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著 【英】鬱蓉/繪
適合年齡段:3—10歲
導讀:《腳印》是一本反映中國東北留守兒童生活現狀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原創圖畫書。
故事中的小禧一年四季守護著爸爸媽媽的腳印,故事裡的所有細節都因它而起,這是整個故事的支點。當爸媽離家,在雪地上留下兩串腳印,而這兩串腳印又隨時可能消失,這足以讓身後的孩子牽腸掛肚。這種關切是自然而然的,是來自人性深處的渴求。
-一澤童書館錄製-
第一眼看到《腳印》,你可能會立刻被它的美麗和素雅吸引:書衣的白雪地上,孩子與小黑狗似乎要去觸摸畫面中那大大的腳印——那是巨人的腳印嗎?而腳印裡春意盎然,綠色的小草,紫色的野菊——雪地上怎麼會有這樣的奇景?揭開書衣,在封面上我們看到生機勃勃的春景……
剛開始進入正文,我們發現這也並不是一個喜慶的故事因為元宵節剛過,小禧的爸爸媽媽就要出發去瀋陽打工了!在「年年有餘」的紅燈籠下,孩子不得不向遠去的親人揮手告別。畫家沒有讓我們看到此時小禧的臉,也許是不忍心吧……
這時的小黑狗一路追到北坡,追著離去的長途汽車,它一定是在代替小禧為爸爸媽媽送行吧……
小禧在雪地上琢磨著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腳印,在想像中與他們的一起「散步」,沉浸在想像中的小禧並不孤獨,而且在這樣的小村子裡,村民之間是那麼的和睦友善……
眼看「春天要來了」,雪漸漸融化了,腳印也漸漸變淺了!這個時候爺爺出現了,爺爺塞給小禧一個裝著野菊種子的紙包。這是去年秋天小禧和爸爸媽媽採的野菊種子,這對小禧來說這是親情與希望……
小禧在爸爸媽媽的腳印裡精心地種下野菊種子,並鋪上漂亮的石子點綴,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種子漸漸發芽了……
不幸的是北坡遭遇了火災了,火災毀滅了小禧心中的「腳印」,小禧感到絕望,決定不再想北坡,上學放學都走南坡走……
此時的爺爺好像正在悄悄忙碌著什麼……
身邊關心他的爺爺用自己的方式給小禧再次種下了希望……
這樣的圖畫書並不是要簡單講件故事或者是描述留守兒童的社會現象,它也並不試圖提供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案,而是在正視這種現象的同時,嘗試提供某種心理撫慰的通道,不在其中的讀者能生出同理心,而身在其中的孩子至少知道有人能理解他們的處境,並嘗試在想像世界中繼續保持著希望。
《腳印》這本圖畫書正是那種用美麗動人的情景來激發小讀者想像的藝術品,當故事說到「小禧只想把北坡忘得乾乾淨淨」時,畫面伸向遠方的山脊已經鬱鬱蔥蔥,孩子特寫的側影在吹一枝蒲公英。那是什麼?當然是希望……
在故事的結尾,小禧迎來了回家的爸爸媽媽……
看到這一幕的爸爸媽媽們,又怎能忍心不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