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封校無法外出,又恰好最近的影片全部看過了,我想我是斷然不會點開這部光看電影宣傳海報就知道不是什麼好片子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
對於我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我不禁為自己這種敢於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鼓掌。看著出現在視頻軟體首頁推薦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看著封面上包貝爾和辛芷蕾放大的頭,我準備點進電影的手,微微顫抖。
這一部號稱2020第一部「喜劇」的電影,著實給了我重重一擊,我還來不及為我的流量心疼,就忍不住寫下我看過的全部感受。
看完電影我特地去看了預告片,我想看看這樣的電影應該如何宣傳。預告片裡「2020年第一部喜劇」這句宣傳口號著實是讓我震驚。腦袋裡一直有個疑惑,那就是這樣的電影如何能夠稱得上是喜劇的?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只有兩個詞一直圍繞在我的腦海裡,「尷尬」和「生硬」。我大概能夠理解導演想要通過展現出,人和機器人之間的情感障礙從而產生的一系列反常的事情,達到一種喜劇效果。可惜,除了「情感障礙」,我絲毫沒有看出來喜劇效果。
這部電影裡其實也是有很多值得仔細去看的溫情的地方,比如機器人女友初一可以帶方元回到過去。方元其實是一個很孤單的人,就像很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一樣,他們不一定艱難到連生活都活不下去的地步,但是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多少精彩和體面。但是,這部電影的尷尬讓我完全沒有耐心去講述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值得觀眾去思考的片段。
辛芷蕾所飾演的初一,作為一個不了解人類感情的機器人要陪在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受歡迎的方元身邊。在陪伴的過程中,初一逐漸學會了了解人類的感情。
故事就是這麼個故事,邏輯性欠缺。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的宅男和不懂人類感情的機器人,這樣的男女主角搭配,就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蔡明老師和郭達老師的小品。
兩位老師在春晚舞臺上的配合,讓這個小品成為一代經典。我是實在沒想到,二十多年都過去了,電影的製作水平還沒有當年的小品精彩。二十多年前的小品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將機器人女友和不善溝通的宅男之間的溝通障礙轉化為包袱,不僅將機器人和人之間情感溝通的障礙展現的淋漓盡致,還能夠將笑點自然的傳遞給觀眾,讓人看的很舒服。
咱們再來看看這部號稱「2020年第一部喜劇」的電影,尷尬的笑點像是為了扣緊喜劇這個主題硬塞的笑點,像極了學生時代裡,我為了湊字數寫過的那些鬼話。突如其來的煽情,時間輪迴設定簡直和我當年為了強行升華作文主題,在作文裡面加的那些狗屁不通的騷話。
你要非說笑點在哪,我真的很想誇誇魏翔老師,作為貢獻了整部電影裡三分之二笑點的男人,真的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讓我勉強覺得這真的是一部喜劇電影。如果不是魏翔老師的蜜汁口音和尷尬成自然的表演,我可能真的不會把這部電影看完。
喜劇談不上,煽情又尷尬,這好像都成為國產電影的標配了。電影宣傳裡貼的標籤,往往在實際觀看的時候一個都找不到,「四不像」的尷尬境地到底是該反思電影製作方還是要反思觀眾。
每年都有不少爛片走上市場,免不了觀眾的罵聲,但是每年他們又會如期而至,簡直就是個守時的好朋友。除了畢志飛導演的《逐夢演藝圈》是為了夢想之外,其他的爛片出現可能真的和市場和觀眾有關了。
總有人懂你奇怪,陪你可愛。
電影海報上用統一的黃色字體寫的「懂我的奇奇怪怪,你就是我的最愛」這句宣傳語,讓我不禁懷疑起這部電影的主題了。我以為《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這部電影只是想表達:愛是沒有界限的偉大存在,到沒有想到這和那句「總有人懂你奇奇怪怪,陪你可可愛愛」有什麼關係。
怎麼說也是光線傳媒和幾家大公司合作出品的電影,怎麼就連自己的宣傳標語都想不出來了呢?也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抄襲網絡句子了。
初一不懂方元的奇奇怪怪,方元也沒有陪著初一可可愛愛。看到這一句宣傳語,我第一想到的竟然是,前兩年超時空同居裡的佟麗婭和雷佳音。也是穿越時空,相互不了解,但是《超時空同居》就能夠將那種代溝展現出來,並將其轉化成笑點。當然,《超時空同居》當中都是兩個人叫進行溝通,《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這就點像是在對牛彈琴。
我一直不太理解為什麼有人熱衷於拍攝人和機器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因為這樣的題材在近幾年的影視作品當中也還算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選擇,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在電影當中,你都能看到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
或許導演的初衷是為了表達愛沒有界限,但是是否導演忘記了人類創造機器人的初衷呢?
