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獵人》,你真的看懂了嗎?

2021-02-20 共青團中央

來源:新民周刊

      電影《荒野獵人》是一部奇作,或神作。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再次將他在去年奧斯卡奪獎影片《鳥人》中的瘋狂、執念、著迷、超現實,又演繹了一遍。主演萊昂納多不斷受虐和攝像盧貝茲基優美壯闊的廣角鏡頭,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非常罪,非常美」的美國西部故事。寬銀幕,立體聲,豪華座椅——在電影院看《荒野獵人》,現代享受和蠻荒氣質會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果你帶了爆米花進去,對不起,你會被電影裡的生吃活魚和牛肝噁心吐。《紐約時報》如此評價:「茹毛飲血,艱辛之至。」  片子講述了萊昂納多飾演的皮毛販子Glass和同伴,被印第安人襲擊之後,又被灰熊虐傷,奄奄一息,被留半路。負責照顧他臨終的兩個夥伴中,一個卻殺了他的有一半印第安血統的兒子,暴風雪中棄之而去。開場半小時之後,電影後面的100多分鐘,幾乎就是帶領觀眾,跟著Glass去報仇——看他艱難地從被淺埋的泥坑中爬出,匍匐,顫抖,痙攣;看他被灰熊撕咬的身體無法行走,只得在動物骨架中找骨髓充飢,用冰雪解渴;看他為躲避印第安人追殺,衝落大瀑布,墜下懸崖,在極地冰雪中一次次跌倒。看這一切讓他更頑強,求生和復仇欲望驅使他慢慢自愈,用火藥和枯草取火,火燒傷口止血,生撥馬肚鑽進取暖,甚至在雪崩面前也要手刃仇人。電影不斷重現的片段,是Glass一個人在蒼茫的雪地中彳亍,高聳的樟松無言,連綿的冰山默視,連陽光也短暫眷顧,剩下無盡長夜。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叔本華如是說。《荒野獵人》中的蠻荒感與個人的孤冷「相映成虐」。電影從頭到尾,給人的感覺就是冷:不僅是荒無人煙,千裡冰封,而且是人的渺小,孤獨,悽冷無助,以及悲慟,與當下社會的「熱」:社交軟體,跨國旅行,網購代買,各種消費和炫耀——完全格格不入。這種冷痛徹骨髓,也逼人深思。從最近的《火星救援》《星際穿越》《地心引力》,到之前的《荒野生存》《荒島餘生》等,歐美電影逆潮流地扎堆展現一個人的世界,乃至宇宙。  為什麼?當然你可以批評,說它們都隱藏著一顆西方人開疆拓土的野心和拯救世界的自大。但和早期《魯濱孫漂流記》赤裸裸的殖民擴張的資本主義意識不一樣的是,這些電影將人與社會完全隔絕,在極端條件下——幾乎都是冰凍與嚴寒的環境——展示內心掙扎和人性的本質。它們並無簡單退化到原始狀態,也不旨在想像無盡的未來,卻終極拷問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源和潛力。如《星際穿越》中那個假造數據的曼恩博士,在一片冰天雪地的蠻荒星球,對將被他拋棄的庫柏說,「你知道為什麼機器不能執行這些任務嗎?機器沒法隨機應變,因為我們不能將死亡的恐懼程序化。而求生的本能會讓人類在瀕死的邊緣創造奇蹟。」  然而,弔詭的是,電影和科技卻能造就或者還原這種蠻荒感和孤獨意識。《荒野獵人》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沒事,兒子。我知道你希望這一切都結束」。(「It’s okay, son. I know you want this to be over.」) 