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新聞同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先是2名中國遊客因在德國國會大廈前拍照時行納粹禮,被柏林警方逮捕,並將面臨刑事訴訟。隨後網上爆出,有4名中國男子在上海四行倉庫前,身穿日本侵華時期的軍裝合影。
德國納粹主義
希特勒,這個人類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納粹黨人物,雖然使一戰後的德國迅速走向強大,但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和頭號戰犯。
希特勒1920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33出任德國總理,1934年成為德國元首,在政治體制上希特勒領導下的第三帝國傾向於極端民族主義,1936年德國與日本籤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第二年義大利加入了這個協定,從而形成了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大軸心國,這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9年9月,在希特勒的指揮下,納粹德國採取閃電戰戰術迅速侵佔波蘭從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共導致全球5000萬人死亡,在這場血腥戰爭中大約有一半的猶太人死於納粹魔手之中,而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進行大屠殺。
2013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首都柏林發表講話,呼籲民眾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防止歷史重演。
日本軍國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思想理論根源。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給被侵略國人民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世界和平,以防軍國主義在各種誘因下死灰復燃,需要對軍國主義作出深刻的分析。應該看到,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研究與批判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日本國內,因右翼勢力的猖獗,日本學術界到了連「軍國主義」、「法西斯」、「侵略」一類詞語的使用都成為禁區的地步。因此,深刻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本質和危害,是各國正義學者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警示未來,共建和平之必需。
對納粹的共識
在德國有人行納粹禮,被認為是一種屈辱性的行為。對於普通人使用納粹標識的處罰,在德國較為常見。此次兩名中國人因納粹禮被警方逮捕,即是一例。如果德國按照《刑法典》的規定判決,他們最高將面臨3年刑期。除德國以外,歐洲很多國家都有法律限制民眾公開展示納粹標識。
在法國,如果不是影視和教學需要,展示納粹標誌,或穿納粹軍服,要被罰1500歐元。2013年,保加利亞一些球迷觀看比賽時,因揮舞納粹標誌,被該國足球協會罰款1.9萬歐元。同一年,希臘足球運動員凱惕迪斯(Giorgos Katidis)進球後,因興奮做出一個納粹手勢,而被希臘足球聯盟給予終身禁賽。
在歐洲以外的地區,使用納粹標識,通常也會受到譴責和懲罰。2004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的3名新生身穿納粹軍服參加萬聖節派對,被罰在宿舍裡禁足2周。2016年,有臺灣中學生身穿納粹軍裝出現在學校活動中,隨後校長引咎辭職。
歷史觀教育的反思
從上面「行納粹禮」和「穿日本軍服事件」來看,當前青少年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教育,確實需要徹底的反思和改進。唯分數論,顯然有悖於課改的正確方向。立德樹人,這是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最高要求。《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前言指出,「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要。」歷史教師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融入義務教育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