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二十九歲該有的樣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組團式...

2020-12-19 北京大學

「伍大夫,我從北京回來了!」正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內科診室出診的援藏專家伍滿燕,看到眼前這位高大陽光的藏族小夥子,愣住了,似曾相識的面龐卻不敢認。

「是我,明久!我剛從北京出院回來!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定要感謝您!」小夥子恭恭敬敬獻上了哈達。伍滿燕醫生收下了哈達,不敢相信眼前的陽光小夥子是自己一個月前接診的那個虛弱病人。

「伍大夫,我們相信你」

周三,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援藏專家伍滿燕的專家門診,和往常一樣她忙碌著接診病人。這一天,又和往常不一樣,常給高齡或病重患者加號的伍醫生卻「拒診」了一位患者家屬。

家屬希望伍醫生能夠給在外院住院治療的弟弟調整治療方案,但是,除了手持一張寫著「左心擴大,二尖瓣關閉不全伴重度反流,主動脈瓣中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的紙條外,他不能提供任何有關患者病史和外院治療的信息。伍醫生建議家屬採取更為安全和妥當的院際會診,並幫他辦理了退號手續,便繼續埋頭接診其他的病人。中午十二點多,伍滿燕醫生門診結束正要離開診室,詫異地發現剛剛建議退號的家屬攙扶著一位虛弱的患者站在診室門口。

「伍大夫,我弟弟趕過來了,拜託再幫他看看吧!」伍滿燕醫生看著這位冒著極大的路途風險來看門診的患者,百感交集。患者名叫明久,29歲的藏族小夥子。本該是風華正茂的年紀,看起來卻像個十分虛弱憔悴的老人。在生病前他是一位挖掘機司機,近半個月開始出現呼吸困難伴心慌,夜間已經無法平臥。查體提示喘憋貌,雙肺可聽到明顯溼囉音,心臟向左擴大,奔馬律,心率高達150次/分,心前區可以聽到明顯的瓣膜反流雜音。以上症狀和體徵說明患者心衰控制得很不好,病情較危重。

伍醫生看著樸實的患者和家屬,看著他們求助的目光,不由得想盡己所能幫助他們。她耐心地解釋道:我們正常人的心臟有四個房子,上面兩個小房子分別稱為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兩個大房子分別稱為左心室和右心室。左邊兩個房子(即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有一扇門,叫做「二尖瓣」,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左邊的房子變大,並且門關不緊了。目前導致了這些問題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無論是何種原因,那扇門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去內地醫院接受心臟瓣膜手術是改善你將來生活質量和預後的最好辦法。伍滿燕醫生建議道:「為保證你在路途中的安全,去之前需要先控制好你的心衰情況。如果你們願意相信我,可以轉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內科繼續治療。」

善良的病人遇上了善良的醫生

第二天,在伍滿燕醫生的幫助下,明久轉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內科監護室。伍大夫作為他的主治醫生,非常細心地調整抗心衰方案。患者的心衰症狀一天天減輕,肺部囉音也逐漸消失,心率降至80次/分左右。住院第5天可以自由下地活動了。明久非常高興,許久他都沒有體會過這種輕鬆了。

「明久,現在心衰症狀控制很好,但這是藥物控制的結果,並不是治療的終點。你這麼年輕,去到內地做心臟瓣膜手術,徹底解決心臟的問題,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伍滿燕醫生對明久說道。

但是,因為經濟困難,明久猶豫了!這也是西藏地區大部分患者放棄治療的最主要原因。伍醫生立刻連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外科的趙舟副主任醫師,詳細了解了心臟換瓣手術和相關的費用情況,也說明了患者的困難。趙舟醫生立即為患者預留好了床位。明久為了省錢沒有買直達的機票,從成都轉機到北京已是半夜。善良的他怕打擾醫護休息,在機場等到天亮,才趕去醫院去辦理住院手續。

明久住院後,在完善了相應的術前檢查後,心臟外科全科對這個不遠千裡、抱著無比信任前來就診的年輕患者進行了慎重而周密的查房討論。經過對患者病史、術前化驗和臨床檢查的仔細分析和充分討論,大家考慮明久的瓣膜病變為先天性疾病可能性大,存在手術指徵,並決定為明久實施手術。

手術由劉剛副主任醫師和趙舟副主任醫師共同完成,為明久在體外循環下行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術和左心耳結紮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明久在術後第二天便平安返回普通病房。術後再次複查超聲心動圖,二尖瓣的反流完全消失,明久的症狀也一天天好轉。

一星期後,痊癒後的明久迎來了出院的好日子。這一天,他滿病房尋找趙舟醫生,只為獻上一條感恩的哈達;這一天,他向病房的每位護士深鞠一躬,只為表達真誠的謝意。

回到拉薩的第一件事情,他不是立刻回家,而是帶著哈達和果籃直奔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只為讓恩人伍滿燕醫生看一眼自己現在的樣子。伍滿燕醫生收下了哈達,拍了拍小夥子的肩膀,「這才是二十九歲該有的樣子,祝福你」!

