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發售了一款全新的智能體脂秤——華為智能體脂秤 2 Pro(以下簡稱Pro)。有別於市面上大部分四電極的體脂秤,Pro是一款八電極的智能體脂秤,不僅在測量方式上有所升級,Pro能測量的數據種類也比以前更多,它號稱可以通過八電極專業檢測人體四肢和軀幹脂肪、骨骼肌等29項體成分指標,測量完後可生成全方位測量報告,輔助用戶進行身材識別,分析身體健康狀況。
雖然這款秤賣出了¥499元的高價,但因其「八電極」的技術賣點,依然吸引了不少用戶為之買單。那麼這款體脂秤到底有沒有宣傳的那麼好,到底值不值¥499元的高價呢?我們特意買了一臺,為大家進行一次華為智能體脂秤 2 Pro的深度測評。
華為的體脂秤質感一向不錯,這款Pro在外形上也依然沒有讓人失望,ITO導電鍍膜隱藏電極觸於320mm*320mm的一體化玻璃面板,不僅更美觀,上秤時腳掌也不必接觸到冰冷的電極片,更多了幾分舒適感。秤面採用了幻彩琉璃的設計,當光線、角度不同時,秤面會呈現出不同的彩虹色彩,在「顏值」這一點上,Pro受到了大部分女生的認可。且秤面夠大,腳碼較大的人士也完全可以使用,可以實現一人買秤全家共享。
使用上,因為是八電極,體脂秤與人體的接觸面需要更多,Pro採用了拉繩手柄式的設計。每次使用時,需彎下腰拉出手柄,再踩上秤進行測量。如果只是偶爾測量一次還好,如果是減肥人士,每天需要進行至少一次上秤,每次都需要彎腰拉出手柄,不免讓人覺得不太方便了。而如果使用者不想拉出手柄,只想將這款秤當成一款普通四電極秤來使用呢?這根本無法實現。我們嘗試後發現,不拉出手柄,體脂秤根本不會開始測量。
上秤後,為了確認測量的準確性,試用者在一分鐘內進行了多次上秤,並對比結果差異,我們發現,第一次的上秤數據與之後的幾次數據存在明顯差異。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又邀請了另外5名同事進行測量,發現又有3人存在這種情況。翻閱Pro在電商平臺上的評論也可發現,第一次上秤有部分異常值的現象普遍存在。
除了第一次測量有異常外,我們還發現,在短期內頻繁上秤,測出的結果依然有較為明顯的不同,再次在不同試用者身上測試後我們得出,這款Pro體脂秤對手臂位置非常敏感,前後兩次上秤,如果手臂的位置不能保證基本一致,那麼測量結果就存在著較明顯的差異,這也就說明Pro體脂秤對使用者的姿勢要求極高。使用門檻高還只是一個較小的方面,這一現象讓我們產生的疑惑是:如果僅僅因為手臂擺放的角度不同就能對測量結果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那麼到底哪一刻測出的數據才是有效數據,數據的真實性又有多少呢?
為了確認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我們特意去附近健身房找到了一臺inbody體脂秤,inbody體脂秤可以說是業界公認最權威的體脂秤了,也是眾多醫院體檢機構的選擇,因此我們選擇了inbody的數據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測量發現,Pro體脂秤的測量數據普遍比inbody偏小,並且體型越胖的人,與inbody的測量差異越大。如果說前述的缺陷都還讓人勉強可以接受,那麼準確性的缺失,不免令大家都感到非常失望。
(該同事體型較胖,inbody測出體重76.8kg,脂肪22.8kg,體脂率為29.7%)
(華為體脂秤測出體脂率為27.7%,與inbody相差2%)
(該同事體型較瘦,inbody測出體重50.9kg,脂肪10.4kg,體脂率為20.4%)
(華為體脂秤測出體脂率為21.3%,與inbody相差0.9%)
除此之外,華為體脂秤還有一個致命缺陷——只能連接安卓手機。雖然這是一種值得敬佩的愛國表現,但對於眾多蘋果用戶來說,就只能選擇購買其它品牌了,畢竟測量完後的數據報告和數據分析,都是呈現在手機上的華為運動健康APP裡的,除非你只想用它來測量體重和體脂(秤面屏幕上會顯示),否則蘋果用戶就只能望而卻步了。
連接華為運動健康APP後,每次測量完成,APP內都會顯示詳細的測量報告,測量過程中需要等待體脂秤依次顯示體重、體脂、心率三個參數,當心率信息顯示完畢後,意味著整體測量已經完成,這時就可以下來使用華為運動健康APP查看結果。能測量心率和軀幹脂肪是Pro最大的亮點,如果能保證測量的準確性的話,對減肥人士會是非常有幫助的一個優勢。
經過此次的深度使用,我們發現這款Pro體脂秤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測量一致性差、易用性差,再加上高昂的價格,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款不太值得購買的產品。看來,在大健康領域,華為並未真正地準備好,但卻如此快地將這款不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未免顯得有些急功近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