歷任江西省第一、二屆葫蘆絲大賽評委等職。業餘愛好文學。
淡味茶原創平臺
總編:雲水禪心
主編:高山流水
校對:咖啡的味道
原創首發,授權發布,文責自負,
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
投稿郵箱:3438318557@qq.com,
我恰好在,你恰好來,
沏一壺好茶,期待最美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