伍滿燕與患者

「組團式」援藏是黨中央的重要戰略決策。自2015年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與兄弟醫院一起,響應國家號召,對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組團式」醫療幫扶。先後五批34名援藏專家克服高原的惡劣氣候及環境,在有針對性的實地調研基礎之上,制訂幫扶計劃,全方位無保留地傳授各個領先領域的特色先進診療技術,搭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各優勢學科的溝通橋梁與交流平臺,積極促成受援與援助科室間的交流。從西藏地區第一例肺功能、支氣管鏡的開展,到西藏血液專科門診、專業病房的建立,再到西藏首個國家標準級胸痛中心認證,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實實在在地從學科建設到人才培養,從醫療質量到技術水平等各方面進行幫扶。

附:專家名片

伍滿燕,女,中共黨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參與國自然面上項目1項、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1項,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1項、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3項;作為第一作者共發表論文11篇,其中SCI論文3篇;參與編撰多部著作如《血脂異常合理用藥指南》《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7)》《冠狀動脈疾病影像學》等,參譯《哈裡森內科學第19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當代管理與治療》《腫瘤心臟病學》等;在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口頭報告1次,壁報1次。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五、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會師
    7月31日下午,帶著領導、親友、同事們的叮嚀囑託,經過數小時的飛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終於抵達雪域高原西藏,與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勝利會師。合影「西藏人民感謝你們做出的奉獻!西藏歡迎你們!」
  • 重症白血病患者的雪域「重生」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組團式...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血液科病房,準備進行第五次化療的藏族青年阿旺,今天的狀態很好,向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藏血液專家孔軍醫生露出了淳樸的笑容。孔軍查房時,告訴阿旺第3次化療後評估骨穿ETO基因是陰性,提示治療效果很好。「阿旺,加油!希望一切順利!」
  • 時間砥礪信仰 歲月見證初心——北京大學醫學部第六批「組團式...
    7月17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歡送會在逸夫樓209報告廳舉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副局長邢若齊,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陳虎,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喬傑,醫學部副主任段麗萍、肖淵、劉曉光,醫學部黨委副書記朱樹梅等醫學部領導,以及各醫院黨政領導、派出科室領導、第六批援藏隊員和家屬等參加歡送會
  • 北京大學醫學部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歡送會舉行
    北京大學醫學部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歡送會日前在京舉行。北大醫學部副主任劉曉光從醫療、教學、科研、管理、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對醫學部援藏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過去五年中,在醫學部援藏醫療隊全體隊員以及醫院相關科室的多方努力下,醫學部支援的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20個臨床學科、3個管理部門醫療水平和內涵建設均得到了飛躍的提升,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幫助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北大醫學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致力於推進高原醫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同時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多項西藏乃至國際空白。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力以赴做好核酸檢測篩查工作
    自6月11日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快速反應、主動作為,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強調:「大家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採取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科學、精準、有效抓好防控工作,為首都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
  • 「組團式」支援!新疆這些醫院「升級」!
    「組團式」支援!新疆這些醫院「升級」!12月15日國家衛健委就「十三五」期間組團支援與對口幫扶工作進展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介紹經過五年多努力現在西藏、新疆兩地人均平均期望壽命分別提高到70.6歲、74.4歲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家百年老院的抗疫史
    一百年前,流行性鼠疫在東北暴發,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下稱人民醫院)首任院長伍連德組織群眾隊伍,加強檢疫、隔離疫區、滅殺病源,67天後,肆虐歐洲4個世紀的鼠疫,在東北被完全撲滅。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國家科學防疫行動。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陳周在北京華醫醫院出診時間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陳周在北京華醫醫院出診時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陳周1月17日在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出診。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為患者提供方便、貼心的預約掛號服務,北京華醫將為患者全程服務,避免忘記就診時間、號源變動等問題,就診更安心。  皮膚科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陳周:怎樣應對冬季痤瘡?
