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迪麗熱巴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飾演鳳九一角時的扮相。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起源歷史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厚》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在唐代,花鈿除圓形外,還有種種繁複的形狀。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說韋固妻「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閒處,來嘗暫去」。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紙、魚腮骨、鰣鱗、茶油花餅等多種。剪成後用魚鰾膠或呵膠粘貼。從出土傳世文物圖像材料所見,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
《唐人宮樂圖》
古代還有一種在面頰貼花鈿的化妝術,稱為面靨或笑靨。相傳三國時期,吳太子孫喝酒後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傷了寵姬鄧夫人的臉頰,太醫用白獺髓調和琥珀給鄧夫人治傷,傷愈之後臉上留下斑斑紅點,孫和反而覺得鄧夫人這樣更為嬌媚,很快宮廷、民間就興起了丹脂點頰,而且流傳到後世。梁簡文帝詩:「分妝開淺靨,繞臉傅斜紅。」即在形容這種妝飾,詩中的斜紅是一種和面靨配套的面飾。面靨在唐朝時依然風行,高承《事物紀原》中記載:「遠世婦人喜作粉靨,如月形,如錢樣,又或以朱若燕脂點者,唐人亦尚之。」從南薰殿舊藏的幾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貼花鈿在宋代猶有餘風。
北宋仁宗皇后像
梅花樣式的花鈿
製作工藝製作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見古時婦女的化妝方式不僅豐富,而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大家熟悉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張萱《搗練圖》(局部)
在晚唐,人們認為花鈿始於唐朝的上官婉兒。據記載,上官婉兒曾得罪了武則天被罰施以黥面,後來為了遮蓋傷疤,她便將飾物貼在傷痕處,卻不料引起一陣妝容風潮。漸漸地,這種花鈿成為了唐代女性的日常飾物之一。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花鈿還有許多複雜多變的圖案,如牛角形、扇面狀、桃子樣等,而更多地是描繪成各類抽象圖案,疏密相間,勻稱得當。這種花鈿貼在額上,宛如一朵朵絢麗鮮豔的奇葩,把女子妝扮得雍容華麗。近來反映唐宮生活的電視劇不少,無論是高陽公主、太平公主、武則天還是楊貴妃,在前額上都有一個紅色或金色的小飾物,有的就像用顏色點了個花點,那就是所謂花鈿了。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花鈿的顏色豐富多彩,其顏色取決於花鈿的質料,如金箔片為金色,閃爍反光;黑光紙為黑色,煙煙閃亮;魚腮骨為白色,潔淨如玉。其他根據圖案需要繪上各種顏色的,更是爭奇鬥妍,絢麗多彩。最為奇特的是一種「翠鈿」,它由各種翠鳥羽毛製成,整體花鈿呈青綠色,晶點閃閃,清新別致。唐溫庭筠《南歌子》詞「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五代後蜀張太華(孟昶妃)《葬後見形》詩「尋思往日椒房寵,淚溼衣襟損翠細」,都是指的這種希罕飾物。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有趣的是粘貼花鈿的膠是一種很方便的呵膠,此物一經呵氣便發粘,相傳是用魚瞟製成的,粘合力很強,可用來粘箭羽。婦女用之粘貼花鈿,只要對之呵氣,並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貼。卸妝時用熱水一敷,便可揭下。其方便程度直比現在用的不乾膠,但卻比不乾膠的粘貼強度高。
張萱《搗練圖》(局部)
演員楊冪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飾演素素一角時的扮相。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劇照
...
靈海飄渺原創手工
公眾號:靈海飄渺手工古典髮簪
微信號:linghaipiaomiao
QQ:372808555
古典飾品 髮簪 皇冠 鳳冠 手串 掛件 耳環 瓔珞 玉佩 胸針
擺件 文玩 字畫 雕刻 琴 茶 香 花 課程培訓
聯繫人:趙海雲 15366935123
淘寶店地址
靈海飄渺古典髮簪
http://gudianshipin.taobao.com/
如意宮文玩藝術品
http://shop36639359.taobao.com/
掃一掃下面的二維碼圖案,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