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播又讀錯字了,將古冶(ye)讀成古治(zhi),讓人情何以堪

2020-12-20 秦嶺瞭望

在2020年7月12日的中文國際新聞播報中,央視主播將河北省唐山市古冶(ye)區讀成古長治(zhi),引起網絡熱議。有網友指出:「作為常用地名,主持人讀錯真的不應該啊!」

頻頻「翻車」,地名成重災區?

其實,央視主播近年來將地名讀錯的案例並不止此一例。

2016年4月27日晚,在央視《新聞聯播》一則報導中,主持人郭志堅將安徽「六安」讀作「六(liù)安」。隨後便有網友指出郭志堅的讀法是錯誤的,「六安」應該讀作「六(lù)安」。

無獨有偶,去年《主播說聯播》,康輝嘴順一不小心把常見的符合讀成了fǔ合。引發心細網友的挑錯,「17秒 ,這是符合讀的是不是fǔ?聽了好幾遍, 不是應該讀fú嗎?」

還有先前的CCTV2「正點財經」節目中,央視採用主播口播配視頻的形式播出了甘肅省宕昌縣消費扶貧直播活動現場的畫面,不過在播報時,當值主播在卻口誤將宕(tàn)昌縣讀成了「宕(dàng)昌縣」。

此前,CCTV1主播將河南「嵩(sōng)縣」口誤讀成了「蒿(hāo)縣」;2018年5月,央視CCTV5對亳州國際馬拉松比賽進行了相關報導,主播把亳(bó)州誤讀成了毫(háo)州。

小題大做還是有錯必糾?

央視主播錯讀字詞這樣的小問題重要嗎?是小題大做還是有錯必糾?

白巖松因為不是科班出身,早先時候習慣性讀錯音。比如「娛樂」讀成過去的「喻樂」,「某某」讀成「 m」。

對此,有專家認為,作為非科班出身,以新聞報導和新聞評論立身的白巖松,個別字詞讀錯瑕不掩瑜,無須過分在意,「畢竟不影響事實和觀點的傳達和接受。」

在渝某高校語委辦工作的謝老師表示,對於字詞讀音,大家限於習慣和條件,一般聽從「現漢」的標註,但沒有一本辭書是「萬無一失」的萬寶全書。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比如收錄不全。但因為一線媒體大多放置的就是《現代漢語詞典》一書,造成身邊資源短缺時,哪怕想相互印證,也有心無力,於是現漢成了唯一的標準。

上綱上線?

幾年前,央視新聞女主播劉羽,在其微博上曬出一張貼在自己化妝鏡上的《常出錯讀音表》。

「多點理解,無須無限上綱上線。」在渝某區級融媒體中心的鄭同學認為,如同文章開頭舉例的央廣主播,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播音時段,出現「撣邦」這樣的外國地名讀錯,也情有可原,畢竟都有知識盲區。雖然國字號媒體天然放大效應,無論是內部監聽還是聽眾糾錯,最終還是第一時間自我揭短亮醜,就值得點讚。「就像康輝是人不是神,不能只看一時、一事的表現,就給貼標籤,顯然不當。」

不過,也有播音一線同仁表示,對於字詞讀音問題的確需要關注,現實中,有些主播過於隨意,自認為是地播讀,成為他們眼中無關緊要的小兒科,於是經常翻車成為常態。「這樣的主播缺乏敬畏,從俗的心態值得反省。」

董卿在2009年春晚播報下一個節目的時候,把相聲的表演者馬東把名字說成了「馬先生的兒子馬季」,那時馬季已經去世,導演為了不影響董卿後面的發揮,當時並沒有提醒她,事後因為朋友的「慰問」簡訊才得知自己主持出了錯誤。

早年巴蜀鬼才魏明倫就曾經因為董卿在央視元宵晚會上,將歐陽修詞中的名句: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的「晝」字念成了別的字,因為一字而要求道歉的事情。魏明倫向來對主持人念錯字深惡痛絕,於是立即通報媒體,為董卿糾錯。魏明倫說,這首詞並不生僻,一個有基本文學修養的人,都應該知道,而董卿作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節目主持人,在公共場合念錯字,是不應該的。這會誤導觀眾,特別是孩子。之後,董卿向魏明倫發送道歉簡訊:「魏明倫老師:您好!好久不見,一切可好?首先,對您指出我在元宵晚會上的錯誤表示感謝。我的確是把「花市燈如晝」說成了「花市燈如書」,非常遺憾,也萬分抱歉。您的指正,不僅及時糾正了我的錯誤,也對我今後的工作敲響警鐘。」董卿還表示,今後工作將更嚴謹、更務實、更細緻、更刻苦。其態度誠懇可見一斑。

讀錯字罰多少錢?

