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就將在2月10日早上9點舉行,即將表揚過去這一年表現優異的電影作品。今年一樣有許多精彩作品入圍各式獎項,其中,競爭激烈的視覺特效獎當然頗有看頭。我們根據外媒的分析,來看看入圍的這5部電影,到底有何優異之處,能夠躍於一整年的電影之上?事實上,這5部電影確實各有所長,其中幾部電影如果這次能夠得獎,更會創下影史紀錄。
《獅子王》
《獅子王》(The Lion King)還沒上映,就已經被極度看好。事實證明,狙擊年度票房亞軍的《獅子王》野望達成。它不但是全美2019年度電影票房亞軍,它也是全球的年度票房冠軍。《獅子王》的輝煌成績還不止表現在票房上,它的專業獲獎率也很高:前幾天美國視覺效果協會(The Visual Effects Society, VES),這個全球唯一專為視覺特效工作者成立的協會,頒發了年度大獎給《獅子王》。《獅子王》虜獲了傲視群雄的三座VES獎,這似乎為《獅子王》打了一劑定心針。
《獅子王》
它獲得的最大獎是「真實感電影視覺特效傑出獎」(Outstanding Visual Effects in a Photoreal Feature),「真實感電影」(Photoreal Feature)是用來區隔動畫電影的名詞,就像真人電影(Live -action feature)這樣的名詞。《獅子王》在這一項擊敗了強勁的《艾莉塔: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整部電影的艾莉塔都是透過數位技術繪製的;也擊敗了另兩部奧斯卡競爭者《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與《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甚至還擊敗了李安的《雙子殺手》(Gemini man)。光看名單就知道,數位獅子確實跟真實獅子一樣萌,而且還比幼齒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萌,《獅子王》獲得了極大的勝利。
《獅子王》
如果《獅子王》真的一舉登基,這會是影史值得紀念的時刻。往常,最能無縫銜接真實人物與數位繪製角色的視覺特效,通常被視為是最優秀的特效表現──就像數位繪製的艾莉塔,坐在男星基安強生(Keean Johnson)的機車後座。但是《獅子王》不同,整部電影沒有一隻活的非洲動物,你看到的百獸朝拜畫面裡,全是0與1構成的數位特效集合而成。而影史上尚無一部全電腦動畫真實感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的視覺特效獎,《獅子王》如今看來很可能會是歷史第一名。
《獅子王》
劇組戴上VR 眼鏡開始拍攝,他們的眼中是視覺特效建構的非洲環境,讓他們能像國家地理頻道一般「真實地」拍攝眼中看到的「真實動物」。當然,這些環境與動物都是特效構成,但對於製片團隊來說,他們可以將拍攝真人電影時慣用的技巧,運用在這部純視覺特效電影裡。
《獅子王》
這種改變不止讓《獅子王》充滿更多成熟的運鏡,更是拍攝數位特效電影的一大革新。這成為了《獅子王》的第二個優勢:團隊創新的技術革命,也許會讓好萊塢的特效技術進入下一個全新的世代,更多優秀的真人電影導演,也許可以無縫進入純數位特效電影,拍攝更多異想天開的電影。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這部影史票房冠軍電影不是來這裡炫耀票房的,打破無數紀錄的它,是來創下另一個紀錄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可能是漫威電影首次拿下視覺特效獎的電影。老鼠之家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投以厚望,為它報名了驚人的12個獎項。當然現在我們知道,《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最後只獲得了1項入圍,但這一項也彌足珍貴:2018年之前的17部漫威電影其中,有8部電影曾入圍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項,但卻全都徒勞無功。2018年來勢洶洶的《黑豹》(Black Panther)入圍了7項奧斯卡,但卻偏偏少了視覺特效獎。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漫威電影經常被諷刺只有一堆視覺特效,但更諷刺的是,它們的特效卻似乎沒有好到可以叫漫威第一名。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這次真的是來復仇的:在那段片尾40分鐘的「終極大戰」裡,有50多位各路超級英雄,加上百位特技演員共聚一堂,對抗滅霸的數位特效怪物大軍。整場終極大戰用上了高達1,200個特效鏡頭,其中還包括一個45秒的不中斷連續鏡頭。這些鏡頭需要處理實物布景、站在布景裡的真人演員、站在演員對面的數位怪物角色、還有數位特效繪製的背景。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製造了全宇宙齊心對抗大魔頭的壯闊結局,但這種壯闊來自於大量數位特效的集成──光是這片戰場,參與製作的威塔工作室( Weta),就需要繪製160 個不同的數位戰場地形以便使用。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這場決戰中的隱性主角其實是那隻金閃閃的手套,它在戰場上來回穿梭,一下前往一臺破貨車,一下逃離滅霸。這對數位特效人員來說是個恐怖的噩夢,因為這代表,手套現在可能回頭經過2 分鐘前經過的地方,而他們必須確認這些地方看起來不會不連戲。