導演亞利桑德羅也在提醒觀眾,片中受虐會讓你不舒服,你內心的孤寂會被深深觸動,乖,思考與震撼之後生活還要繼續。同樣,一個國家的精神氣質也必須在其文化中傳承。去電影院之前,我一直有這麼一個困惑:曾經殖民和擴張的國家,如何書寫和影像化自己的那段歷史?看完《荒野獵人》之後,我想大都數人都釋懷了,Glass報了家仇,和印第安人的「誤解」冰釋,皮毛生意還會做下去。這也讓一些歐美精英評論家詬病——電影中人性兩分,善惡太分明,結尾快意恩仇過於完美,云云。但客觀效果是:你不會站在道德高地去譴責美國西擴,白人對土著的掠奪和仇殺,甚至會同情美國人,把罪罰指向另外的殖民者,比如片中作惡的法國人。這究竟是為什麼?最大的啟示是我們對於英雄主角的認同。亞利桑德羅極其討厭超級英雄。他曾說,好萊塢塑造的各種「俠」是「文化滅絕」,去年他執導的影片《鳥人》就對此進行了嘲諷。我們也習慣了平民英雄或者反英雄的角色。此時,自然需要一種「特質英雄」,正如《荒野獵人》中的Glass——他有些惡,片中也參與反擊印第安人;他甚至有原罪,是整個皮貨和掠奪隊伍的靈魂。但這個「原」恰好體現了他的身份:美國白人。「特質英雄」Glass的傳奇色彩、驚人意志、拓荒精神,以及對懲惡的鍥而不捨,深深吸引觀眾。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替美國西部開發鼓吹或洗白,但是你在這個主角身上看到了歷史的合理,進步的必然,美國國家開拓的不易。Glass背後閃爍的是美國建國的基石。其一是「美國特殊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包括與生俱來的拓荒縱橫,民主意識,和領導世界的使命。Glass的隊伍開發西部,遇險共同商議,在美洲大地堅韌取得主導權,都是這一精神體現。第二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如《綜藝》雜誌評說,片中表達了將人和動物都商品化的可怕與強大,以及對喪失商業信用的一種殘忍的懲罰。除了國家意志,「特質英雄」的背後還需要有一個家庭來平衡。我們對於好萊塢電影往往有誤解,認為其離經叛道,娛樂至死,享樂盛行;其實美國新教傳統和家庭觀念很重,片中Glass的妻兒都是虛擬出的人物,是為了更好體現Glass的人性,復仇的欲望,也是美國中產階級和宗教意識的代言。最後,英雄的反面,必須要以悲慘收場,也是好萊塢的主旋律。殺死Glass兒子並踐踏信用的同夥,最終在雪地中受到血洗;掠奪和強暴印第安人的法國殖民者也得到報應,兩者都是極其慘烈。大仇得報的這一刻,觀眾的心理快感是恣意的。在此之下,被掩蓋的是所謂主要矛盾——移民白人和美國土著之間的利益衝突——《荒野獵人》很巧妙地借用法國殖民之口將道理說了個清楚:誰野蠻,誰文明,不太重要( Who exactly the savage is here is never much of an issue; as a sign scrawled in French spells out in one scene, everyone is.),重要的是「一個偉大國家的誕生」。同理,中國「和平崛起」也有很多挑戰,特別是在詭譎多變的國際關係中,如何塑造和宣揚中國精神,是我們一直想做卻沒有做好的。要不意識形態生硬,或者「百年屈辱」情節作祟,抑或太過遮掩。「中國夢」的追求,要求我們積極告訴世人中國的核心價值與傳統,要求我們說好中國故事,而《荒野獵人》已經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如何巧妙而執著地表現國家意志和精神,走向世界的中國電影乃至文化,都必須通悟。