作為用語言與大眾打交道的新聞工作者,尤其是面向大眾傳播信息的新聞工作者,主持人讀錯字就意味著犯錯誤。

撒貝寧曾經在《開講啦》說過央視的審查制度,錯了一個字會遭到領導的批評,同時也會罰錢。曾經錯一個字是罰50元,可如今讀錯了一個字要罰200元。

康輝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央視一直在抓錯別字,包括屏幕上的錯別字和主持人口播的錯別字,「現在是什麼樣?每個季度核查每個頻道或者部門,比如新聞中心。如果一個季度新聞中心錯別字在60~90個字之間,每個字扣當事人300元;如果一個季度出現90~120個,每個字扣當事人400元;超過120字以上,可能扣當事人500元。」

除此之外,扣了當事人,還會扣部門,康輝舉例,比如說播音員出錯,新聞播音部就會被扣經費,一個字有時會扣到1萬元。

其實,主播想要做到零失誤真的很難。「普通話說得再好,舌頭也有打捲兒的時候。」白巖松並不是播音專業出身,剛開始主持節目時還曾因為念錯字,每個被罰50元的情況下,第一個月被扣光了工資,還欠欄目組幾十元。

2011年,央視主播讀錯一個字還是罰50元的時候,主播劉羽曾曬出化妝鏡上的讀音表,說讀錯一個罰50元,看你能罰多少?

趙普曾透露,主播間有一個互相提醒的原則:如果在播音中遇到容易讀錯的字詞,就會順手把這個字詞及其正確的讀音寫在大家看得見的地方,以免下次有同事出現失誤。互相提醒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就會以組織提醒的方式固定下來。部門會將這些日積月累出來的易錯字列印出來,分發給大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制。」

趙普說:「現在作為一名專業播音員,普通字詞的陰陽上去、前後鼻音這些基本的錯誤是不會犯了,不過並不代表我們就能了解所有字詞的發音。沒當主播前,很多詞語比如人名、地名我們是沒機會接觸到的,只有當了主播才知道。」

罰款事小,在全國人民面前事大,所以,播音與主持的藝考生們,得扎紮實實的把基本功練好,一次失誤也很可能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總之,主持人也是人,做不到十全十美,就儘量多加練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相關焦點