很難理解,當然我也不願意去理解。這樣的題材拍的好,確實感人肺腑,讓人重新認識人和科技之間的力量。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並沒有多少優秀的影視作品呈現出來。
像這一部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他作為一部直接翻拍日本電影的翻版作品,其實在翻拍上已經算是比較還原原作的。但是它在國內的口碑依然爛,給觀眾帶來的觀影效果也很不好。
這其實說明了它的原作,也就是原來的日本電影也並沒有將機器人和人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表達的很好。但是觀眾對國產的這一部《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的罵聲更大,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語言的差異之下無法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會選擇性的忽略一些事情。自然,國產版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也是有它爛的地方。
喜劇什麼時候就成了爛片扎堆的地方。
縱觀近十年的電影市場,我不知道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越來越多的打著「爆笑」「歡樂」這種旗號的喜劇出現在電影市場,雖然每出現一次就要被罵一次,但是他仍然孜孜不倦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不禁讓我想問一個問題,喜劇什麼時候就變成了爛片扎堆的地方。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笑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起人們對醜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然而,從這些電影身上,除了誇張尷尬,還有一絲不著邊際的想法,我倒完全看不出什麼巧妙的結構以及對人們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肯定。
喜劇一直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不論是從幾十年前的影視作品上來看也好,還是從以前的春晚舞臺上看也好。中國的喜劇一直有著他獨特的發展模式。
我在前面有提到蔡明老師和郭達老師合作的那一部小品。在小品當中,雖然有搞笑,雖然有誇張,但是從來不失尊嚴。從前的影視作品也是,那些從前的經典真的能夠做到笑中帶淚,把主題藏在笑點裡,讓觀眾在看完電影後還能夠有所回味,甚至有所思考。
最經典的還是《舉起手來》系列,誇張,滑稽所有的喜劇元素都能夠在這部電影中得到體現。但是,在電影當中流露出的濃濃的愛國情感,甚至是潘長江老師飾演的日本兵,對家鄉的思念都得以表現。它不需要特意在電影當中準備一部分時間,讓電影中的人物在某個特定地點去抒情,去略顯刻意的將電影的主題傳達給觀眾。
辛芷蕾浪費了自己的演技,機器人女友的生硬讓觀眾看上去尷尬。包貝爾這幾年,從《陸垚知馬俐》之後,就一直在這樣的電影當中長期混跡,以至於我現在一看到電影海報上包貝爾那張笑臉,我就沒有想再去看這部電影的意願。
我不是個挑刺的人,但是這部電影我實在找不到什麼值得去誇的地方,儘管電影方一再強調演員在拍戲時的敬業盡職。但是我一看到電影中男女主角的表現,我就真的覺得那些苦,吃得不值。
我還是很可惜包貝爾,《大人物》當中的趙公子還是讓我眼前一亮,讓我覺得包貝爾仍然有潛力去塑造更多好的角色。然而,去年的《胖子特工隊》和這部《我的女友是機器人》要是徹底擊碎了我這個想法。
當然,如果你和我一樣實在無聊,想要換一換自己的片單,這部《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也不失為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