— THE END —

文:馬綸鵬 (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中國文化電影助理教授)

本期編輯:任曉蓉

實習編輯:李雅雯

  共青團中央微博、微信長期開設#團青微言#專欄,接收團幹部和團員青年投稿,內容可涉及學習體會、時事述評、工作思考、讀書筆記、生活隨感等各方面,歡迎關注支持!投稿請發至tuanqingweiyan@163.com,並附個人基本情況介紹。

———————————————

點擊右上角圖標,分享、收藏或查看更多

點擊菜單欄【青年資訊】獲取更多

—————————————‍

相關焦點

  • 全職獵人:使用圓的範圍越遠能力越強?網友:你真的看懂獵人了嗎
    網友:你真的看懂獵人了嗎《全職獵人》裡面,並沒有一個非常全面,而且很官方的素質表明到底誰的實力更強大,誰的實力更弱,只要沒有打過,就很難判斷到底誰贏誰輸,因為這部動漫裡面就算非常強大的人,因為在某個特定的時期,遇到特定的人物,他發揮的能力的強大,也是戰鬥體系裡面應該衡量的一點,有的時候戰鬥能力並沒有對方強大的,很有可能還能打敗對方,如果非要判斷誰的能力更強更弱,除非直接秒殺,不然就很難判斷
  • 不開腦洞,正經聊聊如何真正看懂《荒野獵人》
    《荒野獵人》終於千呼萬喚般在內地上映。在你進電影院之前,看這個標題別被它嚇到,單純以劇情論,該片可以說簡單易懂:這是一個男人的求生與復仇故事,過程雖然磨礪,但目標單一,無支線情節,沒有「開腦洞」的餘地。
  • 電影推薦《荒野獵人》
    美國2015年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劇情片《荒野獵人》是2015年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的劇情電影,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湯姆·哈迪、威爾·保爾特 、多姆納爾·格利森、保羅·安德森等主演。
  • 以《荒野獵人》為例
    文中分析了有史以來最艱難的電影製作之一——《荒野獵人》,並向大家展示一個靈活的拍攝時間表是如何讓《荒野獵人》從劇本變成一部影片的!  為了了解拍攝計劃在製作過程中會發生多大的變化,來看看《荒野獵人》的拍攝過程。
  • 《荒野獵人》上映,最大看點其實是逆天的攝影 藝術家
    《荒野獵人》這部有點悶的片子能火成這樣,原因大概有下面幾個。去年,《好萊塢報導》還曾發表長文,斥責《荒野獵人》劇組不顧工作人員的死活。▼《荒野獵人》拍攝現場。看著就冷...「在《鳥人》開拍之前很久,伊納裡多給我打了個電話,跟我說:『我想跟你一塊拍這個片子(指《荒野獵人》)。目前劇本還比較簡略——大體就是個復仇故事,不是我想講的那種。
  • 《荒野獵人》上映,最大看點其實是逆天的攝影
    在《荒野獵人》上映之際,小編也為大家總結了關於本片攝影的六個看點,文字皆編譯於盧貝茲基的訪談,讓攝影師親自告訴我們該怎麼欣賞這部片子,包括要不要去看此片的IMAX版。-1-你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能量,因為你要用它去拍電影。
  • 《怪物獵人:世界》荒野教誨任務介紹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中的荒野教誨任務是什麼樣的,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怪物獵人:世界荒野教誨的任務介紹,想了解的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
  • 以《荒野獵人》為例,解讀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
    要想真正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要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  《荒野獵人》是著名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的劇情電影。該片在2016年1月獲得第7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導演獎。2016年2月29日,該片在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同時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獎。  《荒野獵人》根據麥可·彭克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描述一部復仇的故事。
  • 荒野獵人|荒野求生莎士比亞版
    使小李子最終拿到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的,正是這部《荒野獵人》。不愧是荒野求生,哦不,是荒野獵人。小李子的演技真是名不虛傳,各種生吃的節奏,真是貝爾大神的神還原,讓觀眾瞬時產生了某種錯覺,是小李子走錯了片場,開始主持荒野求生欄目了,看到這一幕幕,筆者的耳中突然迴響起貝爾大神的經典臺詞:「同等重量的情況下,這類蟲類的蛋白質含量比牛肉和魚類還高,這是絕佳的保命食物,這條蟲是我吃過最難吃的東西之一,他的味道,就像是把你所有朋友的鼻屎收集起來,然後塞入香腸,你再把它吃下,但是它富含蛋白質,能補充能量,雞肉味