  • 北醫三院舉行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歡送會
    7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召開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歡送會,歡送隊員們進藏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援工作。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醫三院院長喬傑,黨委書記金昌曉,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付衛,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東明,派出科室領導、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老隊員代表和第六批援藏隊員、家屬代表等參加了歡送會。歡送會由黨院辦主任姜雪主持。
  • 北京發布會:昌平首例患者曾多次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就診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昌平首例患者曾多次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就診】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說,6月11日以來,昌平區報告的首例確診患者為62歲男子,住址為昌平區回龍觀街道龍域北街6號院。
  • 老當益壯醫者心——記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友仲
    日前,中國僑聯公布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名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安友仲主任獲「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安友仲,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重症醫學學系主任。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安友仲醫學基礎修養廣博,重症醫學臨床經驗豐富,在重症病人治療領域他十分注重整體支持治療,注重(原發)「病」與(危重)「症」兼治,使大量危重病人轉危為安。
  • 9月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綜合服務廳啟用(附醫院掛號指南)
    9月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綜合服務廳啟用(附醫院掛號指南)  時間:2020年9月起  內容:為進一步加強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門診實行全面預約就診,取消現場掛號,請您就診前提前預約掛號,憑預約就診憑證進入門診區域就診,為保證日常醫療服務有序開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增設綜合服務廳
  • 雲福山居,一個家該有的樣子!
    雲福山居項目以「自然-生態-家」為主題,努力探索美好,整個區域規劃為人居文化新區,緊鄰老城改造後的江川新區,雲福山居,便就是一個家該有的樣子!當代學者周國平說:「家是一隻小小的船,卻要載著我們穿過多麼漫長的歲月。」
  • 國家衛生健康委批覆同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增設北院區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為進一步促進優質資源擴容,帶動區域內醫療服務提升,滿足群眾醫療服務需求,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致函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同意增設北院區。
  • 這才是天荒地老該有的樣子
    吳祖光二十歲時,就被校長餘上沅請去教書,那個時候他不過才是個大二的學生。 明清兩朝,吳家出了四十三位進士! 新鳳霞又是什麼人?一直到死,她都不知道自己生身父母是誰。從小被賣到天津,養父賣糖葫蘆,養母是家庭婦女,大字不識一個。新鳳霞五六歲就學評劇,十二歲登臺,白天唱戲,晚上帶著弟弟妹妹撿煤核,養活一家七八口人。
  • 21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來保定直播
    河北新聞網訊(楊永林)近日,保定華仁白癜風醫院邀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專家進行了一場線上直播,與患者進行交流,受到廣大患者歡迎。11月21日,保定定華仁白癜風醫院將再次邀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北大博導團丁曉嵐博士與患者進行交流。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搶救猝死路人的「最美女醫生」
    其中,一位女醫生摘下口罩,對這位患者實施口對口的人工呼吸……這條視頻發出來10多天之後,她的同事們看到了!原來這位女醫生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的住院醫師馬瑞醫生。原來,前段時間馬瑞父親病情加重,她們一家三口緊急趕回山東老家探望。父親病情平穩後,馬瑞著急回京,選擇在天津轉車。
  • 花甲搖滾詩:這才是演員該有的樣子
    2016已近尾聲,賀歲檔背水一戰,這已不再是對600億的執迷,而是為守住資本和大眾對內地電影市場信心所做的堅持。
  • 69歲張紀中喜當爹,這才是一個富有的老人該有的樣子?
    現年39歲的她是張紀中先生的經紀人,比張紀中與其首任妻子生下的女兒張語芯年長兩歲。按年紀來說,張紀中的現任妻子和他女兒差不多大,從輩分上來說,他們是女兒與「繼母」,從年級上來說,他們更像姐妹!而這都是張紀中先生的「功勞」。張紀中先生承認與杜星霖是合法夫妻後,網上都炸開了,都在討論女的是為了什麼會和古稀之年的張導走到一起,是愛情嗎?
  • 第六屆全國醫院擂臺賽總決賽落幕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四個項目案例...
    11月25日至26日,「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20全國醫院擂臺賽總決賽在武漢舉辦,醫院服務管理辦公室周蕾主任帶隊參賽。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取得兩項全國銀獎案例,兩項城市類價值案例,一項北部賽區優秀案例的好成績。醫院獲得「最佳管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