《STARWARS:天行者的崛起》
今年的奧斯卡對星戰宇宙意義非凡,1977年的《星際大戰四部曲: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曾經榮獲10項奧斯卡提名、6項獲獎。這些年來星戰電影入圍奧斯卡超過了30次,也拿了不少跟C-3PO一樣金閃閃的小金人。但是說到最佳視覺特效獎,上一次拿到這個獎的星戰電影是《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歸來》(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而那距今已經37年了。更糟糕的是,星戰前傳三部曲都沒有得到奧斯卡、續集三部曲的前兩部電影也沒有拿獎,這5部電影雖然每次都有入圍奧斯卡,但它們都空手而歸。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特效構築的慶典。
37年來,沒有小金人與C-3PO作伴。而在下一部星戰電影還不知道在哪裡的現在,《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勢必擔起了反抗軍奪金的最終任務。但是這次《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確實有備而來:莉亞公主需要在銀幕上繼續活下去,而光影魔幻工業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ILM)透過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的未使用片段,結合數位髮型、妝容與衣著,讓她看起來還能對反抗軍發號施令。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
此外,全新角色巴布弗裡克(Babu Frik),可不是只有它那副天性樂觀的嗓子──那聲「嘿嘿!」絕對令你每次聽了都想笑。它其實是個9吋的機械布偶,內含精密的微動裝置,讓它能夠雙臂高舉歡呼(或者你可以注意它活靈活現的手指動作)。而ILM還要將搞笑的弗裡克,透過視覺特效嵌入狹窄的戰機駕駛艙,讓巴布一樣能在最終戰場來聲「嘿嘿!」
《愛爾蘭人》
老鼠之家的希望其實不止超英雄、光劍與獅子,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的「返老還童」特效也是他們得獎的機會──負責為《愛爾蘭人》(The Irishman)主角們進行減齡(de-aging)視覺特效處理的公司,正是老鼠之家的工業光魔公司。《愛爾蘭人》在美國視覺效果協會獎裡獲得兩項肯定,而如果沒有這些減齡技術,可以說《愛爾蘭人》這部電影不會如此精彩──我們無法期望其他年輕演員,來飾演沒有皺紋的德尼羅或是艾爾帕西諾(Al Pacino)。
《愛爾蘭人》
網飛(Netflix)投下重金、多次延期,就是希望《愛爾蘭人》至少在視覺上能夠取信於人。光影魔幻花了整整2年時間、使用近乎NASA的科技、由視覺特效大師帕布羅赫爾曼(Pablo Helman)打造了一套無須在演員臉上貼上特徵點的演技捕捉技術「FLUX」。這代表喬派西(Joe Pesci)不需要在他的老臉上貼著密密麻麻的黑點,讓這些黑點幹擾他皺眉與咧嘴大笑。
《愛爾蘭人》:減齡後的派西(右)。
FLUX 的成就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它並非單純製作一張數位特效繪製的年輕臉龐,而是讓做出表情的勞勃狄尼洛臉上的每條肌肉「返老還童」。透過AI 系統輔助分析,這些年輕的數位肌肉更有光澤與彈性,足以讓老年德尼羅笑起來深刻的法令紋消失──至少法令紋可以淺一點。
《1917》
終於有一部脫離老鼠帝國的優秀電影了,如果你已經加入討厭老鼠之家的反抗軍,那麼《1917》(1917)是這屆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入圍電影中,唯一與老鼠之家沒有關係的電影(應該沒有)。但是說實話,《1917》似乎沒有太多的視覺特效,這部電影追求直擊眼球的真實感,因此許多片段都是使用實物特效製作,但是這些特效的長度比例也不長──像是迫降的戰鬥機也就只出現幾秒鐘。最長的篇幅出現在一幕燃燒的教堂,那些數位火焰增添了戰場的危機感。
《1917》:數位火災。
但是說實話,《1917》的視覺特效只是輔助而已,與其他4部電影裡數位特效的使用佔比或重要性相差甚遠──好像不用電腦動畫也不要緊?《1917》當然是2019年最棒的電影之一,我們願意多給它幾個獎,但是它入圍最佳視覺特效獎,卻有點站著茅坑的錯亂感:很多人突然驚覺,為什麼《艾莉塔:戰鬥天使》沒有資格入圍奧斯卡呢?等等,艾莉塔現在好像也住進了老鼠之家……。
《艾莉塔:戰鬥天使》
2020 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就將到來,而最佳視覺特效獎到底獎落何家?是原生電腦動畫電影?還是近40 年沒得過奧斯卡的經典電影系列?或是開創減齡技術的黑幫電影?抑或人多勢眾工作量超大的超英雄電影?難道是一間燃燒的教堂?我們2 月10 日就知道了。