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阮麗花崔曼曼記者陸文杰)62歲的趙奶奶,國慶節後就感覺右邊腋窩疼痛不舒服,後來感覺兩個肩膀也有點疼,右邊腋下似乎還能摸到一個腫塊,有土雞蛋那麼大。經診斷,右側腋窩長了多個腫大的淋巴結,最大的一個有4.9cm*3.3cm,醫生稱是貓抓病。
常州三院感染科醫生仔細詢問病史,原來趙奶奶8月底的時候右手食指曾被流浪貓抓傷並出血,當時沒有特別在意,就簡單消消毒。半月後,被抓傷的食指出現了一個丘疹,慢慢化膿、破潰、結痂癒合了,趙奶奶以為就沒事了。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個多月後她的腋下便鼓出個「包」。
明確了病因,接下來的治療就順利了。對症治療幾天後,趙奶奶的右側腋窩疼痛明顯減輕了,腫塊也變小了,目前,病情正在恢復中。
據了解,貓抓病是一種叫「巴爾通體」的病原體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許多家養貓、犬和野生的哺乳動物中都可以檢查到巴爾通體。感染的貓可無病狀,但仍可傳播疾病。人一般都是在被貓咬傷、抓傷或被貓舔了開放的傷口得病,抓傷處皮膚可出現丘疹、水皰或者膿皰,有症狀可以淋巴結腫大。主要見於頭頸部及四肢部,為傷口引流區域淋巴結腫大,可累及單個或多個淋巴結,部分病例伴有全身不適、乏力、低熱等症狀。
常州三院感染科醫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貓抓病並不會造成人和人之間的傳染,大家也不必恐慌。預防「貓抓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與貓等家畜的親密接觸,不要招惹動物,尤其是那些街頭的流浪貓、流浪狗,更不能用手去摸。若不慎被貓咬抓傷後,應立即用肥皂和自來水清洗傷口和劃痕,並請專業醫生評估和處理。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