  • 《荒野獵人》原著作者的傳奇人生
    麥可這部發表於2002年的小說《荒野獵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823年秋季,皮草獵人休·格拉斯在落基山毛皮公司工作。外出偵察時,他受到一頭灰熊的襲擊,受了重傷。隨後,他被自己的同伴拋棄,尤其是被留下來照顧他的兩個人拋棄。但最終,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發起了史詩般的復仇行動。這是19世紀前期,美國內陸毛皮貿易時代發生的一樁真實的傳奇故事。
  • 《聚焦》擊敗《荒野獵人》,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終獲影帝.
    如果說一定有很多人不喜歡《荒野獵人》,那不喜歡《聚焦》的應該很少。從廣義上來說,電影行業也是媒體的一分子,《聚焦》是歌頌媒體的道義精神,會讓電影人與有榮焉。正義感戰勝了技術。《荒野獵人》輸掉讓人感到意外,它在業內做的推廣和遊說相當出色。投《荒野獵人》的人可能是基於兩個原因:其一,它是對美國歷史的一種少見的書寫。
  • 「荒野獵人」(The Revenant) 英文到底啥意思?真的和獵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被小李子和《荒野獵人》刷了一整天屏了吧……不過跟著激動了半天
  • 電影《荒野獵人》的五大啟示
    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電影《荒野獵人》在大陸上映後,引發了影迷們的熱議。
  • 周末電影:《荒野獵人》
  • 知道這5點,你一定無法拒絕《荒野獵人》!!!
    看完預告片小編就為大家送上不得不看IMAX《荒野獵人》的五大原因!  IMAX助你體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盧貝茲基憑藉《荒野獵人》摘得2016奧斯卡最佳攝影獎。這是他連續三年獲得此獎,也創造了一項新的歷史紀錄。
  • 下周院線新片 《荒野獵人》《飛鷹艾迪》《尋找心中的你》
    還有非常純粹的青春港片《尋找心中的你》(原名叫王家欣),在香港放映後的評價非常好,有媒體說好過《我的少女時代》,那這部港版的少女時代能創造同樣的青春奇蹟嗎?下周院線新片上映時間片名類型主演導演3月18日《荒野獵人》劇情 / 驚悚 / 冒險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 湯姆·哈迪 / 威爾·保爾特 / 多姆納爾·格裡森 / 保羅·安德森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
  • 《荒野獵人》:一個人的荒野生存
    「雖然你可以屏住呼吸,但你仍然活著,仍在戰鬥。呼吸,保持呼吸。」,冗長的旁白從虛弱老者的口中緩緩說出,似乎已經道出影片的所有天機。在這樣一片混亂而無序的世界裡,活著、生存才是一切。飄逸而混沌的原野風光之後,電影的全名伴著熊熊烈火在銀幕徐徐打出。觀眾還未進入觀影的狀態,導演就用一場混戰和屠殺將每個人代入情景。
  • 《荒野獵人》:復仇,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結果?
    親:能給小編一個關注嗎?您的關注就是小編最大的動力!(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娛樂資訊)《荒野獵人》:復仇,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結果?《荒野獵人》對於很多人來講其實是從小李子衝奧得知,同樣湯老師也是亮點之一,除了這些有分量演員之外,電影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導演對長鏡頭運用和理解還是那麼出眾,把鮮血、殘忍刻畫得深入人心,也把主人公格拉斯求生欲望表現得仿佛觀眾也跟著在荒野叢林中尋求生存希望。
  • ☞ 給小李子一瓶飲料 帶你看奧斯卡·荒野獵人
    給小李子一瓶飲料 帶你看奧斯卡·荒野獵人荒野獵人THE REVENANT☞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湯姆·哈迪☞簡介:故事講述19世紀一名皮草獵人被熊所傷並被其他獵人搶走財物拋棄荒野
  • 《荒野獵人》的作者原來是法律人
    電影《荒野獵人》獲得了12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斬獲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三個獎項,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也藉助此片而終結了過去多年一直「陪跑」奧斯卡的悲慘命運。但是,你以為電影《荒野獵人》這個喪心病狂的復仇故事是一堆瘋狂的傢伙為了讓小李得奧斯卡而閉門造車出來的?當然不!這部電影實際上由同名書籍改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