  • 央視主播讀錯字,將古冶(yě)讀成古治(zhì),讓人情何以堪
    央視新聞的覆蓋率是全國NO.1,一直都是國內觀眾關注的焦點。新聞主播一旦讀錯字,電視機前的觀眾一片譁然。7月12號,在一檔央視新聞節目中,主播將唐山的古冶( yě)區,讀成了古治(zhì)區,自然又引發了一波批評的浪潮。作為行業標杆,國家級電視臺主播讀錯字是重大失誤。
  • 吊人胃口讓人情何以堪?
    讓人情何以堪啊。 趕緊的,做完了之後,把成品圖拍個1000來張,大大方方的偷一次稿。 作者自述: 先發個半成品,做模型嘛,最煩不是遮蓋,最煩的就是零件打磨
  • 幼兒學拼音10:什麼叫整體認讀音節?為什麼要整體認讀?
    這就是本講要介紹的「整體認讀音節」。什麼叫整體認讀音節呢?跟兩拼音節相比較,整體認讀音節也是由聲母和韻母組成的,只不過,它不是把聲母和韻母拆開拼讀,而是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並且只發出這個音節的讀音。例如:兩拼音節zhā的拼讀方法是:zh-ā→zhā(扎),而整體認讀音節zhī就不能將zh 和ī拆開拼讀,因為拆開後(知-衣→?)拼讀不出一個音節,因此只能整體讀做「知」。
  • 這個字難倒了央視主播……
    日前,某主持人將桓(huan)臺讀成恆(heng)臺,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認為只要知道歷史上的齊桓公,就不會讀錯字。郯城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山東郯城這個地名的時候,都把它讀成了炎(yán)城。看到的朋友記住了,郯城的正確讀音是讀tán(談音)城。這個字的解釋就是作地名用,也就是中國山東省郯城。
  • 有料│「播神」康輝為什麼「明知故犯」讀錯字?
    7月12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七點檔《中國新聞》男播在播發「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的快訊時,把「冶」播讀成「治」,被眼疾手快的網友錄屏捕捉,傳至社交平臺,引致跟評廣議。一個錯字,引發如此軒然大波,充分體現了央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雖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錯?但這個錯誤錯得有點低級,實屬不該。我是做電視出身的,我知道有很多錯誤的背後是有可能有一些特殊情況的。但無論背後有多少委屈和辛酸,屏幕呈現,卻是唯一的標準。不過,關於央視平臺的播音員讀錯字的事,其實更值得我們參考的是康輝在《平均分》裡分享的一段經驗。有時候,確實是兩難。
  • 黃聖依把淦讀成筋 那「淦」字又該怎麼讀?你知道嗎?
    黃聖依把淦讀成筋 那「淦」字又該怎麼讀?你知道嗎?時間:2020-10-08 18: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聖依把淦讀成筋 那淦字又該怎麼讀?你知道嗎? 近日,黃聖依把淦讀成了筋(或者是金)上了熱搜。
  • 央視這麼一說,讓最美逆行者情何以堪?
    安徽望江女孩跳河自盡事件已經過去,但是,今天央視新聞評論,又激起千層浪。
  • 黃聖依讀錯字上熱搜之我見
    近日,黃聖依在錄製《乘風破浪的姐姐》時把「淦」讀成「金」上了熱搜,據說此前她還曾讀錯「內訌」的「訌」字。一時間,明星文化層次低引發了熱議。對這一現象,我認為要正確看待。首先,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有很多偏難怪字,即便中文專業畢業的人,也不敢保證所有的字都認識。因此,不能因為讀錯幾個字就斷言文化層次低。筆者曾多次親歷理工科碩士、博士讀錯字的情況,但他們文化層次可都不低哦。
  • 央視主持讀錯縣名,結果卻意外刷屏,網友:千萬廣告費都沒這效果
    央視主持讀錯縣名,結果卻意外刷屏,網友:千萬廣告費都沒這效果央視作為主持行業的老大,平臺優質而廣闊,旗下的主持人更是各個牛掰,都是人中龍鳳。像能夠將《新華字典》背下來,在工作中零失誤的李瑞英,還有連續主持26年節目零失誤的李修平。
  • 央視十大主播薪資大排行,這才是他們離職的原因
    央視作為我們最具權威性的國家電視臺,是無數傳媒人嚮往的聖地,而這塊聖地隨著事業的發展,逐步將員工分割為編制內、企標、非企標等多重標準,即便如此,依然無法阻擋人們對這個舞臺的嚮往。在經歷了兩次網際網路大潮之後,央視於2015年也迎來了又一次離職潮,如果說第一次網際網路大潮給央視和傳統媒體帶來了眾多小朋友,那麼第二次網際網路大潮就是新興媒體要和傳統媒體掰手腕,作為傳統媒體的大佬級人物--央視,也在不斷尋求著自我創新,但顯然要謹慎的多。新媒體的加入其實只是央視人離職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福利待遇的消退和鍍金過程的完結。
