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播出的《大江大河》,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這是一部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電視劇。
《大江大河》以小人物的所作所為,反映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宋運輝是國營經濟的代表,雷東寶是集體經濟的代表,而楊巡是個體經濟代表。
看似不同路線的幾個人,其實都在為當年的改革開放做出自己的貢獻。就在昨天《大江大河2》上映。還是原班人馬,還是原來的故事,繼續講述當年改革開放的故事。
看完兩集之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磅礴,宏偉巨作。甚至感受了時代的浪潮,讓我起了雞皮疙瘩!
上一部的宋運輝為人耿直、不懂變通。雖然紮實好學、業務能力優秀、思想超前。但是得罪了很多人,也碰了很多壁。最後從金州廠調走,去了位置偏遠,百廢待興的東海。
在《大江大河2》一開始,就講述宋運輝到東海上任。身上少了第一部中的稚嫩氣息,多了一些自信穩重。但是迎接他的並不是歡迎,而是項目不被審批的消息。
東海化工廠籌備處的同事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都託關係走門路,想要早點調離這個項目。
但是宋運輝沒有放棄,既然正規流程沒辦法改變領導現在的決定,甚至都見不到領導,那他就想辦法託人引薦。宋運輝找到了當時和他有過節的金州閔廠長。
但是閔廠長上來就推辭,不想幫宋運輝。
宋運輝已經成長了,半開玩笑半威脅地告訴閔廠長,項目批不下來自己就只能回金州了。
內心意思是:我回金州,你這個廠長可能就要換我做了!閔廠長聽到這趕忙答應了下來。
之後宋運輝如願找到了項目審批的領導路司長,跟他苦口婆心的說了東海化工廠項目的優勢和發展前景。但是對技術不精通的路司長只看到短期利益,還是沒有審批。
所有人都認命了,感覺東海化工廠項目沒有希望了,只有宋運輝不服輸。他決定繞過路司長,直接向更高層領導提交重大項目策劃方案。
整理了大量的資料,重新製作了規劃方案,最後終於被審批通過了,可以說沒有宋運輝,就沒有東海化工廠項目。但是初來乍到的宋運輝還是不可避免的得罪了領導——路司長!
結果項目負責人安排任命的時候,路司長就給宋運輝「穿小鞋」,項目其他人留在北京籌備具體事宜,宋運輝被派到東海先去做基礎建設,籌備廠房。
項目策劃是宋運輝一手整理的,現在不讓他具體開展工作,而是去蓋廠房,可以說對整個項目很不利!
沒辦法,軍令如山,宋運輝只能執行。但是他給了領導一份名單,要求把之前在金州一起做技術的幾個可靠部下,調到東海,一起建設東海化工廠!
儘管困難重重,好在項目開始了。宋運輝也帶領他的這些實幹派部下去打頭陣,之後的工作肯定更加困難。讓我們看看成長後的宋運輝能翻出什麼驚濤駭浪!
關注小編,每天分享最新的劇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