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寧波孫女士就在朋友圈裡提醒大家,iPhone手機裡的這個功能一定要慎用。
她說:「用iPhone6S、iPhone7的小夥伴們,一定要慎重使用『活的照片』功能。早上傳了張孩子的照片,上傳到微博後沒有使用定位功能,但馬上被猜出孩子在哪個幼兒園讀的了。任何人都可能從照片中知道你的地址。」
記者採訪後了解到,「活的照片」的確很容易洩露隱私。
另外,一旦打開「定位服務」功能,系統將能記錄你的完整行蹤,如果關閉的話,又可能影響到諸多APP的正常使用。
孫女士是愛「曬娃」的那類媽媽,喜歡在微博和朋友圈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這個月初從原來的蘋果6換成了蘋果7後,她特別喜歡拍照中的「live photo」功能,果粉們通常稱為「活的照片」。
「點開蘋果7的相機圖標,正上方有個額黃色的同心圓環圖標,這就是live功能。」孫女士拿手機演示,這樣拍下來的照片,就是活的照片。點開照片,類似於一段小小視頻,能把定照前大概3秒的影像錄入,連說話的聲音也錄進去了。
昨天一早,孫女士送女兒去幼兒園,在教室門口拍了張孩子笑著揮手和自己說再見的照片,隨手發到了微博上。
半個小時候,她看到有人留言:「你女兒讀***幼兒園吧,很好的幼兒園啊。」孫女士楞了下,這個頭像挺陌生,就和對方私信聊了下。原來,和對方曾有過一面之交。
「你怎麼知道我孩子讀哪個幼兒園啊?」孫女士反覆確定自己並沒有在微博下定位幼兒園地址後詢問。平時「曬孩子」的時候,她會特別注意隱去學校名稱、小區名字,孩子大名等。
「你發的照片是LIVE的呀,我點下保存,就能在我手機上看到地址了。」對方這樣回復。
孫女士用同事的蘋果手機試了下,果然如此。於是,她趕緊刪掉微博上所有「活的照片」,也在朋友圈提醒小夥伴們。
昨天,記者也做了個小實驗。記者用蘋果7手機在辦公室和餐廳,分別拍下了一支口紅和一碗紅燒肉的「活的照片」。
然後在記者手機的「相片」功能裡,點擊詳細信息,馬上分別出現了辦公室和餐廳的具體地址。點擊旁邊「顯示附近的照片」功能,手機畫面轉到了地圖,直接從相片裡選擇了在方圓1千米左右範圍內曾經拍攝過的照片。
在自己手機裡,記錄下相片的拍攝地點倒也無妨,那在別人手機裡呢?記者先關掉微博定位功能,再上傳了這組照片,隨後,用同事的另一臺蘋果6S手機,在沒有互相關注的情況下,瀏覽並下載這組照片。點開後,定位信息和自己手機上一樣。
隨後,記者點開一位有著百萬粉絲的網紅,下載了她上傳的一系列「活的照片」,且在相片上都沒有透露涉及到地址等相關信息。保存好照片後,點開照片詳細信息,結果看到的簡直是一張移動地圖,完整地記錄了該網紅的坐標軌跡,住址、一天中去過哪裡遊玩,單位地址等等。
雖然從朋友圈和微博下載靜止的圖片不會記錄位置信息,但如果你拍攝照片時給相機開放了定位的權限,這張照片一樣也會記錄下拍攝時的位置信息!這時候,千萬注意!一定不要輕易把照片「原圖」發送給別人,這樣也會透露你的位置隱私!
昨天上午,記者也聯繫了蘋果400客服。一位姓周的客服介紹到:蘋果是在6S以後的機型中增加了「live」功能。這也意味著,目前蘋果6S、7代手機及相應的PLUS機型可以拍攝「活的照片」。客服說:「6S以前的機型,如果升級到最新的ISO10系統,也是可以看live photo的,保存後也能獲得地址信息。」
她說:地址記錄功能是蘋果為了幫客戶更多記錄的信息,這樣,使用手機上的「回憶」功能查看信息會更完整更有意義。
怎麼做到上傳「活的照片」而又不洩露隱私呢?
她說:「只有在設置的隱私功能中,關閉相機的定位功能。不過這樣的話,其它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
除了容易洩露隱私,還需要提醒的是,由於Live Photo其實是照片和視頻的結合體,佔用數碼設備的存儲空間也會更多。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和「活的照片」可能會洩露隱私一樣,很多自動開啟的定位服務也會洩露用戶隱私。
昨天下午,記者在自己的蘋果手機上,點擊「設置—隱私—定位服務—系統服務」找到了「常去地點」這個功能。
點開,被嚇了一跳,上面記錄了10月6日至11月21日期間,記者到達過的所有地址,還進行了分類。比如,家庭112次,世紀東方廣場11次,寧波書城4次,文化廣場3次。每次的記錄詳細到從幾點幾分開始到幾點幾分離開。
「常去地點」功能也被網友戲稱為蘋果專門為太太們開發的「查崗利器」。一開啟定位功能,「常去地點」就自動啟用,如關掉定位功能,很多軟體不能正常使用。
蘋果官方客服告知記者,只要開啟了定位服務功能,「常去地點」就會自動開啟。記者找到相關文字,證實一旦啟用定位服務,常去地點在內的多項系統服務也會自動啟用。
那只要關閉掉這一功能就可以了嗎?記者設到「關閉」後,發現屏幕上「常去地點」的文件夾消失了。可是,也有專家稱,關掉「常去地點」功能,只是用戶在手機屏幕上看不到了,對後臺數據都沒有影響,仍會被記錄。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