  • 十個:《早間主播》靜蕾姐姐,情何以堪
    二人間硝煙四起劍拔弩張,讓貝琪兩頭為難。而在生活中,貝琪邂逅了新的戀情,但工作與愛情似乎都無法平穩進展,波折連連……是衝著看又一個《杜拉拉》或者《女魔頭》去的。於是整個片子看下來一氣呵成,心情舒暢,歡樂不斷。讓人直呼:『太有靈氣了『。與之相比,《杜拉拉》神馬的就果斷的被浮雲了。讓徐靜蕾情何以堪啊。同樣是職場勵志戲,同樣是插入浪漫愛情,同樣是挑戰不可完成的任務;你看為神馬人家能夠分清主次,職場愛情兩不誤,在把勵志戲做的豐滿且有看頭的同時還保持住了幽默感,不用滿身傍名牌卻照樣把主角映襯的水靈水靈。
  • 錯把「淦」讀成「筋」?揚子曾直言她文化低,黃聖依一度尷尬
    據網友爆料,黃聖依在參加浪姐節目錄製的時候,每到激動處,總會把「淦」(gan)錯讀成「筋」(jin)字。一嗓子出來,大家都會被嚇一跳,誤以為她腳抽筋。後來聽久了,才知道原來黃聖依說的是「淦」字。而黃聖依讀錯字這種行為,也不止一次
  • 鳥巢演唱會出現假唱後,戴荃發聲怒懟:你讓真唱者情何以堪?
    男團女團假唱也罷了,歌者也假唱,你讓真唱者情何以堪?真對得起國風精神。佩服,呵呵! 滾君在戴荃發微博後第一時間聯繫到他。原來,他指的是上周六在鳥巢舉行的網易雲音樂「國風極樂夜」音樂盛典。 只看演出陣容,這場音樂盛典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既有盧冠廷、高勝美這樣的樂壇前輩,也有潘瑋柏、李宇春等優秀的流行歌手。
  • 中國相當無奈的城市,宣傳片需給城市名注拼音,央視主播也會讀錯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亳州這個城市的名字,你的第一反應會怎麼讀?小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讀錯了,原因很簡單,並不是說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而是因為亳州的「亳」字和「毫」字僅僅只有一筆之差,稍微粗心大意就會讀錯。亳州的「亳」(bó)字,也是國內工人的一讀就錯、最難讀、最難認的地名之一。
  • 黃聖依把「淦」讀成「金」?工作人員:以為她有抽筋的毛病
    最近,有網友爆料的一個關於黃聖依的事情上了熱搜,那就是:黃聖依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總是會把"淦"給誤讀成"金"。比賽現場的工作人員發現黃聖依總是在激動之時說"我金"時,還以為她是在說"我筋",以為她有經常抽筋的毛病。直到後來,工作人員終於發現,原來她是誤把"我淦"給讀成了"我金"!
  • 新聞聯播男主播出錯,女主播笑場,網友以為網卡:這下完……完了!
    有的網友說,央視的主播都太高大上了,沒有失誤是優秀,偶有失誤倒是覺得很接地氣,很可愛。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說起來郭志堅在新聞聯播的主持人中是個比較另類的存在,為啥這麼說呢?新聞聯播的主持人都比較嚴肅,一般來說都是不苟言笑,但是郭志堅相對來說笑容很多,被公認為「以冷峻嚴肅為主要面部表情的央視播音員中笑容最多的一個」。
  • 樹猶如此 人何以堪
    近年來,常看到大家在網絡上使用「情何以堪」這個詞,很是符合網絡傳播傲嬌賣萌的環境。 在北門轉盤的不遠處是我的高中,那時候老師很喜歡說,要踏上東去的列車,而沒想到一起呼嘯而去的卻還有關於鄉情的記憶。那些在書籍中說到的因為城市發展大建設而消失的充滿感情的風景,就這樣忽然的闖入生活。 說到關於砍樹的電影,想到了一部《怦然心動》。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古冶故事】酒鬼屈醜頭
    酒 鬼 屈 醜 頭樸  真提起古冶街裡的醉鬼屈醜頭,凡是在古冶區居住的六十歲以上老人
  • 陳果:從網紅教師到「萬人炮轟」,央視上將「耄耋」讀成「毛至」
    有這樣一位網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的課堂一度受人追捧,一位復旦大學的思修老師,將很多情感上的問題,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變成了通俗易懂的道理。在抖音上隨隨便便就可以刷到她的視頻。但是後來學生和社會大眾在深究她的話語中,發現了很多問題。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