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雲紗是世界紡織品中採用獨特的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也是嶺南服飾文化中最為獨特的表現形式。多年來,世界各地不少服裝設計師因情迷香雲紗而行走佛山,成為香雲紗對外推廣的忠實粉絲,德國服裝設計師凱薩琳便是其中之一。
她出生在德國慕尼黑,因為愛上了順德香雲紗,20年前從大洋彼岸來到中國,在尋找和認識香雲紗的過程中,愛上了一個中國男人,開啟了她與順德香雲紗的20年不解情緣。
凱薩琳在整理她的香雲紗設計作品。
追尋香雲紗 她從巴黎輾轉到中國
凱薩琳出生在一個德國藝術世家,她的外祖父和父親都是雕塑家,從小受到濃厚的藝術薰陶,不過她更喜歡手工縫紉。
成年後的凱薩琳畢業於巴黎高級時裝工會學校,先後受聘於迪奧、香奈爾等巴黎頂級時裝工作室。1994年,她從臺灣設計師洪麗芬那裡,偶遇順德香雲紗,這種獨特面料強烈地觸動了她的內心。「香雲紗是一種美妙的布料,雖然柔軟卻不失韌度,製成衣服後還有天然的造型感,它雙面有著不同的色澤,極富層次感,越看越有韻味。」直到今日,凱薩琳依然清晰記得第一次接觸香雲紗的感覺。
為了解更多有關香雲紗的知識,凱薩琳一有機會就去洪麗芬在臺灣的工作室。接觸越多,凱薩琳越喜愛這種面料,她立志要去香雲紗的故鄉看看,用它做自己品牌的服裝。2000年,凱薩琳放棄了在巴黎的工作,來到了中國。她先在北京安下家來,一邊給人設計衣服,一邊開始了尋找香雲紗,由於語言不通,凱薩琳沒能找到香雲紗的產地。經歷了一年時間,凱題琳一籌莫展,正準備離開中國時,她的中國朋友——湖北襄陽的小夥子張向雲伸出了熱情的手,他願意陪凱薩琳尋找香雲紗。
2002年,他們從北京老字號布料名店「瑞蚨祥」找到了香雲紗,店裡的人了解到凱薩琳的曲折尋訪經歷後,告訴她香雲紗曬莨廠的詳細地址,幾經周折,倆人一起來到當時香雲紗唯一的生產廠家——廣東順德倫教成藝曬莨廠。
執著追求 完美呈現香雲紗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凱薩琳第一次看到了陽光下棕紅色坯紗調的曬場、染池裡的棕紅色薯莨汁、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薯莨、工人古銅色的皮膚以及勞作時質樸的身影……這些情景令熱愛大自然和手工勞動的凱薩琳著迷。布料來源解決了,凱薩琳回到北京培養自己的團隊,以巴黎高級定製的要求製作她的服裝。
凱薩琳有著德國人特有的認真和執著。為了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凱薩琳對面料的要求非常高。為保證布料的色固性,當年製成的香雲紗絕不能做衣服,必須存放兩年以上。只要凱薩琳認為原料「還不行」,就要繼續存放,「這才是真正的天然材料,當它們老舊之後變得更雋永,更有故事。」
這一舉動曾讓張向雲不解,他試圖說服凱薩琳不要那麼「苛刻」,但凱薩琳拒絕了。「中國的傳統手工業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製造,不能小覷中國手工製作技藝。」當這些話從一個德國女人嘴裡說出來,張向雲被感動了。
早期,凱薩琳的工作室遭遇過舉步維艱的階段,張向雲就在外面工作,賺到的薪水往裡貼補,隨著香雲紗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來找凱薩琳做高級定製服裝的人也越來越多。張向云為此辭職,全心全意地輔助凱薩琳的事業。
凱薩琳與丈夫張向雲。
夫妻協力 匠心傳承香雲紗文化
多年來,工作及生活上的默契,讓凱薩琳與張向雲相愛了,他們結婚並在北京定居,還養育了三個孩子。「因為香雲紗,我愛上了中國,也因此愛上了一個中國男人,我留在了中國,這種緣似乎是註定的。」凱薩琳如此談及她與香雲紗的緣分。
凱薩琳的服裝品牌店位於北京前門,離天安門廣場不遠。大部分時間,凱薩琳會在租來的四合院裡靜心製作衣服,她不理會製作衣服的速度和數量,每年僅發布兩個系列的服裝,也不做大的宣傳推廣,即便是服裝秀場,也是以小規模朋友聚會的形式舉行。通過一次次的服裝展示活動或時裝發布會,凱薩琳設計的香雲紗服飾逐漸地被廣泛接受,凱薩琳與香雲紗的故事也在圈內傳播。
身著香雲紗華服的模特與凱薩琳(前中)合影。
十多年來,他們夫妻風雨同舟,發展自己品牌服裝的同時,也見證了香雲紗從一種地域特色的布料成為世界高檔服裝的獨特面料。十年前,凱薩琳的客人大多是外國人或有海外生活經歷的;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人來找她做衣服,她覺得這是中國人一種精神的回歸,「他們在追求西方生活方式和所謂大牌的路上開始反思回歸,欣賞本真和自然簡約之美,尋找真正適合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時尚。」
原標題丨從巴黎到佛山她追逐香雲紗二十年 德國服裝設計師凱薩琳與順德香雲紗的不解情緣
來源丨佛山日報
記者丨束維
圖丨受訪者提供
編輯丨鍾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